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季汉大都督,有妻蔡琰
繁体版

第38章 逐渐融洽的情谊,关羽的争胜之心

    “如此看来,牧散布的流言,已经令曹操不得慎重对待了。”

    “兖州存在的内患,或许比牧的推测更严重,而曹操显然也是很清楚兖州的内患。”

    郑癸传回来的情报,让郑牧心中有了新的想法。

    曹操连夜将郯城外的粮草辎重渡过沂水,就意味着曹操对昨夜散布的流言十分重视。

    兖州具体的情报传至曹操营中,也定然在这两日之内。

    是如流言一般张邈已经起兵反叛,还是张邈尚在酝酿迟疑之中,也能通过曹操的反应得出答案了。

    “刘豫州,张主簿,今夜的酒宴暂且就到此吧。”郑牧起身,端起酒樽:“曹操如此急切的搬运郯城外的辎重钱粮,牧的猜测,也会在这两日有结果。”

    “待曹操真正退回兖州,牧再与二位英杰,不醉不归!”

    刘备和张飞亦是举樽回敬。

    “今日能与郑县尉这般英杰同宴共饮,是备的幸事。”

    “郑县尉,俺也敬你!”

    诸葛瑾见状,也举樽而敬。

    四人相识而笑,尽皆满饮。

    酒尽宴终,郑牧又叮嘱郑甲,送刘备和张飞回营。

    襄贲城宵禁森严,这夜间若没有郑牧的人护送,刘备和张飞又饮了些许酒水,容易引起误会。

    诸葛瑾也随之返回了住处。

    虽说已经答应刘备出任治中一职,但如今曹操还未退兵,诸葛瑾并未跟着刘备回营。

    郑牧返回内院。

    蔡琰已经入睡,但桌上却细心的准备了豌豆解酒汤。

    郑牧将解酒汤一饮而尽,感受到肠胃淡淡的舒畅感以及醉意的减轻。

    “昭姬已有身孕,任重而道远啊!”郑牧的眼神多了几分温柔。

    在乱世之中,因为要躲避天灾人祸,子嗣是很难存活的。

    即便如刘备这般还有些官职在身的,十余年内也是颠沛流离,丧妻丧子。

    刘备不心痛吗?

    是人,就会心痛。

    然而世事无常,乱世人命如草芥,想要诸事周全是一件奢望的事。

    有人或许会质疑,郑牧为何偏偏要来徐州躲避战祸,而不是去荆州去扬州去交州。

    且不说路途艰险未必能安全抵达,这乱世之中又有何处是真正的安乐之地?

    真正有眼光的,都是临时先寻一个暂时安稳的地方躲避战祸,若不安稳了再去下一个安稳的地方。

    郑牧亦是如此。

    先入徐州避祸,是因为徐州能让郑牧有三年的安稳。

    而如青州,黄巾猖獗,连孔融都被打得被迫迁徙治所。

    再如兖州,三十万黄巾如蝗虫过境一般,连刘岱、郑遂、鲍信这样的州郡大臣都被杀了。

    又如豫州,有袁术这个名为四世三公嫡子行事却比土匪还土匪的人在,同样不得安宁。

    至于荆州和扬州,这是郑牧的备选方案。

    若徐州待不下去了,郑牧亦是会去荆扬二州寻觅安身立命的地方。

    不过去了荆州和扬州后,虽然能暂时安稳,但也难挡中原的大势,最终还是逃脱不了乱世离人的悲哀。

    要在乱世生存,光有先知先觉还不行,最重要的还是得职掌兵马!

    故而,在陶谦许诺了五百丹阳兵后,郑牧就留在了襄贲城。

    哪怕陶谦前恭后倨不待见郑牧,即便郑牧明知道陶谦偷袭兖州会引起战祸,郑牧依旧留在了襄贲城。

    因为,郑牧需要兵马!

    需要一支只听命于自己的私兵部曲!

    不论今后托身于谁,郑牧都能有自保之力。

    若非如此,郑牧早就被陶谦委派的襄贲令吃干抹净了。

    将诸葛瑾举荐给刘备,是郑牧对刘备的示好。

    郑牧毕竟不是豪门贵胄,也不是如关羽和张飞一般跟刘备是十余年的过命交情。

    若直接托身刘备,最多能成为刘备麾下一员骁将,但成不了核心。

    若成不了核心,以刘备的境遇,大概率是守不住徐州的,倘若守不住徐州,那么托身刘备,对郑牧而言就等于自寻死路了。

    而要想成为核心,就必须表现出足够实力,今后在地位上,就不会弱于关羽和张飞!

    仔细回想了白日跟曹操对话的细节,郑牧轻轻躺在蔡琰身边,和衣而睡。

    另一边。

    刘备和张飞返回西城营寨,一直在巡视营寨的关羽暗暗松了口气。

    关羽的戒心很重。

    刘备和张飞赴宴未归,关羽就难以释怀。

    “兄长。”

    虽然只有“兄长”两个字,但关羽语气中那细微的担忧也让刘备觉察到了。

    刘备挽着关羽的手臂,豪言而笑:“云长勿忧!郑县尉是当世英杰,为兄颇为敬重。不仅如此,郑县尉还举荐了琅琊名仕诸葛瑾,待退了曹操回了小沛,诸葛子瑜就是豫州的治中从事了。”

    “为兄奔走多年,这还是第一个名仕主动投效,心中甚慰啊!”

    关羽的目光则是看向了张飞。

    对于名仕,关羽平日里是不怎么关注的,刘备口中称颂的琅琊名仕诸葛瑾,对关羽而言还不如湖海之士有名气。

    “二哥,治中谦厚有大才,并非浪得虚名之辈。”张飞自然也明白自家二哥的脾性。

    若有真才实学,关羽是会敬重的;若是虚名之辈,关羽连正眼都不会瞧一眼。

    “既是主动投效兄长的名仕,羽自当敬重。”关羽表达了态度,遂又问道:“三弟,郑县尉此人,本事如何?”

    关羽的语气有些轻微的别扭,貌似想听郑牧本事但又自认为不逊色郑牧的纠结感。

    张飞不假思索,称颂道:“郑县尉性度恢廓,雅量高致,有雄烈,有胆略,如兄长先前评断一般,有上将之姿,是真正的奇才!”

    见张飞一顿酒宴,就对郑牧如此的称颂,关羽心中亦是肃然。

    “郑子武竟能让益德如此称颂!”

    关羽的心中,傲气渐少,取而代之的,是争胜之心。

    “羽追随兄长多年,虽有小胜,却无大功,倘若比不过郑子武,岂不是让兄长蒙羞?”

    关羽暗暗细思,不再多问。

    待刘备和张飞入睡后,关羽则是独自来到了大帐,手中却是有些发黄的竹简。

    这是关羽最钟爱的先贤古籍——《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