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去诸天讨生活
繁体版

第八十七章 十年

    沧海桑田,十年似乎只在弹指一挥之间。

    在这十年里,国家和个人的命运,却如同波澜起伏,都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王家的两位老人,于六八年秋,奉命再次奔赴西北,五年后转任江南,今年又刚刚奉调回京,正赶上农历戊午年春节。

    在王海东和王海宁为父母举办的接风宴上,小贾再次见到了一别两年的二老,上一次相见,还是自己和王姑娘新婚燕尔,去金陵拜会他们的时候。

    老将尽管年近七旬,依旧精神矍铄,此次进京也另有重任。

    刘老夫人在五年前就已经从岗位上退了下来,一直留在老伴身边,照顾他的生活。

    看着满堂儿孙,尤其是孙女怀里还在吃奶的第四代,戎马倥偬一生的两位老人家,情绪难免有些激动。

    老太太把王雨嫣叫到身边,接过小家伙抱好,开始仔细地询问孩子的情况,而对她和小贾两口子的事却像是不感兴趣,一直不闻不问。王姑娘一时间觉得自己是不是不行了,家庭地位有下滑的趋势。

    等知道眼前的这个重外孙子还没起名,老太太白了王姑娘一眼,又看看围在秦淮茹跟前的那几个孙子孙女,都有点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孙女和小贾这一对心大的,给弟弟妹妹们起名字那么热心,到了自己孩子身上,反倒墨迹的不行。

    若是王姑娘知道祖母的心思,这个黑锅,她是不会背的。王重阳、王明阳、王渃嫣三个小家伙的名字,都是小贾的手笔,和自己没有任何关系,只不过是通过自己的口说出来罢了。

    年龄最小的王渃嫣,仿佛感觉到点什么,跑到了祖母身边,看着老人抱着的孩子,很想用手戳一戳他的小脸,又不敢动手,时不时的瞅一眼王姑娘,她怕挨姐姐的打。

    看到她的小动作,王姑娘二话不说,一把拉过来,给屁股上来了一下,让她滚蛋。

    家里所有人都是好的,只有这个大姐是个魔王,这是挨打的小王姑娘,此时的内心独白。

    这场家宴时间很长,几辆车子驶出西钓台的时候,已经是晚上九点多了。

    王海宁两口子的车直接回了卫戍区大院,小贾他们的车子,则跟在老王的车后面,不紧不慢的往家开着。

    到了大木仓胡同,两辆车同时停了下来。

    老王让自己的司机先走,又和秦淮茹一起,对小贾几人交代了几句过年的事情,才让两人离开。

    车子再次启动,十来分钟后,回到了后海南沿。

    送走了祖母安排的司机,两人抱着熟睡的孩子,和小当、槐花进了家门。

    往常的这个时候,张老太早就睡下了,可今天上房卧室的灯依旧亮着,显然在等着他们。

    先让王姑娘和妹妹们去洗漱,自己则到张老太那里聊了几句。简单说了说情况,小贾便让老太太休息。等他自己洗漱好回到房间,王雨嫣已经搂着孩子睡下了。

    没有惊动他们,小贾悄悄在旁边躺了下来。

    也许是真的累了,王姑娘竟打起了呼噜,微微的鼾声,伴着儿子的呼声,此起彼伏,倒像是一首舒缓的乐曲,慢慢抚平人躁动的心境。

    如今的小贾,准确的说是贾老师,已经是燕师大历史系讲师,同时还兼任央音以及中医药学院的教职,也是国家围棋集训队的客座教练。

    作为他的妻子,王雨嫣则在新婚时从部队转业,现在教育系统所属的出版社任职。

    王姑娘在高中毕业时,便应征入伍,一年后被推荐进入大学学习,三年毕业后回到部队,两年多前,终于等到了贾老师的法定婚姻年龄,迅速打了结婚报告和转业申请,在七五年十二月底,和相恋了十年的心上人结为了合法夫妻。

    贾老师则晚她一年高中毕业,为了避开下乡,走关系进了东郊的一家机械厂,一年后被推荐进入燕师大学习,三年毕业后留校任助教,去年底刚刚晋升为讲师。

    此刻躺在两人中间的小胖子,才刚满四个月,属于能吃能睡的典范,这小子到现在也只有个乳名叫阿罗,至于大名,贾老师一直没想好,就这么放着,等过了年上户口的时候再说。

    这十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变化,就像小当和槐花,都参加了去年十月的选拔和十二月的高考,并成功的拿到了录取通知,年后将作为恢复高考后的首批大学生,进入心仪的大学,开始崭新的生活。

    老王和秦淮茹两口子的变化则是最大的。

    这些年来,王海东的工作几经左迁,如今已在市里主管商贸和外联工作,四十七岁的年龄,在这个时代,属于妥妥的少壮派,未来前程可期。

    秦淮茹的职务也在不断进步,现在已是少年宫主管后勤的副主任,但这种升迁速度,远没有她生孩子那么引人关注。

    六八年五月十二,她生下了自己的第四个、也就是王海东的第二个孩子,一个被贾老师借王姑娘之口,取名为王重阳的男孩。

    这个时期内地对金派武侠尚不了解,老王觉得这名字也还朗朗上口,在征询长辈意见后也就答应了。

    他俩的第二个孩子,出生于三年后,七一年五月二十生人的王明阳,依旧是王姑娘定的名字。

    本以为这就完了,没想到两年后秦淮茹再次怀孕,并在七四年元月二十八,农历正月初六,生下了一个小丫头,被王姑娘取名为王渃嫣,小名初六。

    在这个孩子出生之后,王海东难得收到了继子亲笔的一幅字画。

    画中一袭古装的秦淮茹,怀抱稚子,老王一副魏晋高士打扮,目视着妻女,抚须含笑,天伦之乐的感觉扑面而来。

    在画的题跋上,贾老师改动了白乐天的一首古诗,云:

    今旦夫妻喜,他人岂得知。

    自嗟生女晚,敢讶见来迟。

    物以稀为贵,情因老更慈。

    新年逢吉日,满月乞名时。

    桂燎熏花果,兰汤洗玉肌。

    怀中有可抱,何必是男儿。

    这幅字画,让王海东老怀大慰,恨不能挂在自家的卧室,还是被秦淮茹劝了下来。

    如今这三个孩子,最大的不到十岁,最小的初六才满四岁,都是人嫌狗憎的时候,秦淮茹管不住、老王没时间管,时常被丢给贾老师和王姑娘,也让几个小的,对他们这两位大哥大姐、多少有点畏惧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