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1983:我靠种地发家致富
繁体版

第109章 开业

    赵卫国自然是想转租出去,不过这马上都到年底了,一时半会儿,还真不好找合租的对象。

    不过这事儿也急不来,就算他想分租出去,也得等他的店开起来再说。

    现在他要做的,就是确定好开业时间,跟老主顾们说清楚地方,以后省得空跑。

    他的老主顾里,多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听说开了店面,而且赵卫国也承诺了不加价,都很是高兴。

    这意味着以后他们买鸡能找到地儿,也能找到人,省得很多时候空跑。

    这里面最高兴的,当属李仲明了。

    赵卫国选的地方就在他家小区的对面,仅仅隔着一条街,以后他想买鸡,出了门就可以买到,再也不用多走上二百多米。

    店面开业暂定在元旦当天,毕竟是新年新气象,当日又是假期,工人们有出来上街的时间。

    这几天,赵卫国拿着各种资料跑了好几趟工商局,办下了个体工商户的营业执照,先给店面弄个合格的身份。

    又找地方新做了个招牌出来,上面的字,当然还是家里老头子的手笔。

    忙完了一系列的杂事,他又去了一趟农校,照着原来的法子,新定了一千只鸡苗。眼下他没有别的货源,一旦店面开业,万万不能断了供应。

    把能想到的事情都给准备了一下,时间到了阳历的下旬。

    就在开业前的一周,方艳主动找到了赵卫国,说想给母亲开个小吃店,听说他这边有空余的位置,看看能不能分出来一处地方,并愿意分摊房租。

    看得出来,方艳是深思熟虑过的,为了表现出她的诚意,还简单说出了计划。

    方艳的想法是,以前严玉珍只卖豆腐脑,赚不了几个钱,既然有了店面,不妨附带着再做些水煎包来卖。

    赵卫国自然是乐意之至,方艳也是诚心想租,不过三两句的功夫,就说妥了大致的细节。

    不过临了说到价钱时,俩人却生了分歧。

    赵卫国不用想就知道,让严玉珍自己一个人经营,就算是豆腐脑稀饭加上水煎包,也用不了太大的地方。

    也就是摆个案板台子,再摆上几套桌椅,顶着天,半间屋子就够了。

    按他的想法,这是摆摊的老熟人,收个一两块意思一下就行了。

    方艳却是不同意,这个十八岁的姑娘,坚持按着租赁价格平摊,一个月给赵卫国交六块钱的房租。

    赵卫国在心里简单算了下,按一毛钱一碗来算,加上成本在内,严玉珍至少得多卖上近百碗,才能赚回这六块钱。

    俩人就这么僵在了这里,谁也不肯让步。

    方艳想了想,又解释道:“我妈岁数大了,这么风吹日晒的,也不是办法。我也劝过她,在家好好养养身子,可她又在家里歇不住,总想着出来找个营生。我得去厂里上班,不能时时招呼她,我弟弟还在上学,更指望不上,你和卫军哥都是好人,跟你们在一块儿做生意,我上班也放心。”

    赵卫军听了这话,冷笑道:“三哥,你是不是傻啊!有钱为啥不收?她这算盘打着精着呢!她一个月就花六块钱,不但用了咱们的房子,还找到招呼她妈的人,她是占了大便宜!”

    方艳看了赵卫军一眼,脸上有些惭愧,嘴唇动了动,想再解释两句,却是没有说出口。

    在方艳的坚持和赵卫军的劝说下,赵卫国同意了方艳的提议,由两家分担房租。

    考虑到严玉珍做的是吃食,赵卫国在找人砌隔断墙的时候,特意交代,让人在房梁上面也糊了层厚厚的胶纸,免得活鸡的味道影响严玉珍的生意。

    事实上,完全是赵卫国多想了,在这个年代,普通人吃饭根本就没太多的讲究。

    在“赵氏活鸡”开业的那一日,赵卫国打出优惠,每只鸡3.5元,还不需要鸡票,消息一经传出,引来了许多人的抢购。

    从早上七点开业,到上午十点,带过来的五十只鸡销售一空。

    不过是几个小时而已,就卖了一百七十多块钱。

    赵卫国倒是没太多的波澜,郭燕秀和赵卫军却是大受震撼,在农村这可是笔巨款,许多家秋粮的收入也就这个数!

    前两日郭燕秀还在为那么一大笔房租心疼,看到今天的收入,心中终于好受了一些。她也在心里暗暗后悔,早知道有这么简单的赚钱套路,这几年又何必费心的去帮人拉红线赚红包钱?

    赵卫军眼热之余,更多的是替发小高兴。

    这一年以来,赵卫国承包地、挖鱼塘、花钱种地,还娶了郭燕秀,在庄上惹了不少的闲话。

    他在庄上听了不少关于发小的流言,有人羡慕发小的桃花运,有人佩服发小的气魄,更多的则是在嘲笑发小胡乱折腾。眼下发小终于告别了小打小闹,开始赚起大钱,以后庄上谁要再敢说发小胡乱折腾,他非把这人嘴撕烂不可。

    同时,他也暗暗下了决心,等开春天气暖和了,不论他爹如何反对,说啥也要养上几百只鸡出来。

    只要能养出来,放在他三哥这么卖,怎么着也有赚头。不说多的,只要安心养一两年鸡,就能风风光光地去娶他的云娜妹子。

    赵卫国还不知道,身边的俩人,会有这么多的心理活动。

    今日的售卖成绩,完全在他的意料之中。

    在这个还没完全脱离票证的时代,他的店完全跳过了政府的计划供应,让人们脱离票证的束缚,自然会大受市场的欢迎。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他就能脱离计划的掌控。

    原本他只是一个游离于市场之外的散户,一旦风声不对,随时都能撤离市场。

    从今日开始,他就成了市场里的一员,从市场里得到利益的同时,也要面对市场里的各种纠缠。

    可以预料的是,下面他将会面临许多的难题。

    自身的供应不足倒是最容易克服的一环,开拓市场也不是难事。

    最大的难题来自于市场之内,来源于那些执行计划的人,以及从计划中获得利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