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1983:我靠种地发家致富
繁体版

第165章 面熟

    还没等到双赢的那天,赵卫国已经尝到了“犒劳”的甜头。

    得到了媳妇一个晚上的奖励,导致第二天一大早去给城里送鸡时,明显有些精力不济。

    不过在进城的路上,他的脑子倒是不停的在转。

    大话跟媳妇说了,媳妇也给了奖励。

    下面就得想想如何各得其所,他能赚钱,乡亲们也能跟着他一同富裕。

    可真正的双赢又谈何容易。

    在这个年代,农产品的价格被压的死死的,哪怕是中间有利可图,钱也被那帮“倒爷”们赚了去,农民根本拿不到利润。

    养鸡的确是个门路,但也仅仅是个门路而已。

    眼下他之所以能顺风顺水,其实是沾了管制的便宜,这才从中钻了空子,赚取了第一桶金。

    一旦管制放开,会有无数的人跟风进来,再加上那帮“倒爷”们兴风作浪,只会把利润压制的更低。

    到时候,既要规避别人跟风,还得跟“倒爷”们斗智斗勇。

    别人怎么跟风,他管不了那么多,哪怕市场上争得头破血流,那也是市场经济的必由之路。

    在他这里,却不能出现太大的波动。

    他把这些同村的人领上了路,就得为他们负责到底。

    这些长年在地里辛苦劳作的人,却没有获得过跟他们汗水匹配的收入,家底非常脆弱。

    一个庄上近百户人家,能一下子拿出一百块钱的户家,连二三十户都不到。

    若是他们看到养鸡有利可图,会把希望放在农产品上面,但凡遇到一点波动,都会赔的血本无归。

    当然,作为一个有着现代记忆的人,他也想了不少的法子。

    先让养殖、种植成规模,增加抵御风险的可能。

    一种途径是把农产品再加工,提高在市场上的独有性,减少竞争者,比如面粉厂以及后续的方便面厂;

    另一种途径就是自己开店,直接面对顾客,减少中间运转的途径,在保证价格实惠的情况下,又能保证自身的自主性和利润,减少市场波动的干扰。

    当然,第一步是要解决吃饭问题。

    答案就在那里放着,不论种地再努力,那都是锦上添花的举动,种子和化肥才是科学种田的第一要素。

    种子和化肥这些都能解决,甚至他可以去和农校、农科所去谈。

    难就难在人心,哪怕你是个穿越者,拿不出说服别人的成绩,说破大天,旁人只会觉得你说的是鬼话。

    好在今年还算风调雨顺,只要收麦的时候不遇到连阴天气,没有暴雨大风之类的气象灾害,丰收已成定局。

    所以他在上个月就跟黄其功建议,由乡里出面,搞一个丰收大会出来。

    两人一拍即合,黄其功当即就敲定了此事。

    黄得功要的是政绩,最好是有铺天盖地的宣传,让上面知道他一直在努力做事。

    他要的则是声势,让人们见识一下,传统种田和科学种田的差距到底有多大。

    赵卫国一直都在等着黄其功那边的进展,只是前几天乡里砖窑前几天刚开,黄其功被吸引了注意力,一直都往砖窑那边跑,去乡里找了好几次,也没碰到黄其功的人。

    他到城里转了一圈,回到魏河街上,面粉厂里有杨振岳看着,也没啥大事。

    眼见着时间还早,他正准备拐到乡政府里碰碰运气,还没走到大门口,迎面正好遇到姜铁良从里面出来。

    隔了老远,姜铁良就兴冲冲地朝他招手,“卫国,我正要找你呢,你今儿个有没有空?”

    赵卫国暗暗腹诽,这姜铁良也三十好几的人了,竟如此的不稳重,当街大声叫嚷,还不把人都召过来?

    果然随着姜铁良的这声喊,立刻吸引了不少的目光。

    尤其是赵卫国,随着最近他的事儿大火,尤其是他家的麦子丰收,给他带来了不少的知名度。

    哪怕是不认识他的人,听到姜铁良的叫喊,也纷纷扭过头来,都想看看这位魏河乡大名鼎鼎的人物到底长啥样。

    姜铁良却是丝毫没察觉到周围的异样,大步走到赵卫国面前,说道:“我们黄所长已经回了魏河,听说你帮忙解决了麸子的事儿,说是要当面谢谢你呐!今儿个正好,我刚在乡里办好房子交接手续,你跟我一块儿去一趟所里,我给你引见一下。”

    自从赵卫国听说了黄真的大名,一直都有结识的心思,只可惜在他知道的时候,这位牛人已经回了省城。

    他还打算着什么时候再去了省城,专门去农科院拜会一下。

    却是没想到,机会这么轻易的就到了面前。

    黄真不仅回到了魏河,还点着名儿的要见他。

    在一群人指指点点当中,赵卫国随着姜铁良一齐进了农科所里。

    虽然跟农科所打过了不少交道,不过赵卫国来农科所的次数不多,印象也不太深。

    唯一有印象的是那几排有点年头的二层楼房,里面是农科所的核心实验室。

    听张大贵介绍说,农科所里好几代小麦的良种都是在这里培育而成。

    只是农科所经费有限,一看房子就没怎么修缮。

    灰砖盖起的外墙,如今更加破败,多个地方已经出现了斑驳的痕迹。

    房顶的多处地方应该是有漏雨,用草席在上面搭了一个个的凉棚,远远的看过去,就跟电影里的碉楼差不多。

    即便是如此,这片区域,也是魏河乡最宏伟的建筑群之一了。

    乡政府如今还是在瓦房里办公,而他收购的所谓面粉厂,其实就是用铁皮搭建起来的厂房。

    唯一能够和这里媲美的,怕是也只有粮店那一排排高大的粮库。

    两人沿着破烂的水泥地,一直到了路的尽头,姜铁良拐到最西边的那间办公室门口,轻轻地敲了敲门。

    等屋里人应了一声,姜铁良推门而入,对着里面道:“黄所长,我把卫国叫过来了。”

    说完话,又回头和赵卫国笑道:“卫国,这就是我们的黄所长,我之前跟你提过。”

    顺着姜铁良的示意,赵卫国往里面看去,就见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人端坐在办公桌前。

    他看过去的时候,老人的目光也朝他身上打量,两人的视线这么一教会,赵卫国不由愣在了原地。

    这个人,竟然有些面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