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1983:我靠种地发家致富
繁体版

第97章 丰收

    其实在一开始,对于丈夫请人帮忙收秋的决定,郭燕秀也很不理解。

    在她的眼里,区区的一亩八分地秋粮,不算是啥大活计,她自己就能料理了。

    但架不住丈夫的坚持,还各种为她着想,说是怕她累着,让她好好在家养着就行。

    用赵卫国的话来说,就是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伟大的养鸡事业当中,好好的去赚钱就行,没必要在这种边边角角上下力气。

    郭燕秀觉得很有道理,也很感念赵卫国的体贴,不过,还是为丈夫所开出的工钱而心疼。

    没结婚之前,她费心费力的给人牵红线,一场婚下来,最多也就赚个五块钱的红包。

    那个赵文奇倒好,区区的一亩八分地,赚了二十块钱的工钱,等于是她牵四场红线的收入。

    二十块钱,她得卖五只大公鸡才能赚这么多!

    除了忍痛付一大笔工钱之外,地里还有件事,让郭燕秀既郁闷又惊喜。

    这些日子她去地里转悠的时候,发现她家地里的玉米棒和豆子明显和别人家的不同。

    玉米棒不但个个穗大粒饱,大多数的玉米杆上,竟然结了两个玉米棒!

    而黄豆的长势更是喜人,黄豆杆上挂满了黄豆角,随意剥开一个看,里面个个籽粒饱满,比其他家的黄豆籽足足大了一大圈。

    照这样的长势估算,他们家这点地,说不定还真能如赵卫国所说,收成超过三百。

    郭燕秀不禁想起她和丈夫的赌约,心中很是惊喜,脸上却是一阵滚烫。

    这个混小子,当世说的那么笃定,还勾引她打这个赌,肯定是从一开始就想占她的便宜!

    她不知道的是,所谓福祸相依,地里得了好收成,她的丈夫赵卫国,这两天干活儿累的跟狗一样,已经完全想不起赌约那茬事儿。

    赵卫国之所以请赵文奇来帮忙,有体桖妻子的用意,但最大的目的,还是出于其他的考量。

    照他的预估,今年田里的收成不错,值得大肆宣扬一番,更方便他替农校宣传种子。

    然而他在心中评估了下看客的心理,觉得最好得有个帮他传播的人。

    他自己说出去,肯定是没人相信,这就需要有个看起来和他没有利益瓜葛的人,来扮演传播者的角色。

    赵文奇就很合适,这个人长年帮工,穿梭于大队各家各户,许多流言都是经由他的口传播出去。

    让他来帮忙,其实更多是想让他当个传声筒,把自家田里的成绩给宣传出去。

    为了让统计不出现纰漏,这两天他跟着赵文奇一起下地,总算是尝到了生活的鞭挞。

    他这才知道,真实的干农活,跟那些年代文里所描写的丝毫不一样。

    以前他经历的那些挑水割麦的活儿其实还好,弯弯腰,用用力气,起码能经受的住。

    但掰玉米和割大豆,可就远远超出了他的认知。

    掰玉米棒子需要挎着筐子在地里穿梭,几趟下来,他的整个手臂都是酸麻,脸上被玉米叶割了几个小口。

    割黄豆就更惨了,黄豆杆比小麦杆粗壮的多,也多了许多枝丫,不过是几个来回,他的手上已经磨了一大串的水泡,解放鞋底也被黄豆茬子扎穿了一个大洞。

    好在他有先见之明,请了赵文奇过来。

    在这个老手的带领下,不到两天的功夫,俩人就把地里的东西收拾的一干二净。

    虽然活干的利索,但赵文奇对这趟活的怨言也不少。

    别人家一亩地的收成,牛车拉上两趟就完事儿,到了赵卫国这里,一亩八分地,足足拉了五大车。

    结钱的时候,赵文奇和他半开玩笑道:“老弟啊,你的交道可真不好打!我可是拿着两亩地的工钱,干了四亩地的活儿!”

    不出赵卫国的意料,随着赵文奇的结工,赵卫国地里的收成也被赵文奇当成了新鲜事,说与了旁人听。

    作为播种时的见证者,赵文奇将赵卫国说的神乎其神,称其在种的时候,就算到了能得到高产,堪比种田的诸葛孔明。

    这番说辞自然引起了不少人的不信,想那赵卫国去年刚毕业,锄头也没摸过几次。庄上种地几十年的老把式,也不敢在种地的时候保证能高产,他一个初出茅庐的黄毛小子,何德何能种出好粮食。

    赵文奇只是帮佣而已,未必就懂得其中的真实情况,况且此人说话也不牢靠,肯定是见赵卫国大手笔花钱,才在人前大惊小怪。

    为了验证赵文奇是在胡说,有几个自封种地行家的人专门到麦场里去看赵卫国晾晒的,在看到黄豆粒的时候,都是瞪大了眼睛。

    他们种了这么多年的地,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么饱满的黄豆粒。一个黄豆角,怕是顶的上别家的三个了。

    这赵卫国,是在哪里留的种子啊!

    消息传开后,当初嘲笑赵卫国的那群人已经消失不见,人们纷纷向赵卫国询问种子的来历。

    赵卫国也不隐瞒,告诉他们是从农校买的种子。并和他们说,想要粮食高产,光有好种子还不行,得舍得用复合肥。

    人们的热情一下子被浇灭,眼下化肥是贵重的东西,许多人家尿素还舍不得多用,复合肥那么贵,要是一亩地用上一袋,那不是糟践钱吗?

    也有少数人偷偷地算了一笔账,私下里和赵卫国说,明年再去农校买种子,可以给他们捎上一份儿。

    赵卫国夫妻俩在麦场里又忙活了三天,将黄豆角晾晒脱壳,总算是收完了这个秋。

    跟其他人比起来,赵卫国这一季可谓是满载而归,黄豆收了将近四百八十七斤,按一斤4毛的市价,能卖到将近二百块。

    玉米则是装了两大囤,按郭燕秀的预计,等脱了籽粒,至少有七百多斤。

    因两人就两间房子,秋粮就摆在院里的棚子下面,一家人谁都能瞧见。

    最先表露惊讶的是赵长兴,分家以来,这个三儿子只顾着摆弄鸡舍的事儿,就没怎么关心过地里的活儿。他一直担心着,会不会荒废了庄稼,不曾想,三儿子地里的收成竟会如此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