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年代1979
繁体版

第八十一章:决定生活质量的是钱

    第二天王建军和徐帆坐火车回了临江。

    王建军得去特研所,俩人在车站分开,王劲松坐上了去郊线的客车。

    从临江到大绥河得坐一个多小时的客车,车上乘客不少,几乎都是农村人。

    见王建军抱着个药篓,边上坐着的大爷问了句。

    “小伙子你也是去市里卖山货的?”

    王建军摇摇头:“我是去特研所办事儿,大爷我看车座底下塞满了筐,车上都是刚从市里卖山货回来的?”

    老头嗯了一声:“可不,现在去市里赶早卖点东西没人撵了,农村上岁数的和妇女就上山采菜采榛子,赶早去市里蹲市场,一个月下来比挣工分赚的都多,还都是现钱。”

    王建军不由得感叹,离市里近就是占便宜,商机多而且政策也好,相比之下通河就略显闭塞迟钝了。

    车上的老乡唠啥的都有,居然有人在唠包产到户的事,而且几个老农各执己见,争论得还挺激烈。

    王建军忙问边上的大爷。

    “大爷,你们那也研究包产到户的事了么?”

    大爷点点头:“生产队给社员开会了,说现在中央有这个精神,可没细说咋分,我看这事儿挺好,把地分下来自己种自己的,能干的多劳多得,偷奸耍滑的土地可不惯着你,你不下力气真不打粮食。”

    这时候身后一个老太太哼了一声:“包产到户劳动力多的人家倒是合适了,无儿无女的咋整?身子骨差的咋整?大帮哄起码还能活着,自己管自己,条件差的就饿死活该了呗?”

    老头瞪着眼刚要骂,王建军忙把老头劝住了。

    “大娘,你想的事儿政府早就想到了,国家制定这个政策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农业生产,保障农民的利益,有些事儿肯定会考虑周全的。”

    到了大绥河下车,又走了好长一段路才到特研所。

    所长和几个技术员,看着王建军拿回来的鲜灵芝都很高兴。

    “所长,我采灵芝的时候特意把根部的土和苔藓带回一些,想让所里对土质进行检验,把微量元素的数值列个表。

    还有就是白灵芝,这是我想种植的重点菌种,从药用价值来说,白灵芝的药用价值更加广泛。”

    所长越看王建军越震惊,这孩子咋懂得这么多,甚至连白灵芝的药用价值都清楚。

    “放心吧建军,咱们所里现有的数据大都是南方灵芝的数据,正好需要北方灵芝的数据作参考,你要的我们尽快给你搞出来。”

    王建军就灵芝菌苗培养的温度湿度又提出了几点要求,这才往回走。

    可他不知道,他刚离开所长就给同裕堂的孙工打了电话,把情况原原本本地跟孙工学了一遍。

    因为在所长的眼中,这个年轻人简直就是个妖孽,就像个从事科研一辈子的老专家返老还童一样。

    坐车回到临江,王建军先去了铁路多经,李辉居然没在,办公室的人说他带着二丫去南方进机器去了。

    王建军只能把二丫的户口迁移手续留在了多经办,然后给徐帆家打了个电话。

    “建军,我妈让我在家住一宿,你去四商店等我,我要去买点生活用品,明天咱俩再回林场。”

    王建军撂下电话就离开铁路分局,坐一路车去了四商店。

    王建军也有要买的东西,就在四商店边上,他要去化玻站买点烧杯酒精灯试纸啥的,虽然林场的化验室他能用,可毕竟有点远,简单的化验还是在家里弄方便些。

    河南街变化太大了,不但河南街,离着不远的牛马行也都摆了不少小摊。

    王建军不敢乱溜达,坐在四商店门口的台阶上等徐帆。

    不一会儿就听见自行车铃响,徐帆居然骑车过来的。

    锁好车俩人进了四商店,徐帆买了几套线衣和球衣,王建军也给自己和老爹买了两套线衣和秋衣,他直接把钱都给付了。

    溜达到三楼,王建军看中了一件蓝色涤卡列宁服,非要让徐帆试试,穿上一看王劲松立刻就掏钱买了。

    “你干啥啊,又给我买线衣秋衣,又买上衣的,我回家咋跟我妈解释?”

    王建军看着徐帆满眼都是喜欢。

    “多好看啊?你明天把辫子拆了,穿上这件列宁服就跟电影里的冬妮娅一样,回家你就说是自己买的呗,我都说过,你以后上大学的费用我全包,这打扮自己对象不是爷们该做的吗?”

    徐帆红着脸推了王建军一下不说话了。

    俩人又去化玻站买烧杯试管啥的,徐帆一脸惊讶地看着王建军。

    “你啥时候学过做实验?我记得林场中学根本就没有实验设备。”

    王建云尬笑着说了句看书自学的,就不再解释了。

    买好了东西,俩人才有时间逛河南街。

    河南街上卖货的挺杂,卖劳保用品的居多,还有卖锅碗瓢盆和布匹的,王建军又买了几双尼龙袜子。

    “建军,你发现没?这里有好些东西以前都是统购统销的,但现在居然出现在了自由市场上,而且也没人抓投机倒把了,这是不是说明以后市场真要放开了?”

    王建军看了看徐帆:“知识女性看问题确实有深度,从现象看本质,这就是个信号,市场放开以后,第一波吃上红利的,就是那些胆子大脑子活的人。

    这时候还一心捧着铁饭碗混日子的,肯定会被历史的车轮无情碾压。

    当然我不是说铁饭碗不香,但生活水平提高靠的是啥?是钱,以后谁有钱日子就好过,没钱就只能眼瞅着人家吃香喝辣,这就是现实。”

    徐帆本来还想跟王建军争辩几句,可一看手里拎着的东西又把嘴闭上了。

    几套线衣秋衣,再加上那件上衣,王建军花了一百多块,这可是一个上班工人两三个月的工资。

    即使双职工家庭,每个月去掉柴米油盐等日常开销,一年到头都攒不了几个钱,谁敢像王建军这么花?

    在河南街溜达一圈,俩人到了电子大楼门口,王建军对着大门口努努嘴。

    “跟我上去看看?我想买个半导体,现在真得听听国家大事,光指着看林场的报纸,已经有点跟不上形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