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我养外室子?侯门主母她杀疯了
繁体版

第一百二十六章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春闱之事,闹得沸沸扬扬。

    整个盛京城,大街小巷都在谈论这件事。

    尤其是那些读书人,看着朝廷的操作,总有种兔死狐悲的感觉。

    普通人想要出头谈何容易?十年寒窗苦读,别人嘴里一句话,真正付出的人,却是要日夜不歇,整整花费十年的光阴,才能够走到春闱的大门前。

    还有更多的人,甚至连门都进不来。

    他们怀着满腔的热血,满心的抱负,畅享着在自己的努力下,能够为百姓为朝廷做出多大的贡献!

    可是现在,却在他们即将开始起步的时候,就被上位者无情的斩杀了所有的去处——这让他们如何接受?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有人振臂高呼,誓要讨一个公道!

    “连战士上场杀敌,都不问出身。为何我们这些寒门学子,连看一眼考卷文章的机会都没有?此事若不给出一个交代来,哪怕是拼了我这条命,也要为天下学子讨个公道!”

    此次春闱,不乏有人一考再考,为的就是能够出人头地,做出一番成绩。

    他们可能连吃馒头都觉得奢侈,却舍得买笔墨纸砚,书写自己的梦想。

    这样的人,如何敷衍?!

    皇帝想的还是太简单了,他以为自己改动的只是一件小事,但是却不知道,对于一些身处绝望之中的人而言,那就是抢走了他们所有的光!

    光都没有了,他们还有什么可指望的呢?

    穷途末路之时,是最容易反弹的时候。皇帝以为自己能够掌控全局,却忘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就连他的老子,当年最狂妄的时候,也不敢罔顾民心!

    “草民秦少北,恳请皇上彻查春闱舞弊之事!”

    “草民裴如是,恳请皇上彻查春闱舞弊之事!”

    在沈若言的助力下,秦少北与裴如是真的递了状纸,直接上达天听,恳请皇上彻查春闱舞弊之事。

    本来,按照秦少北与裴如是的打算,是想让皇上改变不公布春闱文章的决定。但是,却被沈若言劝了下来。

    “圣旨已下,这个时候让皇上收回成命,就是让他自己打自己的脸。换做是你们,你们会这样做吗?”

    裴如是点头,他不在意是否丢脸,错了便是错了,知错能改,尚有挽救的余地,有何不可?

    但秦少北显然更懂沈若言的意思,“你是说,让皇上承认自己的错误,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我们要换种方法来进行?”

    沈若言点点头,“知我者,表哥也。”

    秦少北有些不好意思,其实他不是懂沈若言,而是因为——若他是皇上,他也做不到!

    当着全天下人的面,自己打脸,他的确没有勇气……

    “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先把事情闹大。现在大家的重点都在为什么不公布春闱文章,但若是细究起来,可以解释的由头,实在是太多了。”

    沈若言深知,处理这些事情,宫里头有很多套应对的流程。

    一旦皇上确定了想法,那么,手底下的人,自然会想法设法的为他圆过去。

    哪怕站不住脚,都要硬圆!

    至于学子们买不买账,那就不重要了。因为所有人都会被绕进去,在意的点都是文章没有公布,反而忽略了,文章为何没有公布的原因。

    文章为何没有公布?

    是因为什么原因?学子们的水平太差,不忍直视?还是里面,有见不得人的原因?

    这些,才是现在大家首要要关注的点。但是却因为被随波逐流,反而忽略了。

    如果朝廷心里没鬼,春闱的榜单没有问题,那么文章又怎么会担心被公开?

    遮遮掩掩,反而从侧面认定——这次春闱的成绩,有问题!

    是谁的成绩做了假?他的背后是谁,是谁在操纵这场春闱,想要从中得到什么?

    只要抓住了这个,一切的谜题,就都能够得到解答。

    沈若言给他们解释的时候,秦少北的心里头,犹如拨云见日,那些围绕在心中的谜题,纷纷都找到了出路。

    只怪他当时太过上头,完全被情绪给带着走了,差一点就忽略了这件事!

    好在,迷途知返,尚且不晚!

    “草民秦少北,恳请皇上彻查春闱舞弊之事!”秦少北跪在衙门外面,再次大声怒吼。引得周围路过的人,不知不觉的,全部都围了过来。

    他与裴如是两人面如冠玉,长得一表人才,一看就不是普通人。

    现在却跪在这里,说什么春闱舞弊,知情的不知情的纷纷驻足,在旁边激烈的讨论了起来。

    “这两位公子说什么?春闱舞弊?这次春闱,有人作弊吗?!“

    “倒是没有听说过,不过,这次春闱却没有公布参考学子们的文章。如今想来,倒是有几分蹊跷。”

    “什么蹊跷啊?”沈若言安排的人混在里面,故意提高了声音,“说起来也真是奇怪,往年这春闱一结束,那些学子们的文章就迫不及待的公布出来了,我回回都带着家里的小子们去看,让他们学习。”

    说着,他可惜的长叹一声,“今年的榜首未闻其名,我还道肯定是匹黑马,想让家中小辈好好观摩一下他的文章,结果竟然都不公布出来……”

    这话说得阴阳怪气,却是引起了大家的认同。

    “是啊!这别的不说,会元的文章怎么都不公布啊?难道,是名不符实,不敢见人吗?!”

    谣言就是这样,没有人说的时候,所有人都不觉得有什么。

    但一旦有人带了头,不明真相的人就很容易被带偏。尤其是如今关注春闱的人,不是每个人都是寒窗苦读的学子,更多的,还是盛京城里面看热闹的百姓——

    那自然是,热闹越大越好!

    “听说了吗?这次春闱有人舞弊!”

    “谁啊?胆子这么大?这可是重罪啊!”

    “说是会元有问题,不止是他,排在前面的都有问题!不然,为什么连朝廷都不敢公布他们的文章,听说是舞弊之人背后势力太大,连朝廷都不敢得罪呢!”

    嫉恶如仇是人的本能,尤其是,当这件事与自己无关的时候。

    春闱舞弊的消息一传出去,直接激起了民愤!

    先是只有读书人在衙门面前长跪不起,要求彻查春闱一案。后来,不知道是谁先开了头,无数的百姓涌上街头,自发的跪在这些读书人的后面,为他们伸张正义。

    甚至还有人写了万民书,要求皇帝彻查春闱一案,还天下读书人一个清白!

    事情闹得太大,连邻国都听说了此事,专门写信前来“慰问”——狠狠的嘲笑了一番皇帝!

    这下丢人,可丢大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