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从打造山洞民宿开始
繁体版

第三章高山西瓜

    院子里,徐父正在阳光棚下收拾着工具。

    三轮车的上方是有做一个阳光棚的,长六米宽四米的大小,雨天可以停车。

    靠院墙的一侧则是一个工具房,用来放杂物,一些工具。

    记得小时候总是跟着老爹在云秀山跑山,找药材,猎野鸡,抓野兔,在落子溪洗澡,抓鱼,摸虾。

    后来跑山不行了,野鸡,还有大部分的野兔都列入保护动物了,药材的话经过这么多年采摘,也越发难寻了。

    跑山半辈子了,也不会别的,只能种果树,开果园了。

    “爸,下午我跟你们上果园吧”

    “你刚回来,在家休息吧,我跟你妈就行”

    “没事的,爸”

    每年西瓜成熟的季节差不多就这几个月。

    平时都是爸妈两个忙活,既然回家了,自然也得帮忙。

    而且也确实好几年没去过果园了,因为每次回家待的时间就不久。

    很快徐母洗完碗碟,走了出来。

    “我来开,爸,你喝酒了,喝酒不开车知道不”

    “行,那你来吧”

    “你俩坐好了”

    “出发了”

    “等会,我记得你好久没开过了,还能开不”

    “放心,我有驾照的”

    “不是关键这玩意跟小汽车驾照不一样啊”

    “......”

    好在,在老爸的指点下,车子顺利的启动了。

    三轮车,还是属于简单的。

    就是有点颠簸而已,这不是徐阳技术不行,而是向山上的路,可是山路。

    虽然两边扩宽了山道,但是平整性跟水泥路就相差太大了。

    村里倒是想给果农们都修到果园去,但是没钱呀。

    能修到徐阳家门口都还要果农们赞助点。

    “老王那边联系好没,下午过来收不”

    “吃完饭就联系了,老王说五点过来,抓点紧,小阳也在,今天应该可以收多些”

    “行,今年还是三块一斤嘛”

    “嗯,差不多”

    “......”

    爸妈在后边聊着,徐阳则是专心开着车。

    山路不好走,边上可就是悬崖,不得不集中注意力。

    很快,大概十多分钟的时间,凭着记忆,到了他家的果园。

    说是果园,但是并没有大门,只是在门口位置搭了一圈的竹篱笆。

    入目的是整齐排列的果树,偶有空闲的地方则是一些瓜地。

    给徐阳印象最深刻的则是,村里不少人的果林是连着的,但是自家承包的这块地则是单独的一片。

    单独的好处就是不用费心去分辨,打理起来也轻松些。

    不然果林跟果林之间还要做标记,一不小采了别人家的,还得闹点事。

    当然也是因为老爹第一个承包的关系,选的这块地刚好能俯视徐阳家一面靠山,一面悬崖。

    还有一个天然悬崖洞穴,洞穴下方大概十几米的位置还有一个瀑布小溪。

    小时候徐阳跟着爸妈,就是被放在山洞口玩耍,洞内常年恒温,冬暖夏凉的。

    “来,帽子带好,这天气不注意会被晒伤的”

    车停之后,徐父徐母麻溜的戴上帽子,随后也给徐阳递了一套过来。

    帽子就是普通的黄色遮阳草帽,农村卖的很便宜。

    装备好之后,三人也是朝着西瓜地走去。

    果林中种植的果树不少,有西瓜,橘子树,苹果,胡柚,橙子,桃子,杨梅成规模的,少数的石榴,枣子等等。

    只是大部分还没到成熟期,一般都是秋季比较多点。

    杨梅的话,早在四月就采摘了。

    枣子石榴这些都是自家自留的,每年都是采了自己吃,吃不完的就泡酒。

    杨梅酒就是青石这边常见的酒,好喝,价格也能接受。

    大约二十左右一斤,当然餐馆饭店的价格会高点。

    “小阳,待会我采,你跟你爸搬没问题吧,满一车就运回院子”

    到了瓜地老妈开始安排工作了。

    “行,妈”

    徐阳不在的时候,老爸老妈也是一个采一个搬的。

    采的自然是要快点的,往常都是大概采多少,徐母最后帮着一起搬的。

    毕竟还要来回的运到院子去。

    六月份的西瓜是口感最好的时候了。

    老妈熟练的拿着一把柴刀,一刀两断刀法一出,一个篮球大小的西瓜咕噜噜的滚落。

    徐阳见状也走了过去,抱起。

    还不轻,有五六斤的样子。

    西瓜的亩产大概就是七千斤到一万斤的样子,不过高山西瓜的亩产要低点,大概一亩五六千斤样子。

    两亩地的话,大概就是一万斤左右了。

    很快满满一车的西瓜的就装好了,上面用篷布盖着,可以垒的高些,再用松紧绳绑好。

    一个西瓜也别想掉。

    “下山要慢点,就堆在院门边就行,傍晚老王就过来收”

    临出发的时候,老爸叮嘱了一句。

    “知道的”

    “轰”

    徐阳回了一句,挂上档随后启动了三轮车。

    也好在是农机三轮车,要是电动三轮车,根本拉不动好吗。

    下山的路上,徐阳开的慢了些。

    山路不好走,尤其还是下山的时候。

    好在坡度没有那么大,因为是类似盘山公路一样的,坡度是缓慢下降的。

    看到水泥地,总算是有惊无险的到达了家门口。

    麻溜的解开松紧绳,徐阳开始卸瓜。

    一车车的西瓜运下来,很快时间到了四点左右。

    再次回到果林口位置,地上堆满了西瓜,应该是徐阳开车的时候老爸抱过来的。

    “哎,去洞里歇会吧”

    再次抱着两个西瓜过来的徐父对着徐阳说道。

    “行”

    没犹豫,徐阳感觉快累散架了,边说着边朝着洞穴的方向走去。

    大热天,又搬运了这么多趟,对于在办公室996的徐阳来说,强度还是很大的。

    坚持到现在全靠硬撑。

    种树种田都是体力活好不好,哪里有外人看来,一车果子好几万赚到了,轻轻松松的。

    果树不用日常维护吗,都是需要大量时间精力体力来完成的。

    采果的时候是最累的了,又不像那些在田地的。

    尤其是高山西瓜纯人工采摘,要是大果园人工费一天都得好几万了。

    洞口,借着阳光,徐阳看向里面,隐约能看到一些房屋。

    小时候听说是娃娃鱼养殖繁殖基地。

    但是徐阳可没进去看到,洞口处也有一些人工开凿的一些痕迹,不过也只是简单的修整。

    洞内有拉了电线,但是荒置太久为了安全早就停电了。

    打开从家里带的水杯喝了一口水,徐阳看向一边的小瀑布。

    洞口的右侧就是一条小瀑布了。

    看水流应该是洞内的水流出来形成的。

    云秀山的海拔大概六百多米,徐阳所在的位置是一百多米的高度。

    小瀑布喷溅的水汽被山风一吹带着清凉的气息席卷全身。

    靠着岩壁,徐阳看向远处,山峦叠起,高点的山峰缭绕着云雾。

    山上碧绿葱葱,宛如诗画,让人心旷神怡。

    这是大城市看不到的风景。

    瞬间徐阳突然不想回到那个灯红酒绿的钢铁城市了。

    可是想了想。

    身不由己啊。

    不赚钱怎么娶媳妇,不赚钱怎么生活,不赚钱怎么过上向往的生活啊。

    果园是爸妈的事业,难不成自己也承包一块地,种果树。

    互联网时代的现在,在农村是很难有发展的。

    “直播”

    突然,徐阳的脑海中跳出了一个念头。。

    互联网时代这两年最火的,也是最容易成就人的也许就是直播了。

    直播行业的崛起就像神话一样,有些人一夜之间涨粉百万,流量变现,赚的盆满钵满。

    直播一场礼物都数十万的收益。

    那些大咖更是坐拥数千万的粉丝,影响力不比明星差。

    不少明星甚至主动跟网红大咖互动,一起参加活动。

    只是

    虽然徐阳也喜欢刷段视频平台,但是关于直播却是一窍不通。

    丝毫经验都没有,徐阳之前是做广告设计的。

    完全可以说是毫无关系的两个行业。

    “小阳,车子绑好了”

    在徐阳沉思的时候,远处传来老爹的声音。

    不急,这几天倒是可以先了解了解。

    徐阳再次发动三轮车,只不过这次老妈也是跟着一起下山了。

    果商五点到,老妈得提前下去等,要是人到了,也能先卖着。

    六点左右,徐阳载着徐父,拉着最后一车西瓜回到了院子。

    两亩地的瓜田,今天大概收了一亩左右。

    还剩一亩明天就能收完了。

    卸车过称。

    差不多忙到七点左右,一家人才把西瓜卖完了。

    一些压坏的就留了下来。

    没办法,山路陡,有些破损也正常,好在徐阳下山还是小心的。

    只破了十几个,一些碎的比较严重的,只能喂鸡鸭了。

    稍好些的,留下两个,徐阳破开一个正在石桌旁吃着呢。

    高山西瓜的收购价很高,三块一斤,比一些路边的商贩卖的西瓜价都高了。

    但是这是因为高山西瓜对气温、光照等都有比较高的要求。

    要在温差较大和日照充沛的条件下,西瓜的糖分积淀才越多。

    最后才能长成皮薄肉厚、甘甜多汁的无籽西瓜。

    城里那些消费群体又不傻,不好吃人家愿意花那个钱买吗。

    果商供给超市,酒店,水果店,赚的差价都不少了。

    要是销到外地,价格还要高些。

    有些高山网红瓜的价格甚至能到一两百一个。

    今天收的一亩,只有四千七百多斤产量,差不多一万四千多的收益。

    徐阳家也就是种了两亩的瓜田,西瓜一年也就是收一茬。

    要是大棚种植的话,一年能收四茬。

    高山西瓜没那个条件,真大棚种植的话,也就没有那个收购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