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章 地面测试验收,以及总装备部的诞生
在确定了问题的症结所在之后,配套厂商很快接到了更新产品工艺流程的相关指令,同时被送过去的还有常浩南画出来的那套图纸。
由于并不需要对工件本身做出任何改进,因此仅仅三天之后,几个新的球面单向活门就被交付到了已经把飞机拆开,正在对飞机腔体进行全面检查的132厂手里。
尽管已经确定本次发动机试车失败的原因并不在机体内部,但整个一轮的检查下来,结果还是让人颇为触目惊心。
得益于升级过后的新型检测设备,132厂从各种深孔和狭型腔体里面排查出来的异物包括但不限于铆钉断头、螺栓螺帽、金属屑末……
总之,虽然不至于直接影响到飞行安全,但也绝对不是什么好事。
而且,考虑到所有航空工业系统的制造厂都用着同一套老的加工和质检标准,那恐怕其它几家兄弟单位的情况也差不了太多……
以前那些老二代机本身就比较糙,工艺和质量要求低,问题或许还不大。
现在大家都已经忙着转产新一代作战或者辅助飞机,再继续这么下去可不成。
于是132厂的“质量文化月”活动很快推广到了整个系统内部……
这项对未来航空工业发展影响深远的运动暂且不提,对于十号工程项目组来说,接下来的核心任务还是重启之前一度中断的发动机开车运转工作。
1001号原型机又一次从总装车间中被拉出来,交付到了试飞站的测试车间。
还是原来的工位、还是之前的准备流程。
常浩南虽然加入工作的时间不长,但实际参与过的项目数量甚至和这里面资历最老的宋闻聪都不相上下,对于这些流程自然是轻车熟路。
除了有些必须要611所相关负责人员签字的部分之外,很多内容他都可以指挥进行。
更重要的是,有了上次试车过程中力挽狂澜的表现,无论132厂还是试飞站的工作人员,都更加重视常浩南提出的意见,甚至会主动找上他来请求帮忙。
就像是去年在盛京那边一样。
他可以获得更高的起点,但威信总归是要慢慢建立的。
“这次用的还是之前那台发动机么?”
常浩南隔着厚厚的窗玻璃看向正在进行最终固定的1001号原型机,对旁边的杨韦问道。
“对,上次你的喘振监测系统发挥作用及时,在发动机转速提高到70%以前就控制下来了,所以一些真正破坏力很强的大型遗留物还没有被吸出来,只有少量金属碎屑影响到前面两级压气机,经过检查之后没有出现结构损伤,还能继续使用。”
后者咂了咂嘴,不无心悸地回答道,
“确实是后怕啊……AL31FN这个发动机的叶片对于异物的耐受能力其实还算比较高,如果没有你那套系统,哪怕地面试车做完了,发动机已经受到了不可逆损伤,很大概率还是可以继续带病坚持。这样明面上的数据没问题的话,我们也就未必会去专门把飞机拆了检查,要是原型机带着这样的隐患上了天……”
这属于跨代升级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遇到的认知问题,比如螺旋桨到喷气式、亚音速到超音速、机械飞控到电传飞控……
此类升级已经不完全是技术进步带来的量变,而是涉及到了过去从未探索过的全新领域,出现一些纰漏、乃至于付出一些代价都是正常的。
在原来的时间线上,这个隐患最终被之前自告奋勇钻进进气道检查的林晖发现,并以报废两台AL31FN发动机为代价得到了解决。
而如今有了常浩南的帮助,十号工程在相同的地方并未造成太严重的损失。
节省了两台发动机倒还是其次,更重要的是,首飞节点保守估计会因此而提前至少半年。
“那就好,这样一来,1003号机的进度也不会受到影响,等到首飞之后,进度就可以加快了……”
就在二人说话的功夫,1001号机的发动机已经又一次启动成功,运行在怠速状态。
10%……20%……30%……
随着周自全的口令声,发动机的转速平稳提高,很快就又到了上一次的门槛——60%。
手握对讲机的周自全做了个深呼吸。
虽然从理智上说,之前造成实验失败的问题已经被彻底排除,但到了这个地方,多少还是有点心理阴影在的。
不远处的常浩南注意到对方的额头上布满了一层细汗。
六月中旬的蓉城,温度已经相当高,众人穿着规定的长袖工装,挤在连空调都没有的控制室里面,环境确实是比较糟糕。
“转速提升,70%!”
从周自全的声音中倒是听不出太多紧张的情绪。
作为测试指挥员,他必须得当好“定海神针”才行。
数据记录电脑的屏幕上,发动机的转速稳定在了70%附近。
一切正常,喘振监测系统也没有再次报警。
尽管还没到可以开香槟的时候,但电脑前面操作员的嘴角已经不自觉地上扬起来。
随后的部分,自然就顺理成章了。
“转速提升,100%!”
当发动机最终达到满功率,并且按照测试标准平稳地运行了五分钟之后,整个控制室内总算响起了震天的欢呼声。
开启并不会进一步提升转速,只是向位于涡轮后面的加力燃烧室中向高温燃气喷射燃料进行补充燃烧,以提高气体流速,所以原型机的发动机启动测试,做到100%转速就算是结束了。
加力测试需要在更加开放的跑道上进行,一般和首飞之前的滑跑测试放在一起,那属于后话了。
外面车间里的轰鸣声逐渐停了下来。
随着发动机的转速和推力归零,全机电力供应解除,也意味着本次试验正式结束。
脸上终于布满笑容的宋闻聪从旁边拿起了一个喇叭,对着现场大声喊道:
“现在,我宣布,歼10飞机发动机启动测试,取得圆满成功!”
汹涌的人潮迅速围在了常浩南的身边,然后……
不知道是谁带的头,总之,他被抬了起来,然后抛到半空中……
一番庆祝过后,好不容易挣脱众人的常浩南整了整身上乱七八糟的衣服,重新找到了已经凑在一起开始分析数据的宋闻聪和杨韦。
“地面测试完成的话,首飞的准备工作,以及预计时间表设定是不是就可以提上日程了?”
歼10对于华夏航空工业的意义自然无需赘言,丝毫不亚于40年前下线的第一架“56式”歼击机,因此常浩南自然期待着能够尽快亲手把1001号原型机送上天空。
“我这边的飞控升级进度比较乐观,常工写的主动稳定性控制系统利用了很精妙的数学原理,所以从控制思路上反而不太复杂,没有特别难以处理的部分,预计这个月末,最晚下月初就能搞定。”
杨韦在搞飞控这方面的能耐无需多说,哪怕现在的常浩南,要是不作弊都很难赶上。
随后,宋闻聪也抬起头补充道:
“嗯,02号地面验证机已经完成整备,我前两天联系了强度所的同志,他们会从镐京紧急赶过来,完成全机地面振动试验和全机静力试验,之后再通过国防科工委和总装备部的验收,就可以开始准备首飞了。”
“这个流程不会耗费太长时间的,根据我的经验,顺利的话,预计8月到9月吧。”
对于他这一代华夏航空人而言,地面测试不出意外才是意外,因此目前的效率绝对已经算得上是意外之喜了。
“总装备部?”
常浩南却从刚刚的回答中捕捉到了一个名词。
之前搞八三工程的时候,中间这些流程的验收方只有科工委一个。
在他的印象里,这功夫的总装备部还是总参谋部下属的一个部分,所以包括重点军工项目验收在内的活都是由总参谋长进行,而这一职务并非专业负责军事技术,因此一般只在最后定型和交付部队的时候进行审核。
独立的总装备部应该还要再过两年才出现才对。
“对,今年4月份军wei新设置的部门,专门负责全军武器装备研发、生产、使用相关工作,换句话说,打仗时候用的各种东西,除了衣服帽子鞋袜这些之外,都归他们管。”
说到这里,宋闻聪用玩笑的语气说道:
“说起来,其实上面早就有成立这样一个机构的想法,但是动作能这么快,很大程度上还是得益于你。”
“蛤?”
常浩南满脑袋问号。
他自问重生以来就没跟军队系统有过太多直接的交集,怎么这也能跟自己扯上关系的?
“本来,丁高恒丁主任去年年末就应该从科工委退下来的,但是因为伱的缘故,上面认为目前科工委正处在快速发展变革的阶段,不适合临阵换将,所以本来连调令都拿到的曹刚纯曹部长突然就没了去处,他原来的岗位又已经有别人占上了,最后为了解决这个人事问题,干脆就把已经讨论了两年,但还在筹建过程中的总装备部给拉扯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