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1983:我靠种地发家致富
繁体版

第45章 瞎胡闹

    赵卫国说干就干,不到一周的时间,不但将鸡舍搭建了起来,还花了三十块钱,从公社里请了人,在鸡舍外打了一口压水井,就等着。

    不过施永基那边却出了点小问题,因年前城关公社定购的是蛋鸡苗,早在孵蛋的阶段,凭着经验把大部分能孵出公鸡的鸡蛋淘汰出去。

    如今农校的鸡房里,同一批的一千多只鸡苗,满打满算也就一百来只公鸡苗。

    施永基一脸歉疚的道:“这一批你先养着看,保准生长速度快,个头足。下次你有需要,提前和我打招呼,我让学校给你优惠。”

    赵卫国应了下来,这几天开始盘算起这笔经济账。

    一百多只公鸡,能成活下来的,最多能有一百只。

    真如施老师所言,四个月成年,按五块一只来算,毛利润五百块钱,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等到手里有了钱,可以扩大鸡舍的规模,养上几千只鸡,利润就足以惊人。

    甚至赵卫国还想到更远的将来,等养上规模之后,就地建一个肉联厂,实现饲养、加工一条龙。

    当然这也只是憧憬而已,因为时代的局限,目前全国没高速公路的概念,长途运输车少的可怜,货运主要靠的是铁路。

    至于什么冷库,冷藏车之类的,更是二十一世纪才普及的设备。

    即便他是从二十一世纪穿越过来,也不可能违背生产力的客观规律,更不能跳出时代的局限性。

    哎,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还是一步步来吧。

    政策开放大势所趋,人们的生活也肉眼可见的好转。

    不出几年,人们满足了温饱之后,对生活的需求就会越来越多。

    桐阳地区一千多万人,桐阳县城几十万人,足以抵得上许多小国的人口。

    这一千多万人的需求,就是一个庞大的市场。

    在赵卫国看来,第一批的一百多只鸡苗着实有些少了;可在赵长兴及赵家人的眼里,却是一笔大大的投入。

    鸡苗运过来的当日,赵长兴以帮忙为由,带着两个儿子一同去了赵卫国的鸡舍。

    虽然赵卫国把一切的设想都提前给父亲说过,可听的时候是一回事,看到的时候又是一回事。

    当看到一屋子叽叽喳喳的鸡苗时,赵长兴紧皱起了眉头。

    “卫国啊,你这摊子会不会铺的太大了啊?当时你和我说养几只试试,这一下一百多只,你能照看的过来吗?就算没啥问题,这都是公鸡,长大之后你卖给谁啊!”

    赵卫中也在一旁附和着说道:“是啊卫国,你弄这么多鸡苗,也不提前和我说一声,我要是知道你瞎胡闹,肯定早拦着你了!”

    顿了一顿,赵卫中苦口婆心道:“你跟我这么久了,也该知道,这么多鸡子养在一起,等天热起来,一旦发病,那这整个鸡舍就要遭殃!”

    赵卫国很想和大哥解释,这些鸡苗在农校的时候,已经打过了鸡瘟疫苗,基本不太怕鸡瘟,而且等大了之后,会用木板在鸡舍里隔开几部分,减少集体传染的可能。

    话还没说出口,只听二哥赵卫民问道:“爹,大哥一直出去跑,卫国又弄了这么一个鸡舍,那地里的活儿咋办?总不能都让我和彩娥去干吧?”

    这句话,把在场的几个人都问住了。

    家里十二口人,十八亩地,可不是小数目。

    老太太和老大家的几个小孩没法下地,实际上能干活的,就这么几个劳力。

    刚刚包产到户时,庄上还有人羡慕,觉得他家人口众多,不分家是明智的选择。

    这几年两个儿子都谋了活计,矛盾越来越多。

    大儿媳妇觉得老二赵卫民当老师耽误了老大的事业,老二媳妇觉得大嫂一家只会偷懒,一有重活就找理由逃避,毫无公平可言。

    如今赵卫国下了学,第一时间想的不是给家里分担农活,而是由着性子瞎折腾,更是激化了矛盾。

    赵长兴何尝不知矛盾所在,只要分开了家,矛盾一下子就少了不少。偏偏他这个三儿子还没成家,就这么把家分了,怕是要惹整个大队的人笑话。

    他是赵营大队的体面人,不能干出这么不体面的事情。

    当着儿子们的面儿,不体面的话自然也不能多说,因此,他看向了几个儿子,等着儿子们协商的结果。

    “卫民你放心,卫国这鸡舍就是个副业,附带着打理就行,地里有活儿,肯定还会去干。”

    赵卫中只说了赵卫国,丝毫没有提及自己。

    赵卫民一下子就不乐意了,问道:“大哥,先不说卫国,大嫂回娘家了,你一天到晚不落家,不管地里的活儿,这不合适吧?”

    见弟弟居然敢质问自己,赵卫中也有些生气。

    “我起早贪黑的是为了啥,还不是为了给咱家赚钱?地里那点活儿值几个钱?”

    “你是在给自己赚钱,家里谁不知道,你当兽医赚的钱,根本没给咱爹!”

    “我是你们的大哥!咱们是兄弟,是一家人!国家都说了,先富带动后富,我赚了钱,还能看你们受穷吗?”

    “爹,你瞅瞅大哥这说法,根本就是胡搅蛮缠!反正今儿个要是不把话说清楚,地里的活儿,我是说啥也不干了!”

    赵卫民把话都说到这个份上,赵长兴只得站了出来,表明自己的态度。

    “卫民呀,你大哥也没说啥,你别钻牛角尖了。你想想,往年咱家种麦拉麦都是你大哥忙里忙外,咋会是没干活?”接着又看向了赵卫国,板着脸道:“卫国,你可是跟我保证过,收麦前,就把自己的事儿定下来,你这几天有没有出去见面?可不能不当回事儿!”

    “爹,我最近忙着上夜校呢,顾不上这回事儿,不过你放心,赶到麦收前后,我肯定把婚结了!”

    赵卫国随口应了几句,在心里叹了口气。

    他这些日只顾着忙他的致富计划,一直都没怎么下地,没想到,二哥竟然生出了这么大怨气。

    当然,在他的认知当中,小麦自播种之后,除了施肥打药之外,就是等着收割。

    像锄草、松土这些活计,根本提高不了小麦多少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