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的天道系统
繁体版

第八十八章 赵云也能料人心

    “曹公,可有伤着?”

    赵云见曹操走来,关心问道。

    曹操摆了摆手:“区区小创,不足挂齿,只是子龙为何到此,怎的没和本初他们离开此地?”

    赵云正色道:“董贼西去,正可乘势追袭,此天亡之时也,一战可定天下,云岂能放过此机会?”

    “于是带军追杀董卓,不想在此处逢着曹公。”

    曹操听后,大是震惊,再次上下打量一眼,旋即又兀自摇了摇头,显得有些懊恼。

    “明公,你、你怎么了?”曹洪见曹操这疯状模样,不由有些担心,忙上前关切。

    曹操缓过神来,对赵云赞道:“我道盟军之中皆逐利之犬,不想还有像子龙这样有见识的英雄人物。”

    “曹公过奖了。”赵云自谦道。

    曹操却心里暗忖:“我初识子龙时,只道他为良才,故欲将之驱至我帐下听用、”

    “然今日观之,始知识人有误,此亦人雄也……”

    虽然赵云救了曹操性命,然而此时的曹操看赵云的眼神却颇为复杂,感激之情并不占主导。

    这时,陈兰、雷薄二将走来。

    “我等拜见明公!”

    赵云扶起二人,喜道:“今日若我汝二人领军杀到,我军焉能取胜,汝二人此役功不可没。”

    陈兰、雷薄二人对视一眼,忽然正色道:“赵将军名满天下,人品风流,我二人心中实是敬仰。”

    “今日欲投身于赵将军门下,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赵云一愣,这二人算是彻底的表明心迹,要投身于自己了。

    “你二人俱是袁术帐下部将,今番我欲与袁术共事,你二人现投于我帐下,只怕袁术面子上不好看。”

    关于这个问题,陈兰、雷薄早就不知讨论过多少回了,对此他们都得出了一个结论。

    “袁术此人见利忘义,睚眦必报,不如赵将军有德,我二人早有心去投明主。”

    “与我二人齐来的南阳军,这些时日赵将军与他们同吃同住,每有赏赐,必分于属下,众人皆感将军之德。”

    “故都愿投于将军麾下效力,万望将军将我等收下!”

    话落,二人再拜。

    身后数千名南阳军亦同时跪拜,口中大呼:“求将军收下我们!”

    如果说一二人或为谄媚,然则数千人同时下跪,这只能说是天命所归了。

    一旁的曹操见此,说不羡慕是不可能的。

    虽然雷薄、陈兰二人不是什么拔尖的人才,但他们带着这批南阳军来投,素质怎样不说,光这个人数装备,就可以使赵云实力大增了。

    “恭喜赵将军,又得良将。”曹操拱了拱手。

    赵云沉吟半晌,便道:“好罢,尔等日后便跟在我身边,但须恪守军纪,万不得伤害百姓一人,否则我绝不轻饶。”

    二人闻言大喜,连连叩谢:“多谢将军收留,我等定为将军赴汤蹈火!”

    其实,陈兰、雷薄二人很聪明,或者说他们的考量很周全。

    像混到他们这个位置的人,是绝不能因为一个人的人品就带着全身家当,冒着背主的风险去投靠他人的。

    之所以冒险投靠赵云,原因有三。

    其一,袁术四世三公,为人傲慢,不重视二人,二人深知在袁术帐下难以得到升迁的机会。

    而赵云为人善良纯正,凡人才皆起而用之,他二人更愿意为他效力。

    其二,袁术为人狭隘,但有赏赐俱搬回家中,赵云为人清廉,每有赏赐俱分给将士士兵。

    寻常可能需要打几年仗才能获得的赏赐,也许在赵云营中几天就能获得。

    其三,袁术势大,而赵云起于微末,同情底层人民人,但在汜水关战役中又展现出了自己杰出的能力,以及英雄气概。

    他二人于赵云弱小时投靠他,将来一定能够有升腾的机会。

    有此三点,便是陈兰、雷薄甘愿将浑身家底都梭哈在赵云身上的原因。

    而这种想法,并不局限于他二人,将来还会有更多人因为这种想法去投靠赵云。

    就在众人打扫战场之时,忽闻得一阵马蹄骤急之声。

    曹操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惊道:“莫非西凉军复回?”

    赵云安抚道:“曹公勿惊,贼人新败,怎敢轻回?”

    遂提了枪前去查看,只见十余骑打马而来,为首之人乃夏侯惇也。

    “赵云?汝可有见着我主公。”夏侯惇大声问道。

    “曹公无恙,将军宽心。”

    曹操起身走来,夏侯惇忙翻身落马,上前拜道:“我等被徐荣军杀散,因寻不着主公,又复杀回去,好在主公无事,否则我等万死犹轻。”

    曹操执其手,叹了口气:“因我轻敌冒进,故有此败,操之罪也。”

    不多时,曹仁、李典、乐进等将也循声找了过来,齐齐来见曹操。

    曹操忧喜交集,聚集残余人马,仅剩五百多人。

    “曹公有何打算?”赵云问。

    曹操又疲又累,望一眼身后伤痕累累的众将,叹道:“今日落败,已无力再追董卓,我欲回兖州去了。”

    “兄长,我们的人也累了。”

    夏侯兰此时走了过来,小声提醒赵云,将士们虽然很有信念感,但也不是铁打的。

    离家久了,终是会想家的。

    典韦也道:“子龙兄弟,若欲厮杀,俺随时奉陪,只是我却驱使不了手下人同往。”

    言下之意,你还要去追董卓,那他典韦随时奉陪,即便是九死一生。

    但他却没办法说法手下那一千多人的宿卫陪你一起去。

    赵云见二人都在明里暗里的提醒自己别去追董卓了,不禁失声笑道:“吾非莽夫,岂不知穷寇莫追之道理?”

    “那吕布今日新败,料那董卓定会大为光火,这父子二人矛盾激化,西凉军迟早内讧。”

    “哦,子龙此言何谓?”典韦好奇道。

    赵云道:“董卓乃强暴残忍之徒,而吕布乃反复无常的小人,奉孝常与我说人的背叛只有一次,或无数次。”

    夏侯兰颔首:“郭奉孝确实善料人心,只是依兄长之见,那吕布迟早会叛董卓?”

    赵云笑道:“我也只是猜测,之前常听人说,董卓性情暴戾,时常执戟掷吕布,因身材肥胖,未果。”

    “然吕布乃心高气傲之人,定不会忍受董卓这般折辱。”

    “如今,其两败于我手,我料那父子二人的关系不得缓,反得急!”

    (PS:唉,又没上推荐,又要等下周二,到时候就是二十五万字了,痴某何其孤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