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1983:我靠种地发家致富
繁体版

第114章 赵卫军疯了

    赵卫军疯了。

    就在当晚,他爹为了息事宁人,从二伯赵长兴那里借了二百块钱,赔给了赵文奇。

    这个结果没达到赵文奇的预想,不过他也不敢把这一大家子得罪太狠,拿着钱悻悻离开。

    当晚,关于赵卫军和赵云娜的瓜葛就在村里传开。

    赵文奇见人就抹眼泪,说赵卫军这个二流子一直在纠缠他家闺女,现在事儿出来了,赵卫军还不愿意负责。

    听到了这个传言,赵卫军气的肺都炸了。

    他和赵云娜明明是你情我愿,也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没想到不过一两天的功夫,赵文奇这家伙就变了说辞,把他说成了一个拈花惹草的负心汉。

    当晚他去找了赵云娜,赵文奇却是没有阻拦,任由着他和赵云娜相会。

    小情侣俩就在赵文奇家的门口抱头痛哭,闹了很大的动静,惊动了许多人来看热闹。

    村里的人这才知道,原来不是赵卫军负心,而是他爹赵长新棒打鸳鸯,宁可花上一大笔钱,也不愿和赵文奇结亲。

    对于村上的许多人来说,他们只遵守着最朴素的道德规范,那些礼义什么的,他们根本不懂。

    在他们的口中,十一叔俨然成了戏文里嫌贫爱富的大花脸,为了区区的利益,不惜拆散儿子的婚姻。

    十一叔花了钱,还被人这么编排,第二日就病倒了。哪怕是病倒,他也放出话去,不管外界怎么说,只要他还有一口气在,就不会认可这门婚事。

    赵文奇也没想到,十一叔会这么硬气,一时间倒是没有太好的法子了。

    他之所以闹出这么大的动静,说是成全女儿,为女儿讨个公道。

    其最终目的,还是想给予十一叔压力,最终攀上亲戚。

    可十一叔这样子,摆明了是不惜任何代价。

    这样闹下去,固然对方会被人戳脊梁骨,可自家女儿的名声也毁了。要是不能嫁给赵卫军,日后嫁人会受很大的影响。

    他是个生意人,这种两败俱伤的事儿,不是他想要的。

    等赵卫军再去找赵云娜的时候,没见到人,只见到了赵云娜的一封简短的离别信。

    信里说不想看到赵卫军跟家里翻脸,俩人算是有缘无分,如果赵卫军遇到更好的人,干脆把她忘了。

    赵卫军简直要崩溃了,堵着赵文奇要人。

    赵文奇的说法是,为了赵云娜的名声,先让她去东山的亲戚家住上一段时间,等过了年再回来。

    不论赵卫军是否接受这个说法,但残酷的现实就在眼前,赵云娜确实就此在赵营村消失了。

    开始的几天,赵卫军很是不甘心,去赵文奇家求过几次,甚至都跪地磕头也用上了,但赵文奇的口风很严,根本问不出什么。

    去的次数多了,连赵文奇也不知去向。

    赵卫军急的团团转,还是赵卫国在赵明泰那里打听出了消息,赵文奇确实在大队开了介绍信,似乎早有出远门的打算。

    还有人说的言之凿凿,在公路边看到过赵文奇在等长途汽车,确实是出了远门。

    大千世界,茫茫人海,根本无处可找。

    自此之后,赵卫军就如孤魂野鬼一般,整日里在村里晃荡。

    他一直低着头,似乎是在地上寻找什么,只有在遇到那些背着书包的小姑娘时,才会抬起头,脸上露出灿烂的笑。

    这让村上的许多人家都吓的不轻,纷纷向村委会告状。

    十一叔不得已,顾不得上前面说得“没这个儿子”的狠话,将人关到了家里。

    赵卫军也不哭不闹,每日里吃喝拉撒和正常人无异,只不过脸上再无以前的活力,始终是一副痴傻的表情。

    赵卫国去劝过好几次,每次都无功而返。

    随着时间往后推移,赵卫国去看的次数也越来越少。

    恰逢年底,赵卫国往返于县城和家里的鸡舍,忙的团团转,慢慢的忽略了赵卫军这边的情况。

    鸡舍的情况,完全是照着赵卫国的计划来。

    除了将要在这半个月长成卖出的二百多只公鸡外,还有将近四百只半大的公鸡,和二百只刚捉回来的鸡苗。

    这么多的鸡,光取暖、喂食就是个大问题。

    少了一个人的帮忙,夫妻俩根本没法应付的了这么多事情。

    不得已时,连郭守义也忙了起来,帮夫妻俩照顾着鸡舍那边的动静。

    不过忙归忙,收益也很是丰厚。

    从腊月初十到腊月二十五半个月的时间里,趁着过年的需求旺盛,城里的赵氏活鸡店一下子卖出了三百只鸡,足足赚了一千多块钱。

    郭燕秀赚的起劲,还想趁着最后几天来波冲刺。

    经赵卫国提醒,她才发现,鸡舍里别说是成鸡了,就连那些稍微胖一些的半大鸡,都被他们卖了出去。

    赵卫国知道,鸡舍今年的情况,已经是他们的极限。

    想让生意更进一步,要么再加盖鸡舍,扩大养殖的规模;要么领着旁人一起搞养殖,给他们供货。

    不论是哪一个途径,都需要人力和物力,不是一时半会儿可以搞定。

    无奈之下,夫妻俩只得忍痛歇了生意,回家里忙起了家事。

    魏河公社这里的风俗,过了腊月二十三,各家各户就开始串亲戚。在赵卫国家里,兄弟几个虽然分了家,但走亲戚的事情,还是得商量着来。

    像舅舅、舅爷这种硬亲戚,万万轻慢不得,而一些勉强维持着关系的老亲戚,只用象征性的看望一下就成。

    小夫妻第一年成婚,按规矩,要将家里的亲戚全串上一遍,当做是认门。

    可俩人因为鸡店的事情,一直忙到了腊月二十六,又置买了年货和年礼,直到腊月二十八才开始走亲戚。

    赵长兴对此颇有些怨言,他算了一下,家里十几家亲戚,今年全靠赵卫国走动。

    这耽误了年里的宝贵时间,即便一天串上两家,也得等初七才能转上一圈。

    对于串亲戚这种事情,赵卫国也是头大如斗。

    原主本就是个木讷的人,对于亲戚关系很是冷淡。他又是另一个世界的人,根本记不住亲戚的住处,每到一个地儿,都是靠着问路,才能摸到亲戚家里。

    到了除夕这一日,夫妻俩总算是歇了一口气,难得睡了一个懒觉。十点多起来吃饭,正遇到赵玉凤过来带话,说她娘已经备好了饭菜,今年家里的年夜饭,放在她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