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1983:我靠种地发家致富
繁体版

第153章 先不急着营业

    这个时代,经过长时间的空窗期,媒体行业已经开始起步。

    随着下面生产力的突飞猛进,当人们满足了温饱之后,就会寻求情绪和精神上的满足。

    而人们手中有了钱之后,像报纸、广播甚至电视等媒介的普及,在不久的将来,各类媒体将会迅速在百姓生活里铺开。

    眼下的这些人的思维还停留在过去,没体会到舆论的威力。

    是该让他们对于手中的权力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前两天见戴兴民时候,曾听他提过,晚报刚刚办个读者来信的栏目,专门在上面登载百姓的投诉。眼下刚开通,还没有啥名气,读者参与度不够,原本预留出两版的位置,每天连半版都占不完。

    戴兴民还专门让赵卫国支招,有没有啥好的点子。

    这正瞌睡的时候,工商所就塞过来一个枕头。

    不如就趁着眼下的热度,好好地帮晚报炒下热度。

    方红斌还没意识到危险即将到来,与之相反,他觉得最近财运不错,上个月所里的收入增长了四百多块,这个月还开了个头,又有一大笔钱在向他招手。

    在他看来,赵卫国不过就是一个在城里开店的农村人,肯定没啥背景——鸡的味道那么大,但凡稍微有点背景的,谁会干这种事儿?

    这年轻人不过就是碰上了好运气,外带着胆子大,靠着抢别人的生意赚了一笔钱。

    手里那么多钱,他一个农村人能花的完吗?可不就是等着让人瓜分的么?

    方红斌心中得意,正要多说几句话,猛然对上赵卫国的笑,突然就觉得甚是刺眼。

    怎么说呢,就如同他在俯身看蚂蚁一样,满是戏谑和不屑。

    方红斌自觉受到了挑衅,恼羞成怒道:“你笑啥?信不信我让你永远滚蛋?”

    “信,我信!”

    赵卫国笑吟吟说道:“方所长,这五千块钱有点多,我手里一时半会儿拿不出,劳您多等上几天,容我回去转借一下。”

    方红斌满腹疑窦,不知这赵卫国是咋回事,还想再说几句狠话,好吓唬一下这个农村人。

    赵卫国却没给他机会,径自出了办公室——他要赶在中午之前,去晚报社见见戴兴民,合计一下下面该如何去做。

    桐阳县城目前并不算大,从东关到西关,也就四五里地,走路的话,一个小时就能横穿整个城市。

    沿着工商所门前的长江路,赵卫国走过了俩路口,转到泰山路,向北走上五十米,就是日报社的院内。

    日报社已经创刊了35个年头,自当年创刊之日起,日报的办公地一直没有变。

    经过了三十多年的风风雨雨,院子里的法国梧桐早已经长的郁郁葱葱,将院中的小楼遮挡的严实,见证着这份报纸的前世今生。

    照说经过了三十多年的发展,日报也应该跟院里的法桐一样枝繁叶茂才对。

    可惜在八十年代之前,日报因种种原因休刊了几十年,自82年复刊到现在,仅仅过去了三年而已,算是一份崭新的报纸。

    而做为从日报社分出来的一个班子,晚报的岁数更加年轻。

    这么一份只有一岁的报纸,别说那些普通的百姓,就是许多机关单位,对于晚报还不熟悉。

    少了那份历史厚重感,晚报的背景略显不足,知名度也不够。

    不过正因如此,身上少了很多沉重,得以轻装上路。

    因刚刚创刊,晚报社还没来得及搬出去,只是单独分出了一幢靠后的二层小楼,算是跟日报分开办公。

    “卫国,你咋来了?”

    见到赵卫国,戴兴民很是意外,将人迎到了自己的办公室里,就问起了来意。

    “我是来给你送线索来了。”

    戴兴民眼睛一亮,却是不慌不忙递过去一根烟,等到俩人都点上了火,这才问道:“咋了?你有啥好的想法?”

    “我以前跟你说过,我在城里有个小店,专门卖我养的鸡。”

    袅袅烟气中,赵卫国说起方红斌的行径,包括狮子大开口,向他讨要保证金的事儿。

    “你的意思是,想在读者来信里帮你推推?这都是小活儿!就一个小小的工商所,啥球也不顶,县工商局的李局长我熟的很,你要是急着开门营业,我这会儿就给他打个电话,保管一会儿工商所的人跟你赔礼道歉!”

    听赵卫国说完了遭遇,戴兴民微微有些失望。

    原以为赵卫国找上门来,能是多大的事儿,没想到只是件鸡毛蒜皮的小事儿。

    一个工商所副所长,在报社这里,连个小虾米都算不上,根本不值得他们报社大动干戈。

    “不不,先不急着开门。”

    赵卫国极其生疏的弹了下手里的烟灰,“戴主编,前儿个你不是说,下一篇稿子不知道从哪里着手?眼下这不就有现成的切入点了吗?”

    戴兴民觉得脑子有点跟不上,挠了挠发际线后退明显的额头,想了几秒钟,始终是不得其中要领。

    赵卫国也不想跟他打哑谜,笑道:“戴哥,你说,读者们平时最关切的是啥?”

    戴兴民想了想,答道:“小老百姓能有啥追求,无非就是吃喝拉撒,赚钱存钱呗!”

    “那你说,他们最怕啥?”

    戴兴民毫不犹豫地答道:“自然是怕吃不饱饭喽,穷了这么多年了,谁不怕啊!”

    “老百姓们的想法都很朴素,也很简单,他们辛苦一辈子,所图的无非就是稳定。套到刚才的俩问题里,他们最关切的是公平正义,最怕的是日子过不下去,害怕万一有一天,他们刚刚做好的饭被人抢走。要是让他们见到,前两天还被他们视作希望的万元户,就这么被工商所拿捏,你说他们会咋想?”

    赵卫国顿了一顿,朝着戴兴民挑了挑眉,“戴哥,你觉得我说的对吗?”

    戴兴民脑中的思路一下子就豁然开朗了起来,猛地一拍桌子。

    “对!上面正在打击以权谋私,纠正不正之风,本来该是媒体说话的时候,日报老孟那边跟个老鼠一样,缩着脖子啥球都不敢提,既然他们怕得罪人,那这把火,就从咱们晚报这儿先烧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