第一百一十九章 新的产量
是夜,三人齐上阵打虎,林希在这个过程中无意到了某种极致的享受。
第二天早上,苏菲先起了床,拉着林希来到浴室。
李奕菲是被浴室里不明声意惊醒过来。
笑了一声,李奕菲也走进了浴室。
直到日上三竿,几人才离开林希的房间,来到餐厅。
许南早就在餐厅等着他们。
吃完饭,苏菲她们返回自己房间休息,林希则精神抖擞的来到一号厂房。
已经得到通知的杨晓莉已经带人在等着林希的到来,她凭借自身的努力,已经成为一号厂房的负责人。
“林总!”
“嗯!杨主管,前面带路吧!”
“好的林总!”
此时的一号厂房已经与之前完全不一样,新的厂房建起来之后,它就做为技术实验的所在地。新厂房负责生产,一号厂房负责把实验技术转化成生产技术。
“林总,水稻的种植参数我们参考了小麦的参数,只要水稻的生长条件和小麦完全不同,在技术适配方面还有些问题。
目前水稻可以做到三天一熟,同样采用了定向诱导技术。
水稻只保留着稻穗部分生长,节省了大量的生长时间,能把营养集中到稻粒上,产量比整株要高两倍。”
林希查看了下资料,发现此时的水稻产量只能和小麦持平,这表明水稻的产量还有极大的提高空间。
小麦的产量如今已经稳定在7吨,水稻的产量至少也在达到8吨才是正常的水平,优化下生产过程,达到10吨才算是极限。
“不错,技术优化的过程不要着急,多向赵院士还有宋院士他们请教,他们的经验比你们丰富,遇到问题解决的办法比较多。”
林希抵近查看了下稻穗的生产情况,发现它们的长势还是非常不错。
边查看稻穗的生长情况,林希还给杨晓莉一些小技巧,反正赵正华和宋福龙两人也成为公司的顾问,有问题请教他们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走到一处培养槽的时候,林希发现了新奇的事情,这个培养槽经过改造,里面的稻穗是吊着生长,光源在稻穗的下方。
“这个想法很新奇,这是谁的想法?”
杨晓莉对这里的一切都很熟悉,听到林希的询问,立马回答道:“林总,这是新加入公司的米高杨提出的想法,我觉得有尝试的必要,就分配给他一个工位进行实验。”
“这是第几期?”
杨晓莉早就把米高杨拉到前面,听到林希的问题话,他紧张的回答:“林总,这是第三期,前两期生长过程中有不少小问题,比如营养液的漏液问题,还有照明的问题。
不过这些问题都已经解决,第三期的生长已经很稳定了。”
米高杨想法确实很独特,倒吊长生可以解决稻穗弯折的问题,同时还可以增加稻粒的数量,相当于增加了产量。
这种生产方式对营养液的要求较高,调整成份比较困难,原因在于解决营养液漏液的问题,营养液进行了固态化,由原来的液体变成了胶状。
米高杨的想法是在营养液分层化,下层胶化,上层保持着液态,为了不让胶化的营养液失去作用,他给胶化层添加了碳纳米管,用来运输营养成份。
“继续研究吧,技术成熟的话,看能不能应用到小麦生产上,应该还可以提高小麦的产量。”
倒立技术的应用,可以变相增加产量,应用这项技术,一层就双层,上下都可以种植,变相增加了种植面积,提高产量。
这项技术想要投入生产,还需要克服很多的难题,不过这都不是问题,把这个项目抛给赵正华还有宋福龙两位院士,他们肯定是坐不住的,会主动加入这个项目。
得到林希鼓励的米高扬非常的兴奋,他知道自己也可以主持一个项目了!只要主持的项目成功,他也有可能任职负责人。
每一间厂房的负责人,基本上就可以算是公司的中高层了,每年的收入至少在百万以上,光是项目成功后的奖励有的时候都不止百万。
米高杨的家庭条件很差,他上大学的费用,都是全村的人凑出来的。他毕业后选择希南生物,就是看在它的待遇极高。
只要待遇高,不要说是西北,哪怕是出国米高杨都情愿。
希南生物的福利待遇非常不错,一日三餐变着花样供应,平时还有各种饮料和零食供应,加上这里远离大城市,花钱的地方极少。
米高杨每个月工资发下来,只给自己留极少一部分,其它的都打回村里,以改善村里的环境。
如果每年都能收入百万,那村里的大婶生病就可以到城里去看,而不是硬抗着。
村里的孩子们考上学校也能放心的去上,不用再为学费生活费担忧。
想着这些,米高杨一时都有些痴了。
鼓励了米高杨几句,再嘱咐了杨晓莉一行人几句,林希就离开了一号厂房。这次视察的收获还是很不错的,尤其是发现米高杨这个人才,更是让林希心情愉悦。
双层种植技术,林希手头有,但他没准备拿出来,在他看来,单层种植就足以满足需求。
按目前的技术水平来讲,一个标准厂房,就是如今1605厂和公司新建的厂房,标准的种植面积都是50亩,每天的产量达到了350吨,年产量更是达到12.6万吨。
1605厂拥有20间标准厂房,希南公司有8间标准厂房,加起来每年的产量已经达到350万吨,如果使用双层种植技术,年产量超600万吨没有问题。
不是700万吨的原因,是双层种植技术做不到种植面积翻倍,总是有损耗的地方,实际上把种植面积扩大百分之九十就非常不错了。
双层种植也不尽是好处,成本增加是必然的,大头就是能源消耗和物质消耗,但是算起来还是比新建一座厂房要划算。
顺便说一句,不管是1605厂还是希南生物,两家公司如今都实现了盈利。盈利的主要原因并不是能耗降低,而是产量大增,加上补贴。
刚起步的时候,那个时候的小麦亩产才多少?那个时候还是一月一成熟!现在是一天一成熟,这种中间的差距可大了。
一天一熟能耗肯定也是大幅增长,但是要明白,工业生产过程中生产规模的扩大与能源的消耗并不正比,有的时候扩大生产规模,单位产量的能耗反而还可以降低。
林希这边盈利主要是聚变堆投入使用加上光伏电站的配合,让能耗几乎降到最低,使得希南生物扭亏为盈。
1605厂纯粹就是因为粮食产量大增,加上补贴,覆盖了成本,因此才盈利。
希南生物的盈利情况肯定比1605厂要好,除非1605厂也上聚变堆,它的盈利才可以达到希南生物的水平。
现在看来,希南生物一间厂房的盈利就超过了整个1605厂。
林希刚回到办公室坐了下来,赵正华和宋福龙两位院士就联袂而来。
“林总!你们公司提交了一个新的项目,双层种植项目,我们这是主动请缨来了,你是答应不答应?”
三人之间的关系也很熟了,说起话来也随便,一来赵正华就和林希开起玩笑。
希南生物和1605厂都已经正规起来,两位院士也不可能说来就来,随意的加入希南公司的项目,这需要双方的管理层进行协商,要对项目成功之后的技术收益进行分割。
这也是为了保证双方的利益,尽管希南生物在1605厂占据的股份也不少,两家公司却都是独立的法人,财务、人员都是独立核算。
“两位干嘛这么着急,这个项目才正式产项,项目规划都没有编写完成,就算现在加入也没有什么可做的。
再说了,就算是你们要加入,怎么也得等双方签订一个协议才行,要不然你们岂不是打白工了”
赵正华和林希更熟一些,听了林希话他不由的翻了个白眼:“你们给你打的白工还少吗?你说说杨晓莉是不是都成为我们两人的学生了?她的待遇连我们的学生都快要比不上!”
林希根本不在意,不要看赵正华此时在抱怨,其实他心里不知道有多高兴呢?
看起来杨晓莉在两人跟前的待遇超过他们的学生,反过来看,杨晓莉拿来和他们讨论的内容,可都是公司的机密技术,如果不是林希默许,杨晓莉也不可能拿出来和他们讨论。
这方面讲,两人还是占了大便宜,1605厂的第二代种植技术不亚于希南生物,未尝没有这方面的原因。
要知道,就算所有的技术林希都不隐瞒,1605厂想把技术投入到实际运用当中,要克服的困难可不少。
“呵呵,能不急吗?这边的负责人一听双层种植技术的评估结果,立马就把我们给赶过来,还不能说明问题?
上个月1605厂总算是盈利,和你们一比,相差的太多,有办法赶上能不乐意?”
宋福龙这话说的虽不算太直白,也算是说到点子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