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蜀汉兵仙,诛曹灭吴!
繁体版

第十三章 薛定谔的胜利,曹孟德的阿Q胜利法!

    张郃返回阳平关的第二日。

    夏侯渊带领十军出城,对外声称是去白马山狩鹿,随后大军不知所踪。

    与此同时,魏军各处铺天盖地的传来捷报。

    “南郑捷报,张将军于数日前与汉中贼军会战南郑。”

    “米贼数万人出城逆战,为张将军所破!”

    “贼兵星散流离,溺死于汉水者可达数万!”

    话音一落,满堂皆惊。

    战报会骗人,战线可不会……

    张郃一路从沔阳平推到南郑城下,若真是大胜,岂能狼狈而归?

    薛定谔的胜利,让不少魏军将士们狐疑、惶恐。

    然而这些质疑,很快就淹没在一片庆贺声中。

    “彩!”

    “为张将军寿!”

    魏军法令严苛,行军禁酒,因此将士们多是以水代酒,略尝滋味。

    一杯甘泉下肚,周遭不明真相的将士皆是面有喜色。

    都以为贼兵破败,拿下南郑指日可待,不久便能回乡与妻女相会。

    推杯换盏,在一片喧呼声中。

    唯独张郃一人坐在角落之中,满脸冷汗。

    那褐衣谋士见张郃闷闷不乐,缓缓走来,举起酒器与张郃对饮了一杯。

    “魏公此次南征汉中势在必得,不容失败。”

    “即便是将军败了,也要装出大胜的样子……别忘了,朝廷里的那些人,都在看着魏公呢。”

    张郃端起羽殇,半天却入不了口。

    他心知曹操为人,此次兵败非同小可,自然不敢走漏风声。

    “子扬,你老实告诉我,魏公打算如何处置末将?”

    “哈哈哈……”

    那褐袍谋士轻轻拍了拍张郃的肩膀,细声安慰。

    旋即走到大帐之中,与诸将宣读曹操的军令。

    “平狄将军张儁义,屡立战功,自征战关中以来,讨梁兴,逐马超、平宋健,功劳滋多,数日前,又以先锋,尽败南郑米贼。”

    “魏公特此迁儁义为荡寇将军,以彰其功。”

    “儁义,今后好生奉公,莫要自满啊!”

    张郃闻言眼瞳大震,听这道公文,简直比要了他的命还难受!

    “荡寇将军……”

    这不还是个杂号将军。

    而且,还是张辽刚刚退下来的官职!

    张辽在合肥大破孙权,数日前便被曹操擢升为征东将军,彻底脱离了曹魏中层军官的行列。

    曹操这时候把张郃迁为荡寇将军,意思已经很明显了……

    既没有封赏、也没有增加食邑。

    就因为南郑一败,张郃这么多年在雍凉立下的功勋几乎被这一纸公文全然抹平……

    “时运不济,命途多舛……”

    同时五子良将,可张辽怎么就那么好命……

    张郃幽幽长叹。

    在这即将称王的最后关头,曹操的眼里容不得任何沙子。

    是建立从龙之功,还是从此泯然众人,就看着最关键的几个月啊……

    “偏偏在这时候,栽在了一个米贼手上!”

    “自此功名皆作土,可恨啊!”

    “唉……”

    张郃无力的垂下了头,从此之后,雍凉格局已定。

    若夏侯渊不出事儿,他张郃大概一辈子都只会是个杂号将军了。

    “张将军?”

    那褐衣谋士回头看了看满脸悲伤的张郃,默默将公文递给了他。

    “儁义,莫要妄自菲薄……”

    “功名寿禄尽是无尽迷津,越是穷追,越是难得。”

    “早些迷途知返,或许今后还有被魏公垂青的机会。”

    “机会?哪来的机会。”张郃痛苦之余,悠然一笑,似乎想起了当年官渡的那一场大战。

    如果他不带兵投曹,现在会不会还是个杂号?

    袁绍待他不薄,颜良、文丑死后,他张郃就是一线大将。

    若是当时顶住压力,猛攻曹营,或许现在的命运也未可知。

    “这就是叛将的代价吧……保住了性命,丢掉了荣誉,这辈子都要被人轻视了。”

    褐衣谋士听出了张郃的意思,旋即走到张郃身旁,试探的问道。

    “儁义……你后悔过吗?”

    “后悔?”张郃毕竟是张郃,就算命途沉沦,也不会给人留下把柄。

    他望着这个气质儒雅的男子,哑然失笑。

    “我倒是更想问问子扬你,你后悔过吗?”

    “作为汉室之胄,却成为了魏公的谋主。百年以后,天下人不止会骂我张郃背主,你刘晔也是一样。”

    谋士刘晔轻声笑了笑,他年纪轻轻,还有着汉室血统,这样的人理应被排挤在幕府之外,但此人硬是凭借八面玲珑的手段,成为了当今曹操身边最为依仗的谋士。

    因此,年轻的刘晔,也常常遭人揶揄,境况与张郃无二。

    “呵呵……儁义,你喝多了。喝多了。”

    “今日的话,就当在下没说过。”

    张郃冷哼一声,蓦然起身将羽殇中的白水一饮而尽。

    他到希望这是酒……至少大醉之后,心里就没那么不舒服了。

    数日后,蜀郡,成都!

    宽阔的州治府邸之中,陈设相当简单。

    主府的幕僚,也是衣着简朴,他们慢慢将一箩筐的竹简搬上公堂,旋即行礼而退。

    坐在主座上的男子,着一身文士黑袍,头戴进贤冠,他正手握刀笔,端坐于案前。

    此人身高八尺,容貌甚伟,眉宇之间颇见风雅之色,言谈之际已有隐士之风。

    “自随主公驱驰,已过多年。”

    “幼弟曾言,当年隆中稻田多半荒芜,庭前桑梓,已成枯木。”

    “万望弟,勤加耕锄,谨守家业,待汉室匡扶,亮定归于南阳,再行耕织。”

    这男子名为诸葛亮,字孔明。时任益州军师将军,总览左将军幕府诸事。

    他匆匆写过家书,令下人转送襄阳,旋即掀开竹筐上的幕布,开始批阅各方公文。

    厚厚的一沓竹简摊开,尽是来自汉中急报。

    “数日前,翼德从巴西传来消息,曹操大军已攻克阳平关,汉中各县望风而降。”

    “又闻张鲁弃城,走米仓道,南下归附巴西七姓夷王,张鲁另派使者来成都求援。”

    “主公远在江州,大军未归,事急从权。”

    “因此,亮特请孝直与公衡前来商议。”

    诸葛亮定睛望去,左边衣着华贵,穿蜀锦衣裳,头戴纶巾者,乃扬武将军——蜀郡太守法正。

    右边面相忠厚,灰袍髯须者,乃偏将军黄权。

    刘备不在。

    诸葛亮、法正、黄权便是蜀中三巨头。

    大小事务,咸决于三人之手。

    “孔明,曹军势大,志在鲸吞汉中。”

    “汉中乃益州门户,一旦失守,魏军便可趁势南下,扫略三巴,危及蜀中。”

    “此时发兵,有何疑虑?”

    黄权正襟危坐,信誓旦旦道:“张氏一家三代,经营五斗米教近百年,在蜀中信徒颇多。汉中更是膏腴之地,有户十万!”

    “张鲁既有意投奔主公,此乃天赐良机!急击勿失!”

    诸葛亮深知黄权乃是坚定地主战派,会意的点了点头,旋即看向法正。

    “孝直,你的意思呢。”

    法正眼窝深陷,面容惨白,有些病态之相,他咳嗽了两声,指着坤舆图上的汉中说道。

    “汉中势在必得,但此刻魏军势大,近乎十万兵马已入平原。”

    “现今主公在外,蜀中兵力又不多,强行争夺,恐怕连阳平关都攻不破。”

    “更何况,魏军先锋张郃乃是百战名将,张鲁弃南郑而走,南郑几千败兵,岂能挡得住张郃神威?”

    “恐怕,还不等我军援兵到达,南郑便已沦陷了。”

    黄权刚想辩驳,良久之后,又无力的坐下。

    “孝直所言甚是。”

    “汉中兵马暗弱,主力又在阳平关覆灭,想守住南郑,除非另有天助!”

    诸葛亮闻言亦是轻摇羽扇,沉默不语。

    好不容易得到了进军汉中的机会,却没想到这样的机会便是来了,也抓不住。

    三个人心里都窝着火。

    “对了,翼德还说了什么没有?”

    诸葛亮将竹筐抬上。

    “这几日阆中急报连连,我特地等二位到来,一同裁决!”

    法正点头称是,旋即打开密信查探。

    不看不知道,这一看,竟是让法正眉头紧皱。

    “不好……半个月前,张郃已发兵南郑,不费吹灰之力攻克沔阳。”

    诸葛亮闻言,已是放下羽扇,目光中充斥着一丝忧虑之色。

    “沔阳一破,便是南郑啊……”

    法正沉重的点了点头,旋即打开第二道竹简。

    他顿时脸色紧绷,看的黄权心惊不已。

    “翼德说了什么?”

    法正揉了揉眼睛,再三确认。

    “南郑守军出城劫营,火烧张郃大营,全胜……而归!”

    “这……怎么可能?”

    黄权、诸葛亮二人亦是闻声大惊。

    “这可是张郃的大营,汉中守将到底是何许人也,居然敢带着残兵出城劫营?”

    黄权顿时好奇起来,急不可耐。

    “孝直,第三封密报写的什么?”

    法正缓缓打开第三封密报,更让他吓得冷汗直冒的消息传来了。

    “张郃率军逆战于南郑,南郑守军出城拼杀,将八千魏军杀得全军覆没!”

    “张郃仅以身免,狼狈逃回阳平关……”

    鸦雀无声,三人如同木雕,凝滞良久。

    ……

    “这……莫非是我看错了?”

    良久过后,法正才慢慢放下竹简,呼吸都显得有些不匀了。

    “张郃乃时之名将,蜀中唯有翼德可与之相战。”

    “张鲁麾下没什么能战善战的大将,到底是何人有如此胆略,能以残兵败将斗破张郃?”

    诸葛亮轻摇羽扇,缓缓起身走到大堂之外,目视汉中,眼瞳之中满是好奇之色。

    “看来,蜀中出了一个绝世英才。”

    “此人胆略,定不在那张郃之下。”

    可这人究竟是谁?

    法正、黄权、诸葛亮互相摇了摇头,全然是一头雾水。

    “此子究竟是何方神圣,整个益州都想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