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1983:我靠种地发家致富
繁体版

第83章 盈利点

    对于今天这样的情形,赵卫国很快想到了原因。

    “城里买肉是凭票的,买猪肉得凭肉票、买鸡得鸡票,因为咱们这儿不用要票,只要定的价格跟肉店相当,哪怕是稍微高一点,也不愁卖。”

    在这之前,商品供应匮乏,公家为了保障供需平衡,对城里人肉蛋、粮食、布匹等等生活必需品,实行计划供应,定量发行购买凭证,这就产生了肉票、鸡票、粮票、布票等一系列票证。

    每家每户凭户口本,按人头从指定的地方去领,逢年过节的时候,有部分单位会发放粮票、布票、肉票等,当作福利待遇。

    而随着改革的深入,生产力大幅提高,商品供应改善了许多,一些票证便失去了意义。

    虽然没有意义,眼下票证制度还没有废除。

    除了一些生活用品放开之外,像电器、自行车、手表,涉及各个领域的方方面面,大多数商品还都是凭票供应。

    换句话说,没有相关的票证,就是有钱也在肉店买不到肉。

    “也就是说,咱们是独一份?”

    郭燕秀眼前一亮,照这个说法,岂不是可以再往上加价?

    赵卫国听出了她的意思,无奈摇头笑道:“没这么简单,虽然大致还是凭票购买,但眼下政策已经松了口子,公家也允许自由买卖,只不过眼下刚包产到户,户家里大都是养母鸡收鸡蛋,还没来得及养。我在菜市场里转过一圈,里面有个卖肉的摊位,不过那里面都是宰杀过的白条鸡,讲究的人家,害怕遇到病死鸡,咱们的活鸡更有优势。”

    弄明白了这个道理,接下来的售卖就容易了许多。

    后面几天,俩人也不多卖,每天带六只鸡,卖完就回家,每日里至少能收入二十块。

    可这样的收入就持续卖了一周,鸡舍里前期就长成了四十多只鸡,剩下的四十多只鸡,都还没长成,看样子,起码得再长上十天半月。

    夫妻俩很是遗憾,不得不暂停了这个赚钱的门路。

    郭燕秀趁着闲下来的功夫,和婆婆蒋文淑一起,去几家近门串了一圈,又去地里锄了一遍草,总算让赵长兴悬着的心落了地。

    赵卫国却没有闲下来,趁着得空,去农校见了施永基施老师,以每只三毛的价格,向农校定了一千只公鸡苗。

    这个举动,惊动了桐阳农校的领导。

    这些年来,为了节省成本,寻常的户家养鸡,全部都是自家拿鸡蛋孵育小鸡,哪怕是前几年各个公社办养殖场,大多数也都建有孵育室。

    只有城关公社等几个养殖场,因为长年给机关单位和肉联厂合作,养殖产品追求质量和供应,这才从农校这里订购一部分的猪崽和鸡苗。

    以个人名义找农校订购品种鸡苗,这在桐阳农校还是第一次。

    桐阳农校的校长郑双宝,正愁着各公社养殖场停办,农校每年的职工福利没处着落。听到施永基的汇报,顿时眼前一亮,觉得此事大有可为。

    眼下包产到户,已经赚不到公社的钱,要是能从农民手里拿到钱,无疑是一个新的盈利点。

    桐阳可是全省人口最多的地区,起码有八百万的农民。

    不说多的,要是有百分之一的农民用上农校培育的良种,那就是笔庞大的天文数字。

    怀着这样的心思,郑双宝亲自见了赵卫国一面,并承诺会给赵卫国最低的价格和最好的鸡苗。

    这自然是件好事,不过对于赵卫国来说,未必全是好处。

    因为郑双宝的掺和,原本他打着后付款的主意,便就此落空。

    好在这几天赚了一百多块,郑双宝也有心想做成他这个长期客户,给了他许多优待。

    双方还签了一个象征性的协议,先交定金一百块,等鸡苗交付之后,再付尾款一百五十块。

    解决了鸡苗的问题,农业局那边也有了动静,说是已经联系上了省里的水产研究所,对方愿意提供一千五百尾鱼苗。

    不过,鉴于近期气温太高,对方不建议选择这个时间段运输和投放鱼苗,赵卫国接纳了对方的意见,将时间约定到了阳历的九月份。

    日头一日比一日毒辣,一场大雨过后,地下的知了牛破土而出,蜕变成了知了,开始了一年一度的吟唱。

    赵卫国的事业,于他而言是大事,于整个赵家而言,却只是稀松平常。

    随着高考的临近,赵家眼下头等的大事,是四弟赵卫邦的高考。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对于赵长兴这个体面人来说,子女的文化程度就是他的脸面。

    家里赚多少钱他不太在意,足够吃饭,另外够他买笔墨就成,但读书却是一等一的大事。

    正因为他的这个观念,赵卫邦的高考引起了一家人的重视。

    不过,这个年代的高考家长,不像赵卫国所熟知的那般,什么家长在高考前夕烧香拜佛、妈妈们集体穿旗袍之类。

    赵长兴所谓的“重视”,也仅限于给儿子说几句提气的话,多给些粮票,让儿子在学校吃几顿白面馍。

    去年高考落榜后,赵卫邦选择了复读一年,这一年里很少回家,据说一直在学校用功,甚至在赵卫国结婚当天也没有回来,说是临近高考,学校不准假。

    因此,赵卫国跟这个四弟沟通的不多,谈不上有多少感情。

    考虑到高考的考点都设置在县城,来自于乡镇高中的考生都住在县里的招待所里,赵卫国赶在四弟去县城的前夕,给他送去了二十块钱和十斤粮票,用于高考这几天的吃住。

    高考这日正是小暑,所谓“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就是坐在屋里不动,也能热的大汗淋漓。

    蒋文淑不由心疼起小儿子来,她一辈子足不出户,在她的认知当中,高考就跟戏文里的考状元一样。

    她听丈夫讲过古代的考试,古时候,哪怕是穷秀才,也能带着跟班书童,啥事都不用操心。

    考试的时候,一人一间屋子,累了还能睡上一会儿。现在的高考就差远了,考场居然是几十个人挤在一间屋子里,想想都吓人。

    尤其是去年三儿子高考失利跳河寻短见,这让她对高考产生了深深的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