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1983:我靠种地发家致富
繁体版

第101章 发财的门路

    原本定的是阳历九月就要送过来,不过水产研究所的上级机构省会农业科学院,听说了水产研究所竟然把鱼苗卖给农民个体户,大为恼火,一直卡着不同意。

    毕竟草鱼苗在中原是个稀罕的东西,农业科学院原本的计划,是想先由水产研究所牵头,在省会周边几个打造出几个生产基地,成为中原地区最大的草鱼养殖中心,甚至还能辐射周边几省。

    但韩宝兴是搞科研出身,对于这些经营任务没什么兴趣。

    况且临时拼凑出来的水产研究所,连个正经的办公地点都没有。队伍里吸引不到太多的人,凭借着眼下的几个人,临时搞搞科研还行,别的活儿根本接不下来。

    农科院还想着,到社会上招揽一拨人,由水产农科所提供技术支持,回头商量个分成出来。

    但韩宝兴却放了话,他做农业研究是为了造福国家和社会,不是为了给农科院赚钱。只要他在水产研究所一天,垄断经营和分成这样的事情,别想让他和他手底下的人来推动。

    韩宝兴是省里重点引进的专家,农科院拿他没什么法子。

    但韩宝兴从事研究用的地和材料,都是农科院的资源,农科院很是轻易地就卡住了韩宝兴的行动。

    双方就这么耗了下去,谁也说服不了谁,赵卫国的事情就这么耽搁了。

    最终赵卫国只得又联系到了农业局那边,由桐阳县农业局出面协调,以桐阳农校引进技术的名义,才算是把鱼苗的事情给沟通了下来。

    听说鱼苗运送了过来,赵卫国心中舒了口气,第一时间去农校把鱼苗领到了家里。

    考虑到以后还得跟农校打交道,这次运来的一千五百尾鱼苗,赵卫国很是大方地给农校留了三百条。

    施永基心头一片火热,他在学校里学的畜牧养殖,涵盖了多重动物。

    到了桐阳县,因为桐阳的地理条件,他的研究方向也越走越窄。

    十几年过去,他的许多同学都取得了长远的发展,他却只局限在家畜饲养,还限定在了鸡和猪上面,其他方面都难有大的突破。

    水产养殖在中原,还处于起步阶段,可以预见到,随着日后经济条件的发展,肯定有非常大需求。

    他早就有心涉足这个方向,只是没有太多的机会。

    眼下师兄回到了省会,农业局又从省里弄到这些优质鱼苗,对于他的整个研究生涯来说,是一个极好的契机。

    他要借着这个机会,好好的拓展下研究方向。

    不过农校里的水产研究长年停滞,没太多的条件,试验田里,只有两个池塘供他使用。

    他想要跟师兄那样,在水产养殖研究上取得长远的进步,就得考虑其他的法子。

    有了这个想法,施永基对赵卫国的鱼苗饲养很是看重。

    下鱼苗的时候,他还亲自到了赵营村,亲身考察了周边的环境,还当场给赵卫国讲解了许多技术要点。

    他还和赵卫国承诺,可以定期来这里,观察鱼苗的长势。他也和赵卫国明说,他需要从这里得到数据,写进研究论文里。

    这对于赵卫国来说,可谓是意外之喜。

    养鱼不像是养鸡那样,打了疫苗,平时只用照顾着饲料和饮水,三四个月就能见到成效。

    养鱼的周期偏长,三年的养殖周期,期间许多突发的问题,稍微应对不慎,都可能会酿出问题。

    有施老师这么个人在一旁勤加指导,相信能帮他规避掉许多大坑。

    随着鱼苗撒入到池塘里,赵卫国的致富道路上更进了一步。

    养鸡、养鱼、种地,这些都是他为乡亲父老摸索出的门路,旁人可以直接拿去套用。

    他还打算着,等他做出成绩,带动周边的产业成了规模,下一步就去摸索种菜和花木,总有一款适合眼下的农户。

    眼下他做的这一切,村里人也都看在眼里。

    人们只知道赵二秀才家的老三,不好好种地,却鼓捣了各种旁门左道,赚了一些小钱。

    除了佩服他的狗屎运之外,更多的是艳羡他家那虚构出来的背景。

    以致于他做出的这点成绩,就没有那点背景吸引人了。

    人们更感兴趣的,是村里的砖厂,都想趁着农闲,到砖厂赚点零花钱贴补家里。

    以砖厂的规模,活最忙的时候,干活的顶多十几个人,远远不能消化人们的用工需求。

    这个时候,就有人四处托情,找赵卫山和黄志强的关系,看看能不能再塞进去人。

    赵卫国这一年和赵卫山走的很近,自然也有人求到了他这里,他无一例外地都给拒绝。

    直到这天,赵卫军突然求到了门上,让他很是意外。

    家里人都知道,他的这位发小兼堂弟惫懒之至,突然主动到他这里讨活干,这是日头打西边出来了?

    在他听来的只言片语中,赵卫军这几个月改观了不少,不再四处溜逛。

    上次去街上,赵卫军原来的一个朋友还和他抱怨,赵卫军变了性子,不再像往常那样,天天找他们玩。

    赵卫国知道,自从赵云娜不上学之后,赵卫军的注意力就在那妮子身上。为了陪赵云娜,连这边鸡舍的活计也给推了,只说是想空出点时间。

    这冷不丁的突然找到他,说要找个赚钱的活计,让他很是惊诧。

    “你也知道,砖窑那边根本不缺人,工钱给的也不多,再说了,砖窑那是要下力气的,你能干得了吗?”

    赵卫军认同了这句话,很是泄气的点了点头,问道:“那你有没有啥发财的门路,跟我说下呗,我照着你说的去干。”

    “发财的门路有,可你也弄不了啊。”

    赵卫国看堂弟的脸色有异,问道:“你是咋回事了?咋突然想着赚钱了?”

    “云娜说我没有能拿得出手的东西,担心他爹看不上我,让我趁着这两年赶紧赚钱,过几年好拿出像样的彩礼娶她。”

    既然打开了话匣子,赵卫军也不隐瞒,说起了这几个他和赵云娜相处的一些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