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大明文宗
繁体版

第二十三章 县试之前 (四)

    回到家中的苏定潮与林氏二人许是因为怕苏澈因为此事伤神,家中的事情也不愿让其操心,二人默契的没有再谈及先前所说的话。

    夫妻二人只以为二人的话并未被苏澈听到,事实上二人的谈话早已被苏澈听在了耳中,但苏定潮与林氏并未在其面前谈及此事。

    此时的他为了让二人不担心,也并未主动提及,只打算等到县试之后再去苏老汉那里打听此事。

    林氏与苏定潮自然不知道苏澈的打算,苏澈的归家算是短暂的冲去了二人的忧愁。

    今日如同寻常的时候的那般,是林氏下厨做饭,林氏为了给苏澈补身子并未等到第二日才去割了猪肉而是从邻居家借了一块肉。

    不过半个时辰,一顿丰盛的晚饭便已是摆在苏澈面前,席间,苏定潮见苏澈多数时候皆是自己归家,担忧的的道:“虎子,如今倭人猖獗,若是你日后归家还是要多加小心才行,最不济当也一同邀约五六个少年一同归家才是。”

    林氏在此时也接话道:“你父亲说的没错,我听说隔壁县的王家村竟是被那些天杀的倭人杀了个遍,那些畜生连孩童都是不放过,因此你在归家的路上还是需得小心,若是发现事情不对,还是需得先以保命为主。”

    苏澈知道夫妻二人这是在关心自己,他自己对待此事也是颇为谨慎,不敢大意,往日里他不知道明朝的海患竟是那般严重故而也就没有太过在意。

    但他在族学的这两年间,苏澈也是时常听到苏占文与孔异二人讨论倭寇的事情,言语之间无不显露着对倭寇的痛恨。

    原因无他,那些倭寇上岸之后对于妇孺儿童这些对他们没有作用的人遵循的一个原则那就是杀,杀了便走,便是如今防患倭寇的明朝军队对此也是没有太好的办法。

    苏澈为了此事还专门的去查了一些资料之后发现,明朝嘉靖年间的海患十分严重,光是嘉靖年间兴化府便遭受了倭寇的数次劫掠。

    这还是有记载的,没有记载的如骚扰县城之类的还有更多。

    面对夫妻二人的关心之语,苏澈点头道:“孩儿定然小心,父亲母亲在家中也是需得小心一二,还需提醒家中的人做好倭寇入侵的准备才是。”

    苏定潮道:“你不必顾虑我们,首要的是要保重好自己才是。”

    苏定潮说完林氏也是在一旁点点头,对此,苏澈也没有再去多想,实际上海患闹了那么多年,朝廷虽然一直都在调度军力对倭寇进行驱逐,但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因此小民的性命还是需要依靠自己的力量。

    海患闹了这么多年,但苏老汉及两个儿子都安然无恙,这其中自然也有他们有保身的方法在。

    实际上倭寇之所以会那么难以被清除,其中固然是因为倭寇狠辣战力不弱的缘故。

    但更多的是倭寇早已和一些沿海省份的大族有了默契,甚至一些沿海的大族都成了倭寇队伍中的一员,用日后的话来说就是明朝的一些人早就已经通倭,成为了最早的一批汉奸。

    这些汉奸不仅将明朝军队的消息泄露给倭寇,其中的不少还参加了对自己同胞的屠杀,实在是令人切齿。

    对于这些汉奸,官府的手段也是颇为果断,一旦发现大族有通倭的嫌疑,便立即将大族下狱拷问,根本就没有转圜的余地。

    “也不知道戚爷爷什么时候才能调来闽地。”

    苏澈一边往嘴中送着饭菜,一边心头也是颇为紧张,原本他只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苦读圣贤书。

    以为倭寇离他并不算近,但如今归家听到林氏所言实际上隔壁县就时常被倭寇袭扰,这让他明白似乎海患并不再只是书本上的一个名词,而是切切实实的发生在他的身边的。

    按照后世的记忆,福建的海患是戚继光到来之后才算是彻底得以清除的,故而此时他的心中尤为希望戚继光能够早些来到福建,消除倭寇。

    实际上只是苏澈所处阶层尚低,不知道此时的形势,戚继光此时在明朝的官僚圈已是颇有声名,尤其是在沿海的行省。

    嘉靖三十四年,戚继光就已是被调至浙江抗倭前线,任宁绍台参将,如今主导着浙江抗倭的事宜。

    苏澈因为对倭寇袭扰一事忧心忡忡,苏定潮与林氏二人又因为担心赋税之事也故而心中也是心中有事,因此席间一家三口在油灯的映照下并未说太多话。

    只草草的吃了晚饭之后,熄灭了油灯各自安歇去了。

    三日之后,苏澈便拜别了家中的父母,独自一人踏上了返回族学的道路,原本苏占文怕苏澈因为思家故而影响了县试,因此也只给了苏澈三日的假期。

    此时时间已到,苏澈自然也就没有耽搁的道理,出门之前,苏定潮与林氏对苏澈自然是少不了一顿千叮咛万嘱咐要他注意自身的安危。

    苏澈对此自然只能点头称是,他自是也叮嘱了父母需得注意身体,在得了林氏和苏定潮的肯定答复之后他便背着行囊往族学而去。

    不过一个多时辰之后,苏澈便来到了族学之中,此时寻常的学子尚未回来,偌大的族学也就只有寥寥数人而已。

    这数人都是苏氏的族人,苏澈在族学中算是名人,因此这几人也是认识苏澈,就这般,苏澈毫无阻碍的进入了族学当中,他先是将自己身上的行囊放到了学堂旁自己族学的房舍旁,之后便往族学后山走去。

    族学后山是苏占文寓居之地,环境清幽,寻常人难以打扰到其,除了山长苏占文和先生孔异之外,苏澈算是来到此过此地最多的人。

    不过一炷香的时间后,苏澈便到了苏占文的房门前,他刚想敲门进去拜见苏占文,却是听见房中此时传来了苏占文的声音。

    “县试在即,也不知道苏澈归家这几日是否依旧笔耕不辍,县试虽是不难,但也不能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