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致富忙
繁体版

第十一章 吃包子

    走出医馆,众人心中依然激荡不已,把莫二郎围在中间,一副保护姿态。莫二郎虽没抱着包袱,却也把包袱紧紧地绑在胸前,眼睛总往包袱上瞟。这一看就不对头啊。

    谷雨见众人都太紧张了,凑到莫二郎和莫大郎跟前,笑着道:“爹爹,大伯,今儿难得出来一趟,不如买点吃食再回家吧?顺便再给阿翁和阿婆买点东西。”莫二郎听了,连连点头:“对对对,雨娘就是机灵。咱们一会儿去西市逛逛吧。”莫大郎也赞赏地看着谷雨:“还是咱儿雨娘小脑袋转得快呀。”

    几个小孩一听要去买吃的玩的,立刻就响应起来,气氛顿时松快了起来,在人来人往地大街上也不打眼了。路人只匆匆瞥了一眼,就不再管了。谷雨心中暗暗松了一口气。医馆边上店铺林立,捕快巡逻勤快,安全还是比较有保障的。可若是在西市他们还紧张兮兮的,保不准会被偷鸡摸狗之辈惦记上。

    众人一路说说笑笑,很快就来到了西市。这会儿的西市正是热闹的时候,路边的摊位上摆着各种古香古色的小玩意儿,叫卖声不断,行人络绎不绝,煎、炸、炖、煮各色食物香气夹杂着炊烟飘散在空气中,勾得人挪不动步。

    谷雨的眼睛死死地黏在对面街包子铺的包子上,那包子白白胖胖,褶子中的小圈圈微微透着褐色的肉汁,一看就是皮薄馅大,柔软多汁。吸溜吸溜,谷雨还以为是自己在咽口水,结果一转头,看到几个孩子都在盯着包子。

    看来大家都慧眼识英雄嘛,一看就知道这包子绝对好吃。莫大郎见几个小的都想吃包子,大手一挥道:“行了行了,咱们买包子吃。”莫二郎见大哥做了决定,也没说啥,乐呵呵地跟着到了包子铺前。

    包子铺是一对中年夫妻经营的,丈夫在后头揉面,妻子在招呼客人。见莫大郎莫二郎领着一众小孩过来,妻子立马招呼道:“几位郎君小娘子,来吃包子呀。我们家的包子可是二十年的老手艺了,保准好吃。”莫大郎恭维道:“可不是嘛,朱大娘。在千禾县要吃包子,找王记准没错。不知道现在肉包和菜包怎么卖了呀?”

    朱大娘听得通体舒畅,对莫大郎又热情更真切了几分,仔细端详了莫大郎一下,咯咯笑道:“你是莫家的小子吧,还是这般嘴甜。你也知道,现在粮价上涨,我们也没办法,肉包子四文一个,菜包子二文一个。”

    莫大郎内心算了一笔账,知道朱大娘没有虚报,也没多说什么,和莫二郎商量了一下,点头对朱大娘道:“那就来三个肉包子和一个菜包子,再装四个肉包,我要带走的。”

    朱大娘麻利地拣包子,用一个大碗把包子放在众人面前,再把四个要打包的肉包也装好。莫大郎拿出自己的钱袋子,往外数铜板。莫二郎也想掏钱袋子,被莫大郎按住了。莫大郎道:“好了,二弟,这点钱难道还怕阿兄给不起?”见莫大郎态度坚决,莫二郎有些难安地抓了抓包袱,终究没在众人前跟大哥争辩,只打算回去后再把钱给回莫大郎。

    莫大郎和莫二郎都会一点算数,这是祖父莫林山教的。但莫大郎自小就比莫二郎机灵,算数也比莫二郎好的多。因此很快就数出足够的铜钱给了朱大娘。

    莫大郎和莫二郎回到包子铺门前的座位坐下,一众小孩就眼巴巴看着了。莫大郎很是利落地把肉包子掰开,给每个小孩都分了一半,而他则和莫二郎分吃了一个菜包子。

    谷雨分到手的半个肉包是肉多的,一看就知道是莫大郎偏心她,特意给她的。谷雨心中很是欢喜,她先吮了一口肉汁,肉汁鲜甜,没有膻味,咬一口包子,包子皮薄松软,肉馅鲜嫩多汁,夹杂着大葱,很好地去除了膻味,还能增添香气。

    可能是她太久没吃过这么肉香四溢的食物了,反正谷雨觉得这半个肉包子是她吃过最好吃的包子了。古代生活不易,但食物用料非常足,有与现代不同的质朴与热情。虽然生活饮食有诸多不便,但谷雨也慢慢适应了些,能感受到古代生活美好的一面了。她依然想念现代的生活和家人,但已经能够把想念放在心底好好地过好古代的日子了。

    谷雨小口小口地吃着包子,其他小孩也十分珍惜,舍不得让肉汁流出一点儿。倒是莫大郎和莫二郎几口就吃完了,看着几个孩子吃,心里头不太好受。

    从前家里日子过的还不错,但自前年莫林山出事以来,家中日子就不好过了。没想到去年又遇洪涝,更是雪上加霜。家中没了积蓄,还没粮食,能让孩子有稀粥吃就已经算不错了,哪里还能买包子?也就这会子能买半个包子解解馋,后面还是得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如果今年夏收没问题,他们才算是熬过去了。

    莫大郎看着孩子小鸡啄米似地吃包子的几人,对莫二郎道:“二弟,你看着几个孩子,我先去粮铺问一下价。到时候回来找你。”说完就起身出去了。待几个小孩终于从包子的诱惑中回神时,就只见到莫二郎,有些惊讶地四处张望。莫明仁最沉不住气,问道:“小叔,我爹去哪了呀?”

    莫二郎不是爱逗人的性子,直接回道:“你爹去粮铺了,待会儿就回来哈。”说着安抚地朝莫明仁一笑。莫明仁还真不慌,毕竟阿兄阿姊都在呢,何况还有小叔,他肯定不会丢。

    没等一会儿,莫大郎就回来了。逋一到,莫二郎就忙问粮价有没有降下来。谷雨看着莫大郎脸色松快,心里隐隐有了猜测。果然,莫大郎道:“降价啦,稻米现在是二十文一斤,粗面也降到十三文了。”说完,他又凑到莫二郎边上,小声道:“我打听过了,父母官前段时间找粮商谈了,压着粮商把价格降下来了。听说过段时间还会从其它地方调粮过来,粮价还得降。咱先不急着买粮了。”

    莫二郎听后,心中大喜,感觉身上的担子都轻了许多,恨不能现在就到县衙门口跪谢大人。莫大郎心中的欢喜也不亚于莫二郎,却不赞同莫二郎的做法,他道:“你这憨货,里正还没说,就证明是小道消息,你这大喇喇地去县衙磕头,岂不是让大人难做?不如等里正说了,由里正牵头给大人拜谢,岂不是更加妥当?”

    莫二郎一听,摸了摸脑袋,道:“还是大哥聪明,就按大哥说的办。”谷雨在心中也连连点头,幸亏莫大郎阻止了,这冒失失地过去,到底是感谢还是逼迫县令调粮,就不是莫二郎说了算了。

    至于莫大郎打听到的消息,谷雨想了想,也大概猜到是谁传的了。这事儿肯定不是粮商干的,他们是吃饱了撑的才会干这种对自己百害而无一利的事,那就应该是县令授意的。没有县令点头,她可不相信这消息能传的出来,被莫大郎打听到。县令这样做既能安抚群众,博得民心,又能震慑粮商,警告他们见好就收,真真是一石二鸟。不过县令确实做了实事的,名望双收也就理所应当了。

    谷雨把思绪抛开,众人也打算去肉铺切点肉就回去了。谷雨趁着还没出发,一把拉住莫二郎道:“爹爹,你能给我买点石膏吗?我想要做点东西。”莫二郎一听,没多犹豫就答应了。本来这次谷雨就是大功臣,满足她一点小要求还是没问题的。只是,石膏的话,莫二郎想了想道:“石膏在医馆才有的卖,你人小,跑来跑去累得慌,爹去给你买吧。”

    谷雨一听也反应过来了,她本以为是在杂货铺的,却不想这时代石膏是用作药材。不过,想也是,就是在现代,石膏也还能做药材使用的,只是她见得少了,没有反映过来。她对莫二郎点了点头,小声道:“爹,这东西我有大用,你买多些回来。”莫二郎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想说什么,但想到谷雨的聪慧和能力,最后还是没说,点点头表示知道了。

    莫二郎跟莫大郎打了声招呼,让莫大郎帮他割上两斤肉,数出铜板递给了谷雨来付钱。约好在城门口汇合,就穿进小巷,眨眼就不见了踪影。莫大郎则带着几个小孩慢悠悠地往肉铺去,待买好肉还没到城门口,就遇上了莫二郎。

    众人便高高兴兴地回家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