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觉醒:我是文明饲养员
繁体版

第41章 牧养文明,超越神灵的力量

    青丘国。

    这是一个全新的称呼。

    在此之前,洛川平原从未有过国这个概念。

    几十人可以是部落,几百人也可以是部落。

    甚至黑狐那样拥有几万人的规模,也是部落。

    而现在,一个新的概念诞生了。

    国。

    在青丘的定义中,国代表了联盟之首,联盟核心,还只是一个比较宽泛定义。

    但毫无疑问,国的诞生,预示着青丘联盟和青丘国走向了全新的时代。

    不过彼时的青丘国,尚且不是正式的国。

    因为盟约尚未完成。

    青丘联盟的诸多首领与代表在青丘呆了七天,商议盟约,讨论联盟未来,确定联盟规则,最终确定了盟约的大致内容和方向。

    但这个盟约是没有足够效力的。

    他们需要将盟约带回各自的部落,然后通过各自部落的高层会议,确定没有任何异议。

    之后,青丘联盟的所有成员才会再次相聚,歃血为盟,埋誓为证。

    而事实上,各部落在得知了天主降临,大巫威能,以及想要成为巫的条件后,哪里还敢有什么异议。

    他们都作出了明智且明确的选择。

    以青丘为核心,缔造繁华新洛川。

    各大部落的首领是盛夏尾端时返回的各自部落。

    入秋时,他们再次从部落启程。

    但这次的情况就有所不同了。

    各大部落都派出了比较隆重的队伍。

    三五百人的小部落,派遣了五六十人参与会盟。

    超过千人的大部落,则派出了一两百人参与会盟。

    最终抵达青丘城的各部落联盟高达一万七千多人。

    彼时整个青丘联盟才不过十万多的人口,一万七千多人的队伍汇聚一地,在这个时代是难以想象的庞大队伍。

    秋季第一个月尾声。

    青丘联盟一百二十三个部落首领,以及联盟成员,加上青丘城的百姓,合计约两万人左右,会盟于天神山。

    众部落首领在此歃血为盟,埋誓为证。

    歃血为盟是由盟主手刃一头狂暴凶兽,将凶兽的鲜血放出。然后所有参与会盟的首领以陶器,木器承接兽血,共同饮用。

    埋誓为证,则是将盟约的内容,以及违背盟约将要承受的惩罚,全部铭刻在石头,兽骨,陶器之类的物体上。

    并且将参与会盟的部落,人员,通通记录在类似的物体上。

    然后埋葬于会盟之地,也就是天神山的山脚下,以作为此次会盟的证据。

    之所以选择天神山作为会盟之地,就是因为这里是天主在凡间的修行之所,乃是人间圣土。

    在天主修行之地起誓,是为了让天主能够为青丘联盟作证,让天主根据盟约来约束所有参与会盟的青丘联盟成员。

    相当于一道保险。

    不过要说最特别的事情,应该是这次会盟被以文字的形式记载了下来。

    不仅如此,会盟的过程,以及参会者的名单都被雕刻在石板上,悬于青丘城的议事大殿内以作纪念。

    以文字的形式记载历史,是这个时代的首创。

    也开启了青丘国以文载史的先河。

    会盟结束后,各部落相继返回。

    不过事情还远远没有结束。

    青丘联盟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处理。

    最紧迫的就是怎么确定其他部落的巫!

    以及青丘的三言三密,何时才能共享。

    关于这两个问题,各部落始终没有达成一致。

    关键的问题在于,什么样的人才有资格成为巫,什么样的人才有资格加入神殿。

    这就不得不说各部落的习俗了。

    有些部落是男性才能进入神殿。

    有些部落是女性才能进入神殿。

    有些部落则是不分男女,只要愿意都能加入神殿。

    比如青丘城,只有女性才能加入神殿。

    这个看似微小的区别,却是非常致命的分歧。

    青丘城并不希望其他部落的风俗影响到青丘城神殿的传统,而其他只有男性才能加入神殿的部落,也不希望他们部落的传统受到影响。

    可问题在于,如果没有青丘城的同意,他们部落的神殿神职人员不可能进入青丘城神殿学习。

    这件事各部落吵了一年。

    直到青丘十五年的盛夏才算解决。

    解决的办法就是分工。

    将神殿的神职进一步细化。

    由男性担任神殿的守卫,安全等工作。

    由女性担任神殿的祭司,舞者等工作。

    当然,也有男女都能担任的工作,比如说乐师,又或者负责管理祭祀器具,记录的文书等等。

    工作分化后,神殿有男有女,自然也就方便安排了。

    对于这个最终结论,青丘联盟的所有部落都非常满意,也非常高兴。

    有了这个基础,剩下的事情就简单多了。

    为了照顾各部落前来学习的人员,青丘城特意修建了一座专门用来教学的建筑群,将之命名为学。

    又名学府。

    青丘十五年秋,第一批各部落的留学生抵达青丘城学府,共计八百多人。

    都是八岁到十二岁的孩子。

    倒不是他们不想要派遣成人,只是青丘城有青丘城的规定。

    学府只招收六到十二岁的孩子。

    学期为两年。

    六岁年龄太小,其他部落并不放心,因此尽可能选择了相对年龄较大,又符合学府规定的孩子。

    至此,青丘国第一座学府正式启用。

    -------------------------------------

    “青丘国,学府。”

    张宪看着青丘的变化,微笑颔首。

    这可是划时代的进步了。

    虽然目前的学府还非常简陋,也并无太多可以教授的东西,但学府的建立对青丘的未来必将造成深远的影响。

    现在他越来越期待青丘的后续发展了。

    也越来越期待,牧养文明的那一刻!

    牧养文明,这是一个很有趣的概念,甚至可以说是一个疯狂到极点的设想。

    不同于香火成神。

    收众生愿力于己身。

    其核心是将文明的力量汇聚一身,将整个文明的伟力收纳至个体身上。

    是一种超越了神灵的伟力。

    但问题在于,文明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一个并没有明确意志,甚至没有思想的,虚幻的,缥缈的东西。

    别说人了,就算是神来了,又怎么能牧养文明,将文明的伟力收归于个体。

    当初张宪也不懂。

    直到他那位朋友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以信仰封神为基础,将自身的意志刻印在文明的每一次成长节点,最终收拢这些不同时空节点的印记,从而汇聚文明之力于己身。

    这个设想是疯狂的。

    信仰封神尚有古籍可以参考。

    正如修行之法,不论如何变化,其根源都能在佛道儒三家的典籍中寻到。

    这是有迹可循的东西。

    但牧养文明,集文明之力于己身,这已经超出了古籍中对神佛的记载。

    哪怕是他那位朋友,也仅仅是作出了构想,至于是否能成功,并无任何把握。

    因为牧养文明最核心的基础,就是拥有一枚可以培育文明的世界种子。

    不仅仅是为了给文明提供合适且安全的土壤,更是为了将来能拥有足够的世界神权可以收集到文明之力。

    总之,这是极为复杂,且极为艰难的道路。

    为了完善文明之道,他那位朋友翻遍了佛道儒三家典籍,更是亲自验证了很多修行典籍中记载的古术。

    甚至拉着张宪挖掘了一些新纪元后才暴露的古老遗迹。

    找到了一些或许在许久许久以前,被上古之民称为仙神的东西。

    但他们始终没有得到文明之道的明确答案。

    可如今。

    张宪隐隐感觉,牧养文明,集文明伟力于自身,并非没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