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龙兴衰录
繁体版

第二十二章 天罡禹步

    正纳闷武师父好像知道自己身世,却听他转而问起自己的功夫来,杨林想了想,便问道:“师父,您开始时所教的心法叫什么名字?”

    “那日只教了你入定法门,却并未与你详说这门心法。”弘武转头对杨林道:“你且听好,此门功法叫《妙行真如心法》,一共百字,又称《百字决》,是五十年前一位高僧根据佛经之载所创的一门内功心法,讲究外先离相而内后自照,以不可思议之行,成就佛道。”

    杨林不解,又问道:“那这门心法是入门心法还是绝顶心法?”

    弘武笑道:“你管他是入门的还是绝顶的?踏踏实实去修练就行了。就好比你怀中的窝头,吃起来又酸涩粗糙难以下咽,哪有那精面馒头劲道香甜?先不管哪个更好吃,只要在现在能填饱肚子,就是好东西。”又点了点头道:“你师祖曾说过‘于小事处,亦可得道。’说的就是再小的事情,只要能精益求精,亦可得康庄大道。”

    见杨林一脸疑色,弘武瞪了瞪眼,骂道:“你小子别打岔,别老问为什么,先说你能做什么。”见自己语气重了,又和声道:“当日只教了你入定,却未教起后面如何培植元气。你且记好这百字心决:心元常自在,性本水至清。真如唯实相,内照不动心……自行亦自修,直了见妙行。”

    见杨林正在用心铭记,弘武就不再言语。

    没有几步,却听到杨林开口:“师父,我全都记下了,不过我还有一个问题?”

    弘武停下脚步,转身道:“你说。”

    “师父,您先前未曾教我如何培植真气,但我依那两鼎上的功法练习,觉得体内真气已然有所壮大。”

    看着师父一脸的不相信,杨林又道:“师父,还记得那晚文师父劝我不要心急的事情吗?那时我凭先天元气还完全出不了丹田,可是这两日我按照鼎上的功法练去,能感觉到真气可出下丹田了,只是还到不了会阴。”

    弘武诧异起来,好像又想起什么来,便收了笑容对着杨林道:“走,找师祖去!”

    于是二人不再啰嗦,各自加快了脚步。

    化缘二人组回到了队伍时,释源坐在一旁念经,弘文正在指点秋林和乔夏两人武学疑问。

    待弘武分好了讨来的饭食,对着弘文使了使眼色,让他把三个徒儿领到一边进食,自己却揣着两个馒头走向释源身边坐下来,便就着汤水啃起了馒头。

    等释源吃好了饭,弘武朝四面瞅了瞅后,对着释源道:“师父,刚刚和杨林在回来的路上闲谈,让我想起来一个问题。”

    见释源点头示意自己说下去,弘武便接道:“若当日杨林依照那两鼎上的图案所示,碰巧练对了鼎上的功法,让生成的真气冲破其体内旧伤经络,那真气得何等大的体量才能破堤重建?可为何现在他体内真气才刚只能出得了丹田?”

    对于正常的习武者来说,刚练了两日,便有真气能冲出丹田,已经算骨骼清奇天赋异禀了。可要想冲破破损经络,那也得需要大量的真气才行。江湖上能以真气自绝脉经自废武功的,也得是个高手,得运起足够多的真气才能完成,而初学者是不可能有这么多的真气,能做到如此的。

    听到弘武的疑问,释源也陷入了沉思,抬头看着三个徒孙,只见他们水足饭饱后开始嬉闹,便对杨林招了招手,叫道:“杨林,你过来一下。”

    听见师祖的召唤,杨林便走了过来。见释源已吃好饭,身旁放着一筷一碗,杨林便要腰身捡起碗筷,准备清洗。

    却听到释源说:“不必,留我自己来。”

    又见师祖拍了拍身旁土地,听其道:“你过来坐下。”

    于是杨林便坐到了释源的身边。

    释源问:“吃饱了吗?”

    杨林笑道:“这次讨的饭多,吃得饱饱的。”

    释源则微微笑了笑,道:“好孩子,你再回忆一下那日洞里梦中之事。”

    杨林虽然纳闷,但既然师祖吩咐了,也就再一次讲述了梦中经历。

    等到杨林又讲完了一遍,释源摸起下巴开始沉思:“高山大川、江河海湖、雷霆雨露,草木荣枯……”见始终不得解,又闭上眼睛在头脑中开始搜刮经典。

    就这样过了一会,释源张开眼睛道:“难道是禹步?”又向杨林问道:“听你武师父说,你觉得近日自己真气有所增长?”

    杨林答道:“这两日我入定后,去冥想鼎上的图案,自我感觉真气有所增加,先前真气出不了丹田,现在已经能快到会阴了。”

    释源又问:“你练功时是坐还是站?”

    杨林道:“按照武师父教的,结跏趺坐。”

    释源点点头,道:“你日后在方便之时,也可以试试站立练功,辅之踏起禹步。”

    “何谓禹步?”

    释源笑道:“我也不能确定,可能如同那方鼎上所刻图案里那人的举手投足之状。”

    见杨林面露疑问,释源又道:“不过既然你武师父教你的,你能行之有效,今后也可按照你武师父教授的去做。两种法门,或有区别,但只要殊途同归,可并行不悖,你不必拘泥于一法。”

    杨林称是。

    收拾完毕,众人继续上路。走了一会,弘武问道:“秋林,景泉,你们习武已有四年,可记得如何化气为力?”

    秋林知道这不仅是在考较,沉思片刻后,便回道:“当初师父教导咱们佛教有五神通一说,其中之一就是‘漏尽通’。”

    秋林又转头看向了下杨林,便念道:“有前辈高僧依《楞严经》火光三昧法门,可化气为力。传有口诀:欲成漏尽金刚体,定照莫离先天气。观遍百转通经络,化成力士伏邪魔。”

    说完秋林又望向弘武,哀怨道:“武师父,这个口诀我背的滚瓜烂熟,道理都懂,可真气最终如同临于门前,却推不开那扇门,力始终不得而出。”

    弘武笑了笑:“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有些事情,道不道,名不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还要靠你们自己参悟。况且若火候不到,你也推不开那扇门。”

    杨林在一旁听着秋林和弘武的对话,觉得武师父可能别有深意,暗暗记下了刚才秋林所说化气为力的口诀。虽然目前自己真气仅仅出了下丹田,还远未到真气化力的程度。但磨刀不误砍柴工,权当试练小周天。

    而在另一处,泗水县令郝全应突然对捕鱼起了兴趣,带着两个跟班沿着泗水河向西,一路上遇到渔夫就向他们打听如何捕鱼,聊的兴致上来时,还递上美食佳酿,又悲悯起近日来的接连天灾,宣导起天后对泗水恩赏和关照。反正接下来几日,也不知和多少个渔夫喝了多少醉酒,叙了多少畅言,总之亲民的形象,深入渔民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