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3章 起飞吧,太行!
何明之前所保证的时间表绝非信口开河。
他们确实只用三天时间,就完成了那架1010号技术验证机身上的最后一块拼图。
1010号毕竟是一架密级很高的验证机,所以在完成所有厂内检测流程之后,也并没有传统的大红花和彩带环节。
包括常浩南在内的众人只是在总装车间内进行了一个简短的仪式,算是庆祝歼11WS取得阶段性成果,准备执行首飞任务。
“以前真是做梦都想不到,从第一架大部件总装的歼11总装下线,到给歼11装上国产发动机,竟然只用了一年半左右的功夫……”
众人鼓掌的时候,站在何明旁边的罗时大面露感慨地说道。
有点像是在自言自语,但附近几人还是能听到。
后者作为退休老同志,一开始被返聘只是负责做一些俄语图纸的翻译和格式转改任务而已,预计干上几个月就结束了。
但国产重型战斗机这东西,哪个老干部能经受住这样的考验?
几个月之后,罗时大就走不开了。
再接着,就一直被返聘到了现在……
“可不光是国产。”
何明虽然主业是机械制造,也没机会参与前年的设计评审和详细方案设计,但毕竟在前年以特邀技术人员的身份参与过那次华夏航发产业大会,加上又是歼11WS技术验证机的生产负责人,对于涡扇10多少还是有些了解的:
“之前我跟606所还有黎明厂的工程师聊过,这個涡扇10的技术方案,不光是跟美国人的CFM56核心机完全不一样,我印象里也没有其它国家用过类似的设计,完全是出自咱们自己的手,相当于是从无到有,这才是最不容易的地方啊……”
“嗯?”
罗时大作为返聘,虽然地位不低,但终究没有官面的身份,对十一号工程以外的事情几乎是刻意少去过问,眼下对于涡扇10的认知更新不多,除了一些几乎尽人皆知的传闻以外,大体上还停留在退休之前那会。
故而听后直接就是一愣:
“我倒是听说过前年的时候,这个项目重新立项过,老张当时为这事还主动打报告说要去搞舰用燃机来着,但这满打满算两年功夫就能拿出产品来……总体技术方案应该变动不大才对吧?”
“嗯……”
何明知道对方的分析其实很有道理,但问题是有些人他根本不讲道理,一时间竟然不太好解释,再加上这个仪式也快结束了,只好长话短说:
“总之现在这个涡扇10,跟之前的涡扇10,除去都用了同一个装备编号以外,在技术上基本没有任何关系。”
解释完之后或许是担心说服力不够强,还又添了一句:
“罗老您想,要是还用着CFM56的核心机,哪有可能达到9的推重比?所以必定是全新的……”
罗时大只是因为退休所以信息更新不够快,思维能力还是没问题的,所以脑子稍一转就意识到何明说的没错。
但是相比于用CFM56做核心机拿出9一级推重比,他还是觉得两年时间掏出个新发动机的可能性更小。
所以,这两个思路交叉碰撞一下,就让罗时大得出了一个结论——
上级显然是搞了一明一暗两个项目,明面上的涡扇10就是个F110发动机的复刻版本,走的也磕磕绊绊,借此藏拙让别人放松警惕,而暗中的项目则是另起炉灶从头开始,在前者的掩护下如今终于修成正果,便在前年通过一手借尸还魂回到了寻常人的视野里面……
简直完美!
想到这里,罗时大重新抬起头,看向站在人群中间常浩南的背影。
他被请出山那会,八三工程都已经生产定型了,也就没跟后者直接碰过面,只是听说过一些玄之又玄的传闻。
之前还感觉一个人怎么可能同时负责那么多项目,所以一直以为是那种借着背景强硬而挂名的沽名钓誉之辈。
但如果事实真如刚才他所想的那样,那这种偷天换日之计恐怕还得是对方想出来的,似乎真是高人……
总之虽然一番分析驴唇不对马嘴,但最终在错误碰撞之下反倒歪打正着得出了正确的结论……
……
而此时的常浩南也正好上前一步,来到台子中间靠前位置,清了清嗓子:
“我宣布,歼11WS技术验证机,正式完成总装,准备出厂!”
随着他的话音落下,早已经把牵引杆固定在飞机前轮上的一辆飞机牵引车发动起来,缓缓向车间门外驶去。
跟几天前相比,这架飞机如今已经被刷上了跟空军苏27SK/歼11完全相同的涂装,并特意隐去机号,以免在频繁的飞行试验过程中被有心人看出什么端倪。
毕竟,虽然说是相机对准机场,人生走进牢房,但是在操作上,能用长焦镜头拍到飞机起降过程的地方实在太多,根本不可能完全摁住。
考虑到歼11的技术已经相对成熟,完全没必要让同一架飞机连续进行试飞,而且原本的黄色涂装相当扎眼,隔老远都能被一眼看清楚。
如果天天出现,很快就会被人发现端倪。
而在更换涂装之后,它从外表看就跟一架即将交付部队的量产型号完全一致,至于发动机尾喷口的区别实在不可能藏住,但只要起降过程使用相对比较陡峭的航线,也没那么容易被发现。
算是解除了这方面的后顾之忧。
早已经在外面准备好的地勤人员把登机梯架在机头左侧,同样早就完成准备的试飞员向常浩南等人敬了个礼,紧接着陆续踩着梯子进入座舱。
飞机和飞控本身都是成熟技术,只有其中一台发动机是全新的,而且所有的无人项目测试在出厂之前都已经做完。
所以,接下来就是直接准备首飞。
由于歼11并未安装辅助动力单元,所以,发动机从冷车到启动的过程,还是需要外部的电源车和气源车伺候才行。
毕竟是一架新机,一套流程操作下来,怎么也需要半个来小时的功夫。
也是趁着这段时间,常浩南一行人从总装车间转移到了塔台里面的飞行指挥中心。
“1010号呼叫指挥中心,飞机已经启动正在滑行,即将进入跑道,请求指示。”
这架飞机两边发动机推力不一样,飞行科目也跟正常的原型机区别很大,一旦上手习惯,再回去开正常飞机反而别扭。
因此常驻112厂的首席试飞员付国祥这次并没有被选中参加涡扇10的空中测试,而是继续执行F14和歼11的出厂试飞任务。
如今坐在机舱里面的是另外一名试飞员宋尚才。
歼11WS是用一架双座机改出来的,但保留后座只是为了提高任务兼容性。
今天并不需要第二名飞行员。
“先在起飞位置停好,保持刹车,准备进行一轮起飞前测试。”
飞行指挥员也是头一遭执行专门的航发试飞任务,所以旁边放着一本厚厚的流程图,此时正按照上面的步骤下达指令。
虽然他自信已经把里面的内容倒背如流,但规矩就是规矩,不可能为了炫技而提高失误风险。
另外一边的机舱里,宋尚才按照刚刚无线电里面传来的指示把飞机稳稳停在跑道末端,紧接着拉起刹车杆,把节流阀从慢车逐渐向前推动,中间还分别停留在几个特定的位置上观察情况。
这座跑道毕竟不像航空母舰那样有专门的轮挡,靠飞机自身能提供的制动力有限。
如果在跑道上刹着车开加力,那巨大的推力能直接化滚动摩擦为滑动摩擦,一对主机轮就废了。
所以只能开到大约一半试一试。
毕竟发动机地面测试在厂里面就已经做过了,现在只是为了以防万一,加上顺便让他熟悉一下这架飞机略显别扭的特性罢了。
随着宋尚才左手轻柔的动作,左右两具转速表的指针同时顺时针转动。
只不过,左侧发动机的转速提升明显更加利落,且指针最后停留的位置要更加偏左一点。
哪怕坐在机舱里面,他也已经能感受到整架飞机如同离弦之箭一般蓄势待发。
“1010号报告,发动机转速维持平稳,测试发动机的反应稍快些。”
宋尚才的声音再次响起:
“请求起飞。”
几分钟的平稳运行下来,他也对这架特殊的验证机提升了不少信心——
无论多好的飞行员,经历多充分的航前准备,在刚上手一架全新飞机的时候,都必定会飞的比较小心。
在信心和熟练度逐渐提升之后,才能一点点摸索出飞机的极限性能来。
“收到,允许起飞”
几乎在指挥员发出命令的同时,座舱里几乎已经迫不及待的宋尚才便松开刹车手柄,然后把节流阀直接推到“加力”的位置,同时右手稍稍向左带了一点杆位。
站在塔台落地窗前的常浩南甚至无需借助望远镜,都能够看到1010号机拖着一紫一蓝两条醒目的尾焰,飞快划过自己面前的跑道。
短短十几秒之后,随着水平尾翼的轻微转动,飞机轻盈抬头。
离地,起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