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去诸天讨生活
繁体版

第二百六十二章 招商引资对象

    连续接待七八个地区的招商引资人员,其中还不乏当地的负责同志,让展先生也感到身心俱疲。

    俗话说阎王好见、小鬼难缠,各地的城隍带着牛头马面都来拜门了,他一个民营企业的老板,没有摆架子的资格。

    除了尽可能的做好招待,最耗费双方精力的是相互之间的了解和磋商。

    这些来客里面,有做好准备工作的,也有为了应付上级交办任务仓促成行的。

    当然,应付差事的情况只属于个例,他们都明白,能被领导们重视的企业,必然有其过人之处。

    准备的细致不细致两说,来人的态度绝对一流。

    招商人员的客气程度和层出不穷的各种吸引投资的手段,也让公司负责接待的人员感到震惊。

    真要和人家比起来,他们这些在企业里混日子的人就是个废渣。

    对于要不要在内地进行投资,展先生有过考虑。

    他现在拥有几处海外矿产、油气资源,那些东西本身就是外人的,他不过是利用先发优势,提前得手了属于别人的东西。

    壮大自己实力的同时,并不会损害到国家利益。

    而他手里还掌握着很多先进的技术,甚至可以不谦虚的说,其中大部分的科技含量超越现有顶尖技术十年不止。

    优秀和先进的技术,往往是一把双刃剑,既可能是攻敌利器,也可能是伤己的霜刀。

    展先生不会离开这片土地,为外人去做嫁衣,也就决定了只能把好的技术资源用在内地。

    能否用好这些技术,这既取决于自己的实力,也取决于投资环境的软、硬条件。

    论及经济实力,现在的他还只是刚刚起步,未来两三年才是海外各项产业取得收获的高峰期,也是他能够自如应对各方面压力的开端。

    什么时候把什么样的技术放出去,会取得什么样的成果,他有大致的估算。

    他想的是怎么样不招眼把钱赚了,而不是冒头成为别人眼里的肥肉。

    这个别人他说不准具体是哪些方面、哪些人,展翔自身只是淞沪远郊出身的小老百姓,没有任何背景和根基。

    早前能够积累一些房产,也是他小有眼光和勇气又赶上了时代的风口而已。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的道理,稍微明白点事理的人都知道,何况是他呢。

    但目前各个地方上的人找上门来,这就不得不谨慎以待了。

    这些人是从哪里得到的消息并不重要,就像不相信员工的忠诚一样,对保守秘密之类的事情,他也从来不抱任何希望。

    随着各方洽谈的深度进行,展翔在心里也对今后的经营策略做出了很大程度的调整。

    一方面是需要进一步加大海外投资的力度,力求早日形成规模并尽可能回收资金,不断提升自保的实力。

    另一方面可以适度开始在内地尝试投资一些项目,以期在2019年之前,在某些行业、产业行成技术优势,力争在2023年后取得行业领先地位。

    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大工程,需要的不仅是审时度势的准确判断,还要有极大耐心和博力的手段。

    好在现在的展先生不是昔日的展翔,早已非吴下阿蒙。

    眼光、耐心和手段这些东西他都不缺。

    商谈期间,他把蒋南孙请到了自己身边,有意让这个女孩子接触一些投资方面的敏感问题,姑娘很细心,表现的也很不错。

    展翔现在还不确定自己现在的女人里面,谁更有商业潜质一些,只能慢慢让她们尝试,从中挑出未来的帮手。

    冯茜茜限于学识和格局,一家房地公司就够她忙得了,其他方面基本指望不上。

    张瑾瑜和戴小璐都不是有事业心的人,从来到他身边的那一刻起,最大的理想就是做个金丝雀,也不是好帮手。

    蒋南孙今后具体如何,他还要再看看。

    就目前来说,好的方面是可塑性比较强,一点就透,不足的方面就是对商场上的尔虞我诈认识不够,有点天真有点傻。

    展先生认为一旦置身商场,就像进了洪洞县衙,基本上不存在什么好人了。

    蒋南孙却还是满脑子学校里的学生思维,相信很多善的东西。

    展翔清楚改变这些想法的难度,慢慢来吧,姑娘碰壁碰的多了就明白了。

    在经过一周多的紧张接洽之后,展先生和多个地区达成初步意向,约定了到各方实地考察的大体时间,也让这场突如其来的招商事件暂时告一段落。

    就在送走蓉城和西都长安这两家磨到最后的招商团,准备稍稍休息一下的时候,区里的招商部门来了电话,他们的主管领导要到企业来看看……

    隔日,展翔见到了区里的有关领导一行,对于企业一方加大投资的事情,另一方给与企业的优惠措施,双方也都表明了各自的态度。

    鸡蛋不能放到同一个篮子里,做企业也同样如此。

    在淞沪这边成立的几家公司,规模和体量已经差不多了,未来也只准备作为一个信息中转站,或者徒有其名的总部。

    那些优势和先进的产业项目,并不会建在这里,这是展先生规划中早就确定的事情。

    居安思危,早年的产业迁移和三线建设就是先例。

    在展先生的意识里,越是高精尖的东西,绝对不应该建在沿海或者边地,那些具有战略纵深的地区才是首选。

    然而这些事情可以做却不能说,尤其不能当着人家的面说。

    选择了一些能满足区里需要的项目和招商部门对接,已经是展翔能拿出来的最大诚意了。

    对他实力并不太了解的领导对此没有过多疑议,表示感谢支持工作后带人离开了。

    展翔知道蒋南孙还没有搬回老房子,便把她先送回了现在的家,才回到襄阳南路,和冯茜茜团聚。

    冯茜茜怀的这一胎七个多月了,并不算太辛苦。

    有展先生这样一个大医,即便不能总在身边,该有的照顾绝对不比谁差。

    家里如今又请了一个姓吴的保姆,和陈阿姨一道为展家服务。

    展翔外出的日子里,冯茜茜的妈妈也被请来长住,现在也没有离开。

    按照展翔的意思,最好一直住到冯茜茜出了月子再说离开的事情,离现在也不过三五个月的事。

    请冯父从老家过来也不是不行,开着房地公司,最不缺的就是房子。

    到时候就近安排一处,老两口住着,随时可以过来照顾小冯。

    不过他自己也在考虑,要不要把居所再搬一下。

    这里和蒋家老宅离的太近了,将来两个女人低头不见抬头见,不方便不说,街坊邻里的闲话也会让人烦死。

    这种言语上的伤害,他不想带给自己的女人。

    至于选择搬到哪里,要好好挑挑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