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1983:我靠种地发家致富
繁体版

第163章 看走眼

    当然,他给王德发就打过一回交道,这时候贸然去说分成,肯定是不行的。

    得等关系混熟之后,再找准机会提这事儿。

    左右一万斤小麦已经运到,农科所麸子的事儿已经算是解决,这一个月厂里闲不下来。

    眼下已经过了五一,等到六月份新麦上市,到时候乡里给了任务,少不得要跟粮店打交道,趁着那时候,再跟王德发好好的套一下近乎。

    随着立夏节气的到来,天气一天天的热了起来,地里的瓜果蔬菜也日渐丰盛。

    麦子昂起了日渐饱满的麦穗,在微风吹拂之下,泛起一波波金黄的波浪。

    庄稼人一年一度的好日子马上就要临近,许多人家饥荒了几个月,就盼着等收完麦子,全家能吃上几个月的白面。

    一些勤劳的村民,已经开始在家磨砺镰刀,整修架子车,为收麦做准备。

    还有些无所事事的村民,走上田间地头,对地里的小麦评头论足,并根据小麦的长势,预测一下今年地里的收成。

    这个时候,赵钱营的人就发现了一个令人吃惊的现象。

    赵卫民和赵卫国两兄弟家的麦子,虽然长的不高,但麦穗足足比别人家的大了一圈!

    还有人专门揪了麦穗做对比,不比不知道,一比更是吓一跳。

    旁人家一穗麦子也就二三十粒麦粒,赵卫国家的麦子却有五十多粒。

    籽粒多也就罢了,单个籽粒比起来,赵卫国地里的麦粒个个饱满,也比旁人家的麦粒大了一圈。

    这也就是说,赵卫国家一亩地的产量等于别人家的两亩?

    消息传出去后,立时引起了村里的轰动。

    这个赵二秀才的三小子,年纪轻轻的,养鸡赚钱不说,种出来的麦子也比别家的产量高。

    这是哪门子的狗屎运!

    明明一个月头里,那麦子还长的不像样呐!

    原本那些嘲笑过赵卫国的村民,根本不信旁人的说辞。

    他们心怀质疑,到赵卫国的地头,想亲自看个究竟。

    待到比对过麦穗之后,在铁的事实面前,不得不承认了当时看走眼。

    甚至有些人当场就改了口风,说赵卫国这孩子是他们看着长大的,打小就聪明爱钻研,能种出高产的小麦也不稀奇。

    除了这些,就是连连慨叹赵卫国的运气,等到被人夸赞一句有眼光,终于心满意足的离去。

    对于赵卫国地里的收成,本村人已经从一开始的震惊,到几天后慢慢的看开。

    赵卫国这是聪明加上运气,旁人没得比。

    不过看开归看开,架不住人们还是当成稀罕事议论,在庄上的人场里,人们茶余饭后,甚至还打赌,赵卫国地里的亩产到底能达到多少斤。

    随着时日的推移,这股议论的风潮没有消停下去,反而以赵营村为中心,向周边的村子扩散开来。

    其他村的人听说之后,也眼巴巴跑过来看稀罕。

    几天看下来,赵卫国地头的麦子都被人薅秃了,只剩下光溜溜的麦秆。

    由于他二哥赵卫民家的地头跟他挨着,二哥家的麦穗也被薅了不少。

    周彩娥却很是心疼自家的麦子,每日没事的时候,就守在自家的地头上,防着那些无聊的人近前。

    赵卫国已经顾不得这种无聊的事情,随着时间进入五月份,村上那几户订的鸡苗都已经长的差不多了。

    按理论来说,农校的这批鸡娃成长周期在四个月左右。

    但因为喂养的方式各异,以及重视程度不一样,每家的情况也不尽相同。

    象二哥赵卫民家,每天鸡吃的跟人吃的差不多,生长速度不是一般的迅速,虽然才三个多月,已经有可以卖的目标。

    而有些家里,连麸子都不舍得喂,估计还得再养上俩月,才能长的差不多。

    总体来说,这些户家想要靠着这些公鸡卖钱,起码得等麦收以后。

    不过这时候各家各户都缺钱缺粮食,有几户已经迫不及待地找上赵卫国,想要他先帮忙卖几只救救急。

    赵卫国拒绝了这些人的提议。

    虽然这些人都是乡里乡亲,不等鸡长成就要卖,也各有苦衷。

    但一码归一码,以后想要把养鸡发展成一个产业,从一开始,就得把规矩立起来。

    要是他的店里卖鸡是论斤卖,那无所谓鸡的重量,这些人随时都能卖。

    可眼下县里是论个卖的,鸡的卖相不好,自然会影响店里的口碑。

    面对着这几家来人,赵卫国耐着心跟他们解释,鸡太小,份量不够的话,是卖不出去。

    得了赵卫国的婉拒,这些人都是悻悻而回。

    这日晚上,赵卫国趁着夜凉,准备早早的睡下,就听到院门传来一阵敲门,接着就听到了母亲和赵卫海的对话声。

    听赵卫海是来找自己,赵卫国一下子就懂了是怎么一回事。

    这位同族的兄长,在族里行四,按辈分来说,赵卫国应该叫声“四哥”。

    他家里的两个儿子,跟赵卫国岁数差不多,最近这几年相继结婚,欠下了一屁股债。

    分家之后,那边债还没还上,两儿子家里相继又添了孙子,都丢给了老夫妻俩。

    这两人平时照看孙子,根本没空干地里的活。

    加上那位四嫂有肺气肿,干不了啥重活,俩儿子各忙各的,也不管俩人的生计。

    听说他家里在一个月前头,已经断了白面,靠着玉米面和红薯面艰难度日,连油盐都买不起。

    即便是这样,两口子还是对养鸡抱有很大的期望,盼着把手里的五十只鸡长成卖掉,好偿还一些欠下的债务。

    赵卫国也去他家看过,那群公鸡明显营养不够,起码得等到七月,才具备卖出去的条件。

    白日赵卫海曾经随着另外几户过来找他,被拒绝之后,也没多说什么。

    没想到对方还没死心,这到了晚上,又过来找他。

    跟白天不一样,这会儿没外人在场,赵卫海说话没了顾忌,刚刚在屋里坐定,就开始诉苦,说起了家里的难处。

    “卫国呀,我是真没法子了,但凡有点门路,我也不会大晚上的过来找你。俩娃子结婚花了不少钱,家里借了一圈,已经没法再借了。你嫂子身上又有病,还得吃药,现在家里面值钱的,只有那群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