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带着码头回大明
繁体版

第42章:朱棣正式登场

    金碧辉煌的大殿之上,朱棣刚批阅完各地传来的奏折。

    朱棣看着角落里正熊熊燃烧的木炭盆,不知怎的,就想起了自己的孙子朱瞻基,似乎有日子没见过他了,也不知是何人给他出了偃旗息鼓这样巧妙的主意来避免弹劾,不过这没人弹劾的继承人可不是好继承人,统治者天生就是要和百官对着干的才行啊。

    罢了,找太监宣其进宫考校一番吧。

    不久,一位太监进来,“禀告陛下,太孙殿下去了姚大师处详谈。”

    “姚广孝?哼,他倒是会找好地方。”朱棣脸上莫名有点不悦,什么事自己不知道,还得找姚广孝。

    “派人把那小子叫来,就说他爷爷想考考他了,让他来的时候,带根竹鞭来。”朱棣沉吟着说道,膝关节传来的阵痛这么多年来也没有适应,这是当初北征之时留下来的病根。

    发出命令的太监刚走。东厂太监李达一个眼色,周围所有太监便鱼贯而出,等到殿中无人。

    李达弯着身子走到朱棣旁边,低声说道:“陛下,太孙把他在聚宝山下的庄子给了宋运,从北平到金陵,俩人交往颇密,甚至以兄弟论。”

    “哼,和皇家子弟以兄弟论,他宋运倒是好胆色。”朱棣一边捶着腿一边笑着说道:“他待璃白如何?”

    李达此时也轻笑道:“对大小姐倒是极好,舍不得,分不得,没有任何拘束璃白小姐的做法。就是经常需要璃白小姐上心照顾是了。”

    “他家没有下人吗?需要璃白做事?”朱棣略微皱了一下眉头。

    李达此时心里惊涛骇浪,这姑娘比皇太孙都更受重视啊。皇帝从不表明喜好的人,居然因小事埋怨了。天呐,回去一定要加派人手保护一下。

    “最近汉王那小子干嘛呢?”朱棣又问道,“回禀陛下,汉王联络了锦衣卫的纪刚,最近动作颇多,我也在您的指导下,私下里见过汉王了。”

    朱棣不由得感慨道:“好,你看看,这才是争天下的架势,你看看那个太子,一天天跟个什么似的,当不了狼王,能带狼群吗?继续试探下去,给太子加点担子,省着他一天天的就知道吃。”

    “是。”

    门内红色火炭熊熊燃烧,门外,鹅毛大雪随风飘荡。

    “皇爷爷,最近孙儿做的研究可是颇有成效啊。”人未至声先到的朱瞻基,不由得让朱棣眉头一轻。

    “咋咋乎乎的成何体统,天家子弟,连稳重都不会?”朱棣笑着看着冒雪赶来的朱瞻基。

    “那还不是怕您打我吗?您还特地让我带着竹鞭来,我这不赶紧说一下,怕您上来就打我呀。”朱瞻基满脸笑容的说道,

    “你这滑头,研究了什么东西呀?还颇有成效。”朱棣笑着说道:“我可提前跟你说好,你要是给我研究什么杂七乱八的东西?别怪我拿竹鞭抽你。”

    “哪能呢,皇爷爷,我是研究出了如何让咱朱家江山万年永固的方法。”朱瞻基自信的说道。

    朱棣在瞬间脸色变得严厉,冷冷的说道“是吗?我还真没听说过有什么一劳永逸,江山稳固的法子。”

    朱瞻基仿佛没注意到朱棣语气的变化一样径直说道“我查阅了不少史书,发现各个王朝的末年,大多都是因农民起义而覆灭,而起义的原因是因为没有饭吃的同时却要被横征暴敛,元朝末年也是因为如此。

    但如果我们能够想办法让老百姓吃饱肚子。甚至不用吃饱,只要让他们有吃的同时,适当的税收。他们就不会反抗统治,更不会起义,咱大明的百姓是天底下最好的百姓了,只要让他们有口吃的,上刀山下油锅,你去哪他们都跟着你。”

    朱棣表情不变,可他那明显震动的眼神出卖了他,是啊,大明的百姓是天底下最好说话的了。自己要去北征,他们不会问为什么,跟着自己就上了,他们不怕死吗,并不是,他们相信啊,这皇帝做的事情,错不了。

    朱棣稍稍的平复了一下心情用与之前截然不同的语气问道:“那怎么样才能让老百姓有口吃的,跟着我们呢?”

    朱瞻基接着说道:“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想办法提高粮食产量,其中最为关键的莫过于育种,自古以来,育种这事儿都是靠着民间自发,进度极为缓慢。

    但如果我们能够成立一个农学的研究机构,专门研究各种作物的产量提升。相信一定能很快的涌现出好的结果。至于另一方面不能横征暴敛,唔,那事暂时离孙儿还远着呢,得看爷爷和我爹怎么做。”

    “哈哈哈哈,你这竖子,反倒将起爷爷的军来了。”朱棣不由得为朱瞻基的明事理,亲百姓的言论所感染,龙颜大悦。于是,直截了当的吩咐道“告诉御膳房,今个我和瞻基一块吃饭,让他们多做点好吃的。”

    “是,陛下。”旁边的一个小太监领命退下。

    “来来来,瞻基,这边坐,你能不能告诉爷爷,你是怎么发现这些道理的呢。”朱棣好奇的问道。

    “爷爷,我是这么发现的,您看啊,这自古起义的位置,大多数都是在北方,除了太爷爷是凤阳出身,基本上都在北方。那为什么不在南方呢?肯定是和南北方的区别有关,而北方和南方的区别有什么呢?

    无非是北方天气寒冷,粮食产量少。南方风调雨顺,只要不发洪水,粮食的产量就会远大于北方,进而维持富庶,人口也就会繁衍日增。借由此我们也可以得到一个结论,只要粮食产量的递增,就可以维持王朝的稳定。

    同样我们可以通过史书中查询到,各大王朝最辉煌的时候,基本上都是在他们的粮食产量最高的时候,这也验证了我的观点,那么下一步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提高粮食产量。

    天灾人祸咱是没有办法避免的,能做的只有从种植技术和种子两方面来进行计较。同样的品种,不同的朝代,单位产量差距很大,这也证明了种子方面的重要。所以只要我们........”

    朱棣听着极为激动,越听越觉得,当初那谁说的太对了,这好圣孙,比好太子都强。吃完饭后,朱棣赏赐了朱瞻基一大堆的东西,差一点把自己的天子剑都给送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