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1983:我靠种地发家致富
繁体版

第65章 劝

    按施老师的估算,一亩池塘,至少可以容得下四百尾草鱼。

    这五百尾草鱼,还不够放养两个池塘。

    这就成了一个大问题,养鱼至少需要两三年的周期,所花费的精力巨大,如果养的少,最后收益不一定有多少,怎么看都不值得费工夫。

    就在赵卫国考虑着要不要给施老师送点好处,多讨些鱼苗时,从施老师那边又得了一个噩耗。

    农校那边听说了鱼苗的事情,也生出了兴趣,说是等鱼苗过来,先得扣下二百尾,留在农校的池塘里。再加上铁路运输,一路上损耗严重,到赵卫国的手里,能有二百尾就很不错了。

    这也就罢了,这些鱼苗加上运输费用,还得他来付钱。

    他算了下,五百尾鱼苗加上运输费,成本起码得一百多块。

    花上这么多钱,到手却只有二百尾的鱼苗,着实有些不划算。

    若是他手里资金宽裕,倒是能借助这件事,给农校那边做一个人情。可如今鸡舍刚成型,又面临着结婚,对于赵卫国来说,一百多块不是个小数目。

    考虑到资金问题,赵卫国只得忍痛和施老师回绝了此事。

    可那个挖好的池子,也不能就此浪费,在夜校同学张大贵的建议下,赵卫国买了一包莲藕种子,自行培育出芽后,洒到了池子当中。

    随着立夏的到来,在骄阳的炙烤之下,桐阳也逐渐地步入了夏季。

    时间大踏步地进入了阳历五月,夜校的结业时间也定了下来,选在了六月一日。

    看着还有三周的时间,算下来,其实也就剩下九节课。原本就人数不多的农技课,每次上课只有十几人在听。

    而农校里的学生,基本上已经面临着毕业,开始为工作分配奔走。

    赵卫国在农校住的那个临时宿舍,原本的四个人当中,家境比较好的王红专,家里走关系,在县农业局给他找了个打杂的活儿,已于几日之前搬出了宿舍。

    那个看起来比较圆滑的刘连升,因和班主任关系处的好,被学校推荐到了隔壁的临潭县农技所里当技术员,就等着拿了报到证,去临潭县报到。

    而那个一向喜欢较真的路清河,成绩勉强属于中等,在班级里也得罪了不少同学,眼下还没收到消息,估计会被塞到哪个公社的农技所里。

    路清河对此倒没什么怨言,用他的话说,就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本来农村出来的,回到农村服务农民,干些农活,没什么不好的。

    而张大贵在魏河农科所实习时间超过三个月,农科所那边正式下发了录用通知,这几天忙着办理手续,夜校的课也没怎么上过。

    周四晚上上完课,赵卫国回到宿舍,才发现偌大的宿舍里,只剩了路清河一个人。

    刚步入宿舍,闻到了一股浓重的酒味。路清河明显喝了不少酒,脸色通红,看到赵卫国进来,从床铺上坐了起来,大着舌头道:“赵哥,听说你在魏河公社养殖搞的有声有色的,能不能赏我口饭吃?”

    “嗨呀,你们毕业了都是端铁饭碗、吃国家饭的,我那边算个啥!”

    “什么狗屁铁饭碗!土地才是铁饭碗!咱们吃的粮食,都是土地里长的!”

    路清河说着,挨个指了指屋里的床铺,愤然道:“瞧瞧他们这些人,费尽千辛万苦来农校,说什么毕业了要服务家乡。临到毕业了,巴不得一个个往上爬,在城里安家落户,日*****,他们背叛了土地,背叛了家乡!”

    赵卫国默然了片刻,劝道:“清河,你喝醉了,早点睡吧。”

    哪知路清河当即翻身下了床,摇摇晃晃地站在了赵卫国的面前,拍着胸脯道:“赵哥,我没醉!我就是想让你评评理,我们到底谁对谁错!”

    赵卫国只得坐了下来,耐着心道:“清河呀,你知道咱们这儿小麦的亩产是多少吗?”

    路清河怔愣了片刻,忽而吃吃笑道:“赵哥,你考我是吧,我就是学这的,你还拿这个来考我。谁不知道啊,咱们桐阳县去年小麦平均亩产三百六十九斤,比前年提高了十二斤……”

    赵卫国点了点头,说道:“一亩地小麦产量三百多斤,交了公粮和提留,还不够人吃的。你从农村出来,应该知道,现在在农村,哪怕是包产到户了,还有许多人家吃不饱饭,穿不起衣裳;可在城里,只要国家给分配活,哪怕是进了厂里当工人,也能吃得上大米白面。我跟你说实话,我要是有机会,我也想进城!”

    “那……就是因为农村穷苦,所以才需要我们这些人去改变啊!”

    “可不是人人都有这个觉悟。你想去帮家乡改变现状,这说明你不忘本;他们努力上了这么多年学,不想再回去挨饿受冻,这是人之常情,更何况,他们去县里、地区里,或许也有他们自己的使命。”

    路清河睁大了眼,“他们一毕业,就拍拍屁股进城享清福了,还配有使命?”

    “你技术学的再好,回家自己种地,只能自己吃饱饭;你去公社农技所推广农业技术,就能带动一个公社的人吃饱饭;你去县里,甚至地区、省里,或许能带动一个县、一个地区、一个省吃饱饭。让人不再饿肚子,让农民不再愁收成,让国家不再愁发展,这就是你们学农业技术的使命!”

    “我们……他们……竟有这么高尚?”

    路清河毕竟是被酒精麻痹了神经,这会儿脑子里有些混沌,已经跟不上赵卫国的思路。

    “位置越高,责任越大。我知道你一直看不上张红专,觉得他一无是处,可他进了农业局,也是为人民服务的,假以时日,等他站住了步,也能为改进农业技术做出自己的贡献。你既然学了三年的技术,又有这么高的觉悟,为什么不试着去更高的位置,去带动更多的人吃饱饭?”

    赵卫国自以为这番话情真意切,足以打动得了路清河。

    转头去看路清河时,只见他倚在护栏上,已经睡了过去,发出了细微的鼾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