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1983:我靠种地发家致富
繁体版

第78章 提要求

    他是去年来魏河公社上任的,还没到过赵营大队,不过因为赵卫国,倒是听了不少关于赵营大队的事情。

    赵营大队那里,不但砖厂搞的不亦乐乎,赵卫国还开始了大规模养鸡。

    据副主任徐耀宗的说法,公鸡的味道很是不错,还力主公社大伙在赵卫国那里采购。

    正好听说赵家身后的背景不简单,让局长过去看看,起码知道魏河公社除了农业之外,也在大力发展副业,提高农民的收入。

    最重要的是,哪怕是出了啥漏子,有赵家在,陈局长那边看在赵家的面子上,不会和他们计较。

    黄其功在公社的接待小组会上说了自己的想法,获得一致通过之后,当即给赵营大队的支书赵明泰打电话,让赵营这边提前做好准备。

    “卫国,这次咱们公社的面子,可全在你身上啊!”

    一想到有上级领导到大队里视察,赵明泰难掩心里的激动,甚至连手都在发抖。

    这么多年,赵营大队接待的最大的领导,也就是公社主任。要是在他的任上,接待一位县里的领导,不论是他个人还是整个集体,脸上都有光彩。

    赵卫国也看出了他脸上的兴奋,递过去一根纸烟,眼见着他连火柴都划不着,只得替他点上了烟。

    “姑父,你这么说,我压力很大。这领导要看的是新气象,你也知道,我就那个鸡舍,里面几十只公鸡,还有两个空荡荡的池塘,莲藕刚冒出了头,要是领导问起来,我也没话说啊。那个,砖厂不是又扩建了嘛,让陈局长多看看砖厂才是正经啊。”

    “哈哈,你也听说了啊!”

    赵明泰干笑了一声,却是没有接话。

    砖厂运行半年以来,利润之高,完全出乎了大队的意料。

    在巨大的利益面前,赵明泰收起了轻视之心,以大队的名义约了黄志强,双方各增投了一些资金,将砖厂的规模扩大了一倍。

    当然,扩建的时候,黄志强找了赵卫国,和他提了此事。赵卫国也主动提出,到年底时,将划分给自己的利润减了半成。

    最初砖厂的成立是赵卫国牵的线,可大队半途却把赵卫国抛开,还逼着他减了分成。

    赵明泰一直都装作事不关己,听赵卫国提起,到底有些心虚,想了良久,又找补了一句,“扩建砖厂是大队的决议,为的是整个集体的利益,你是咱们大队的社员,等赚了钱,你也有好处。”

    “是啊,砖厂扩建是好事,我这不是也没拦着嘛。眼下砖厂是咱们公社的独一份儿,也上了规模,总比我那鸡舍要气派吧?”

    赵明泰当即就有些不耐烦,“哎,你小子推三阻四的,是不是故意想让公社和大队难堪啊?”

    “姑父,我哪敢呐!”

    赵明泰横了赵卫国一眼,斥道:“砖厂虽然赚钱,到底不算是农业的种类,陈局长管的是农业局,考察的重点,自然是农业上的东西,听说这次,还带了农业专家下来。人家专家好不容易下乡一次,你让他们看砖头块啊?”

    “可我那里真的入不了领导的眼,我是怕给领导添堵。”

    赵卫国只一昧推辞,赵明泰听的心烦意乱,当即摆了摆手道:“行了!在我赵明泰面前,你也别装了,你到底有啥要求,趁着能拿捏住我的时候,赶紧提!”

    眼见着火候差不多,赵卫国陪着笑说道:“到底说姑父是火眼真睛呢,啥都瞒不过你。国家一直在提,要建设四个现代化,这全国一盘棋,咱们赵营也不例外。鸡舍那边连个电都没有,领导看见了,咱们公社和大队都没面子。你看,能不能让海森哥抽个空,趁着这两天往我那边拉个电线,让领导和专家都看看,咱们的农业现代化工作没有白做。”

    “你小子啊!”

    赵明泰松了一口气,随即哈哈笑了起来,“多大点事儿,值得你跟我绕这么大个弯子?你跟姑父打过这几次交道,你看姑父是那种不办事的人吗?你放心,这事儿交到你姑父身上了!”

    县里的视察是在五天之后,时间很是紧迫。

    赵明泰答应之后,没有丝毫耽搁,第二日就由赵海森带队,开始在龙潭河西岸栽起电线杆。

    经过两天的忙活,终于赶在第三天把电线扯到了鸡舍这边,还在鸡舍里简单做了排线,装了电灯和广播匣子。

    一切收拾停当,黄其功带着公社的几个干部,提前到赵营大队踩点。

    对于黄其功来说,有赵家的关系,赵营这里不需要太多的布置,只要看的过眼就成。

    最主要是,得提前和赵家打好招呼,哪些话能说,哪些话不能说。

    一番浅谈之后,黄其功放下了心。

    这个叫赵卫国的年轻人,不像同龄人那般毛躁,也很是知趣,知道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能说。

    陈永忠来的很是准时,五日后的上午九点,一辆载了十几人的中巴准时停到了魏河公社的门口。

    中巴并没有在公社停留太久,在简单的寒暄之后,捎带着公社里的人,一路开到了栖凤山的山脚下。

    初见到陈永忠时,赵卫国颇感意外。

    在他的想象当中,这么一个在魏河公社声名显赫的人物,一定面容威仪,或者霸气侧漏。

    待见到了本人,却有些失望。

    面前的这个人五十岁上下,头发花白,一脸的市侩和精明。

    若不是他穿着一身藏蓝色的夹克,透出些沉稳的气质,和庄上的十二叔也差不了多少。

    在公社和大队干部的陪同下,陈永忠先是去砖厂转了一圈,又登上了栖凤山的山顶,看了下周遭的地貌,在山上开了一个现场会。直到日头毒辣起来,一行人这才沿着小路下山,“正好”走到了赵卫国的鸡舍外。

    “年纪轻轻的,就敢拼敢闯,这个年轻人很有魄力啊!”

    陈永忠绕着鸡舍转了一圈,又随意问了几个问题,这才将目光放到了赵卫国的身上。

    “赵卫国是吧?我听过你的名字,是个了不得的娃儿!你跟我说说,眼下最大的难题是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