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1983:我靠种地发家致富
繁体版

第150章 太不可思议

    原本日销量只有两万份的晚报,一下子卖出了十万份。

    那个重大的新闻占据了四个版面,将人们的自豪感调动了起来。

    人们意犹未尽时,向后翻了一页,赫然就见到第六版那篇专刊。

    这么靠前的位置,这么长的篇幅,这么不落俗套的标题,吸引了许多读者的目光。

    文中赵卫国的这些经历,让读者们既兴奋又羡慕。

    这年头,多少人还没有解决温饱,在为吃饭穿衣发愁。

    又有多少城市里的工人,把青春和岁月都耗在工厂车间里,拿到手的只有微薄的工资。

    这个刚下学的年轻人,毅然面对着世人的白眼和羞辱,只花了一年的时间,就成了万元户。

    这,这太不可思议了!

    一时之间,赵卫国这个名字被许多人所记住,这篇报道也随着人们的口口相传而出名。

    甚至到了后面几天,还有人不住地去邮电局询问,点名要买这一期的晚报。

    而县里和地区上的好几个部门,则是在第一时间给魏河乡去了电话,核实晚报上的这篇报道的真实性。

    为了应付上面的骚扰,这两天,黄其功特意撇开了其他的事情,坐在办公室里,等着接听各处拨过来的电话。

    电话那头的人有的熟悉,有的陌生,甚至有的根本就没有交集。

    只因为听说他的魏河乡出了一个能人,就不约而同的打过来电话探问。

    这些人有的是探真假,有的是想学经验,有的是想分政绩,更多的是来凑热闹。

    当接到这些电话时,黄其功的心中既惶恐又得意。

    他被发配到魏河公社两年,终于有人想起他了!

    想想这两年的日子,他就悲从中来。

    本来他是县商务局的副科长,媳妇是县百货公司的主管。商务局可是个好地方,根本不缺福利,俩人在城里住着商务局分的房子,私下里给媳妇那边介绍点物资,还能给家里赚些油水出来。

    不知道上级看上了他哪一点,两年前把他分配到魏河公社当主任。

    说是升了一级,其实就和发配边疆差不多,平时住在公社的宿舍里,一周才能回一次家,就跟两地分居差不多。

    一开始他还满心高兴,觉得是双喜临门,既升了官,又摆脱了家里的束缚,终于有可以放飞自我的机会。

    呆的时间久了才发现,根本就不是他想的这回事儿。

    下面的这些公社穷的叮当响,条件跟他当年下乡差不了多少,住的是旧仓库改建的瓦房,宿舍大院里用的是露天的公共厕所,也没通自来水。

    夏天想洗澡,得去院里仅有的那口水井里轮流打水,一到冬天,水井结了冰,连洗脸的水都没有。

    这种条件下,哪怕是放个嫦娥在他身边,也不可能生出什么旖旎的心思。

    两年下来,他没成功放飞自我,倒是夫妻俩的感情越来越淡,偶然回城里一趟,总会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吵起来。

    黄其功很是怀疑,再在这儿呆下去,夫妻俩早晚要离婚。

    正因为如此,他四处挖空心思,想做出点亮眼的东西出来,在领导面前表露一番。

    他现在已经不奢求升官了,就算是平级调回去,也是非常乐意。

    可做了两年的东西,传入领导耳中的着实不多,他最近盯上了日报,就是指望着日报上多说说他的好话,好让领导关注到他的名字。

    但日报那边长年跟县里的人打交道,看不上他这个小小的乡长,着实让他气闷。

    没想到柳暗花明,他看不上的晚报,靠着一篇赵卫国的报道,却让魏河乡彻底出了名。

    “哎呀,赵卫国这家伙是个福星啊!他的那个提议,乡里可得好好谋划。”

    在接完县农业局局长陈永忠的电话后,得到陈局长的口头嘉许后,黄其功在心里打定了主意。

    这几个月,他要借着这股东风,把火给烧旺,让整个桐阳地区都知道,他们魏河乡有个赵卫国,魏河乡有个乡长叫黄其功。

    想到这里,黄其功站在办公室门口,将斜对面办公室的宣传干事崔林叫了过来,开始分付起了任务。

    “我跟赵营村的赵明泰打过招呼了,这几天你就住在赵营村里,写几篇关于咱们乡积极响应上面号召的稿子。记住,要抓住重点、突出亮点,尤其是那个赵卫国,多挖掘一点东西出来!”

    听说是去赵营村,崔林也来了劲头,心急火燎地收拾完了行李,就往赵营村赶。

    可惜事不凑巧,他赶到赵营后,赵卫国并不在家,说是去了城里,跟人谈生意去了。

    这个时候,赵卫国正在城里永宁街派出所对面的饭馆里,跟跃进肉店的老板王跃进、黑三、赵卫军几个人喝的昏天黑地。

    过完年以来,随着王跃进的主动示弱,赵氏鸡店每天鸡的供应量涨到了十只。

    因是自己家养的鸡,成本要比旁人进货低的多,利润极其丰厚。

    不过是俩月的功夫,鸡店这边就进账两千多块。

    王跃进看的眼热,也不管肉联厂那边的关系,这还没到天热,就不在肉联厂进白条鸡,转而求到了赵卫国的头上。

    其实眼下赵卫国也愁着鸡的来路,他家里鸡舍就只能那么多鸡,村上其他家养的鸡还没长大,供货的渠道还是他自己家里。

    不过考虑到眼下跟王跃进合作搞好关系,等后续市场开放,庄上人养鸡规模扩大,可以给他带来不少积极的影响,只能忍痛先把自己的利润让出去一些。

    好在王跃进主打的是白条鸡,跟他这边的生意冲突不大。

    他只用将活鸡送过去,如何处理都由王跃进自己想办法。

    那个地头蛇黑三,自从上次被赵卫山教训过之后,又拿了赵卫国不少的好处,知道在赵卫国这里可以讨到不少便宜,这俩月经常带着小弟在附近转悠,就等着万一有人闹事,好卖弄下自己的面子。

    加上赵卫军守在店里,一来二去的,俩人倒是混熟了关系,每次喝酒时,都好的跟多年的老友一般。

    这一次是四个人一起喝,更是喝的尽兴。

    黑三喝到酒酣处,打了一下酒嗝,用迷离的眼睛看向赵卫国道:“卫国老弟,听说你养鸡发了财,一年赚了一万多,真的假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