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从北电休学开始
繁体版

第十五章考核(2)

    “我在国外生活了两年,华国人在国外的地位很低,经常受到歧视,特别是学表演和导演的,因此某些心理状态上我是有些共鸣吧。”曹昊平静地回答,完全从刚刚沉浸的表演中释放。

    陈军也出声道:“你在国外学的是斯坦尼吗,但你刚刚呼吸方式等等好像又有些不同?”

    “这两年在国外主要遵循的是斯坦尼的体验派方法,又混杂了一些格洛托夫斯基的日常训练和表演理论,主要是对身体的控制等等,会有些变化和改进。”曹昊对老陈不能敷衍,尽量详细地解释道。

    台下表演专业的老师们都点了点头,孟书勤请示了陈院长的意见,宣布今天的考核结束,相关结果会在院办会议讨论后给出。

    陈军拉过曹昊还在嘱咐着材料明细,刘晓莉看看表,拉着刘伊妃要走。

    刘伊妃不舍地收回呆呆看着舞台的眼神,遗憾没机会和曹昊告别。

    只能听话地跟着出了礼堂大门,披肩的秀发被微风吹起,这才想起来头绳还在曹昊手里。。

    曹昊出了表导楼,心里还在盘算着怎么转到导演系的问题,不只是为了方便拉片、跑剧组、拍戏,更是为了白嫖北电导演系师生的一个重大福利——青影厂。

    青影厂是北电的教学附属机构,主要任务是配合全校各系的教学任务、计划,在实践中完成师生影片的作业和生产实习,每年都有3-4部中小型电影的拍摄体量。

    只不过鉴于目前全国上下电影行业的凋敝,加上各大电影厂原来由华影集团统购报销的制度变革后,虽然还有两三套专业技术人员和专业场地、摄影棚,但在市场化条件下已经逐渐式微。

    但曹昊要的就是这套包含全套电影电影制作人才的班子,对于3D时代之前的普通类型片,特别是故事片,青影厂的配套设施极具性价比。

    唯一的缺点就是你得自己去拉投资,青影厂每年分配的拍摄资金都极为有限,料想也不可能落到一个普通学生头上。

    “同学,请等一下。”一句带着些许广普口音的叫喊声传来。

    曹昊回头看到那人从表导楼两层、两层楼梯地跨步跑过来,远远地就带着一脸笑意道:“同学,我是刚刚一起参加考核的北电老师,有点事情想麻烦你。”

    曹昊听着这口广普,又看他跳脱的模样也不像个老师,差点以为电信诈骗提前预演了,待他走近才看清楚这位“北电老师”。

    这不高启强嘛不是!

    曹昊确定他不是骗子,但仍有些不敢确信地问道:“您是老师?”

    他的确对眼前这位的职业生涯不太熟悉。

    张松文尴尬地咧嘴笑着,这话有些水分。他2000年考入北电表演高职班,和曹昊的本科班在同一栋楼上课。

    由于高职学制2年,这会儿刚刚通过留校任教的选拔,自称是老师,特别是在小礼堂看到曹昊精彩的台词后,他心里也有些发虚。

    “我叫张松文,今年刚留校,呵呵。”高启强仍是一副人畜无害的笑容,很有亲和力。

    “我知道你叫曹昊,同学,我请你吃个中饭吧,提前感受一下北电的食堂怎么样?”

    张松文以为曹昊是艺考新生,当然了,对于这所校园,他和新生也没什么区别,如果融资顺利,估计下面几年还是和新生没什么区别。

    曹昊却之不恭,看出来张松文不是假意客套,两人直接到三楼呱呱食街。

    张松文熟稔地跑了两个窗口,点了盆酸菜鱼,大份鲶鱼粉丝,拿着餐盘端着两大碗米饭回来了。

    曹昊乐呵呵地看着热情的高启强,这会儿也有点饥肠辘辘,道了声谢,端起米饭就扒。

    张松文看着这位不见外的学弟,笑着介绍道:“我们学校食堂就是三楼呱呱食街,还有清真餐厅还可以,其他地方一言难尽,很多同学都跑到北邮去吃。”

    “都说北电是华国电影人才的摇篮,北邮是华国电影人才的奶瓶,呵呵。”张松文看曹昊吃的尽兴,又从自己没动筷子的碗里又拨了些米饭给他。

    “嗯嗯,好了好了,谢谢老师。”曹昊水足饭饱,这才擦擦嘴问道:“张老师,我不跟您客气,您有话也就直说吧。”

    “呵呵,学弟,是这样,刚刚我在小礼堂里听到你说的格洛托夫斯基训练法,我想请教下。”

    曹昊心下了然,这位不是明星,是演员。

    3年前,23岁的张松文没有和父母商量,在那个平均工资只有500元的时代,放弃了2万的月薪裸辞报考北电,几经波折终于入学,还成为了唯一一个试读生——因为普通话太差,经历各种起草贪黑、口含石子(练平翘舌)终于“转正”,最后以专业第一的成绩,毕业直接留校任教。

    “其实没什么神秘的,格洛托夫斯基是斯坦尼体系培养出来的戏剧家,在其基础上总结出了自己的一套训练方法,叫做质朴戏剧。”曹昊介绍道。

    ”两条路:一个途径是自我探索身体的与声音的多种潜能,强调作品的完成需要依靠严苛的训练,第二条路不可言传,它是一种融合了东方的瑜伽、禅定、太极等文化内涵的产物,目的在于释放个人的内在精神力量,将演员和观众的精神引向奋发的极点。”曹昊尽量简洁地阐述理论内涵,相信有一定基础的张松文是可以尝试理解的。

    张松文听的有些痴迷,这套玄之又玄的说法给他打开了一扇新的表演理论的大门,恨不得马上拿笔记下来,又细细问了很多实际训练的方法。

    当得知曹昊自费在巴黎求学,靠着在地下室里的勤工俭学接受了两年的格式训练,又殊为兴奋地引以为同道。

    曹昊看着激动地连饭也顾不上吃的张松文,感慨这位真是个戏痴,所谓“直心是道场”也。

    “对了,张老师,我这有个本子,主角角色年龄、形象挺适合你,你有兴趣可以看看。”

    “啊?”张松文彻底放下了碗筷,感觉这顿饭请的真值啊!虽然花了自己快1/50的工资。。。留校作为助理教员不是正式编制,底薪也只有1800左右,这会儿北平租个房平均租金就得两三千,差距太大。

    张松文赶紧在衣服上抹了下手,郑重地接过曹昊赶工一天一夜的剧本成果之一——《水果硬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