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神明的我只锤奇观
繁体版

第448章 太易神教的新架构

    太易历56年1月10日。

    不同于东部王国的愁云惨淡,路易正意气风发地在自己的宫廷里接受国内各个大领主的觐见。

    值得一提的是,西部王国已经没有总主教、大主教以及主教了。

    这些圣源教会时代的遗留物,在太易神的信仰遍布整个西部王国之后直接消亡。

    他们中的少部分对圣源信仰坚定者直接逃离了西部王国,前往了上、下盛威王国或者帝国直辖领。

    但大多数原本圣源教会的圣职者们都选择了留在当地。

    中上层的圣职者舍不得西部王国的偌大基业,舍不得积攒数十载的庞大财富,而下层的圣职者则是舍不得离开自己的家乡。

    得益于圣枪帝国圣职者的世俗化,许多圣职者如同贵族一般代代传承,在教区所在地与贵族们拥有盘根错节的关系。

    他们希望借着这一层关系保障自己的地位。

    信仰圣源是信仰,信仰太易神也是信仰嘛!

    大不了等以后帝国收复西部王国后再改信就好了!

    但太易王国可不买账,这些对待信仰完全不虔诚的圣职者,根本就难入先知的眼。

    等待他们的是棕熊骑士们的抄家,绝大多数主教及以上的圣职者都没有幸免。

    抄家获得的庞大财富,太易王国拿走了五成,剩下五成留给了路易。

    对于这个结果,路易很是满意。

    他是没有能力抄这些如同大贵族一样的高层圣职者的家的,但太易王国就不一样了。

    人家跟这些人完全不熟,抄家起来一点没有心理压力。

    大量的金币、银币、古董、珠宝被查抄,藏匿的农奴也被官方接收,教区所占据的土地直接充作了王室的直辖领。

    在太易王国的全力帮助下,路易对西部王国的掌控达到了一个空前的程度。

    得益于先知认可了他在西部王国的统治,无论是王国北部还是南部的贵族,都再度向路易宣誓效忠。

    他们效忠的,不是圣枪帝国时代的暴君路易,他们效忠的是信仰太易神的贤君路易。

    路易的皈依,对太易神教以及太易王国而言非常的重要,因此他们也不吝啬对路易的推崇。

    此战对西部王国内部的政治格局有着巨大的改变。

    北部那一帮与诺斯人暗通曲款的贵族,因为索兰神信仰的缘故,一部分被迫跟随诺斯人北上。

    同时这个地区最后被太易神的力量覆盖,且有着索兰神残留影响力的阻碍,是整个西部王国信徒转化效率最低的地区。

    没有太易神的信仰,自然也不会受到太易神教的庇佑。

    太易王国对这个地区的居民转化为太易神信徒很有兴趣,但这个兴趣仅仅针对底层的农奴、自由民、商人等,对于占绝对少数的贵族而言并没有太大的想法。

    这就给了路易自由发挥的空间。

    沿海地区的大贵族们信仰了索兰神后还不跑路的,自然被路易率领大军轻易荡平。

    等着他逛完一圈返回王都,北方已经没有强大的贵族了。

    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地区都成为了王室的直辖领地。

    每天都有数不清的贵族在路易的面前晃悠,渴望得到他的赏识成为一名宫廷贵族。

    这段日子,路易心里别提多舒心了。

    只是舍弃了对圣源的信仰,自己立马从一个叛乱四起,难以坐稳王位的国王成为了西部王国有史以来最为强势的国王。

    美中不足的是,南部的叛军很好的保留了下来。

    棕熊骑士自南向北,很是清理了一些贵族。

    但大多数都是男爵级别的,伯爵级别至今只折损了3个,而这3个里面有1个的家族还直接投降了棕熊骑士,损失并非很严重。

    由于南部联军当时正与棕熊骑士交战的缘故,他们被顾易重点照顾了,近乎所有人都被转化为了顾易的信徒,包括自帝国支援而来的军队。

    也因此,路易难以对南部的叛军下手。

    国家还是要运作下去的,如今宫廷之内除了路易的亲信就是南方的贵族。

    而南方贵族中,实力最为雄厚的便是静河公爵了。

    熊霸天代表太易王国认可了静河公爵,静河公爵也一跃成为了太易王国在西部王国的二号代言人。

    路易不得已必须与静河公爵妥协。

    为了加强王室的力量,最为合理的方式便是联姻。

    路易迎娶了静河公爵的女儿。

    他原本是想要和太易王国联姻的,奈何龙居还没有一个孩子,他想联姻也没有对象。

    而圣枪帝国早已视西部王国为叛逆,洛泰尔三世宣布对路易进行绝罚。

    不承认路易王位的合法性,不承认路易身上的圣皇帝血脉,任何信仰圣枪圣源、效忠圣皇帝的贵族都可以取路易而代之。

    可想而知,路易根本不可能与其他圣枪帝国的贵族联姻。

    所幸如今西部王国境内太易神的信徒才是正统,没有人生出信仰圣源取路易而代之的念头。

    太易王国可在旁边看着呢!

    路易已经快要29岁了,此前一直过得朝不保夕,也找不到合适的、愿意与他联姻的贵族,也就暂时搁置了自己的婚事。

    如今终于安定了下来,是时候考虑自己的终身大事了。

    静河公爵的女儿青春靓丽,外貌符合路易的审美,而且已经皈依了太易神的怀抱。

    这样的女孩,路易很是满意。

    政治联姻,能绑定静河公爵这样一个实力派就已经是很好的事情了。

    料想路易的大婚已经提上了日程。

    这是战后的第一次宫廷议会,主要的目的并不是谈论国家未来的发展,而是进行分赃。

    路易作为国王,也将是这次分赃的主裁判。

    这一次,路易终于享受到了一位强大的君主应该享受到的一切。

    宫廷之外,先知正在望着蔚蓝的天空。

    龙居已经回去了,他是太易王国的王,在西部王国还是有些碍眼了。

    但先知留了下来。

    太易神的信仰已经在整个西部王国传播,身为太易神教的领

    袖,先知自然要亲临一线。

    这里除了他,也没有能够挑大头的祭司了。

    太易神的信仰此前因为圣源的缘故,在西部王国传播的并不顺利,太易神教在这些地区的传播也以渗透为主。

    存在的神职者都是传教士,缺乏祭司、大祭司、主祭这样重量级的人物。

    至于为什么不启用原本圣源的圣职者,那自然是因为先知不信任他们。

    已经腐化了的,还背弃过信仰的圣职者,不配成为太易神的神职者。

    同时他也不放心路易。

    太易神的信仰,必然要在王权之上。

    太易神教可以不去干涉王权,但一定要凌驾于所有的王国,乃至可能出现的帝国之上。

    无论是对路易,还是对龙居。

    路易原本也是想要插手西部王国的宗教事务的。

    毕竟他的父亲是圣皇帝,他虽然皈依了太易神,承诺将来只做皇帝不做圣皇帝,可他骨子里还是想要成为圣皇帝的。

    甚至这种想法在内心更强烈了。

    太易神,可是真实的神明,会回应信徒呼唤的神明。

    成为圣皇帝,就成为了太易神在人间唯一的代言人。

    这种诱惑不可谓不大。

    他的想法,自然是瞒不过先知的眼睛。

    身为太易族的先知,他拥有着看透太易族人所思所想的能力。

    虽然比不过顾易的全知,但也能模糊感知到对方的念头,尤其是在顾易悄悄给他开放权限的情况下。

    路易想要插手的念头直接被先知给打断。

    路易对先知毫无办法,甚至他本身也对先知充满了敬畏。

    那是来自于灵魂底层的敬畏,先知对于太易族而言,可以算得上是半个神明了。

    神明的力量令他即便是已到了老年,也依旧拥有着年轻的身体以及精力。

    只要太易神的信仰之力供应充足,他还能活得更久。

    面对着西部王国的局势,先知有些纠结。

    原本还觉得太易王国的神职者占总人口的比例太多了,没想到算上西部王国之后神职者完全不够用。

    先知已经决定回去就重启大量培养神职者的计划。

    不过培养一个合格的神职者,需要从小开始至少培养十年,对于太易神教现在掌控西部王国而言有些来不及了。

    只能从太易王国抽调神职者了。

    于是太易王国的神职者们喜提升职。

    祭司升为大祭司,大祭司升为主祭。

    祭司是一个区域太易神教负责人,如圆湖城、山中湖城、大原湖城的神殿内各设有一个祭司。

    祭司之上为大祭司,为一个地区的太易神教负责人,三湖地区在大原湖城设有一个大祭司,统管该地区的所有祭司。

    除了统管地区宗教事物太易神教神职者称为大祭司外,狩猎神庙周围的职业神殿的负责人也被称为大祭司,不过这种大祭司只是名誉性质的,没有前者权力大。

    而大祭司之上则是主祭了。

    主祭目前只有狩猎神庙以及神谕所内各有一个主祭,主要负责的是各自所在奇观的管理。

    其中神谕所的主祭还是先知的副手。

    “我神的信仰,目前只在城市之中有着专人管理,在更下一级的村庄之中有所缺失。”先知开始思考起太易神教的组织架构。

    太易王国的村庄很多,这些村庄都不是太易王国规划出来的村庄。

    他们全是靠着源源不断的开荒者开出来的良田。

    尽管太易王国的土地丰饶,地广人稀,但这些土地并不意味着就适宜居住了。

    野兽不是问题,因为它们不会主动危害太易族人,问题是树林。

    茂密的树丛开荒者们开荒最大的障碍物。

    也因此,太易王国将绝大多数移民都赶去开荒,通过这种方式不耗费王国的精力便能开垦出大量的良田。

    而这些土地,都是要向王国交税的。

    缴纳一半的收获,这些移民还会感恩戴德地念着王国的好。

    因为剩下的收获,都是自己的了,不会有人再来征收,也不会有人来抢。

    也因此,当一个村庄的人口繁育够多后,他们会自发的扩散出去继续开荒,太易王国的村庄数量每年都有着明显的变化。

    王国并没有对其进行深度的管理。

    因为这样的模式是被验证过的,有效的快速增长人口的模式。

    城市的人口数量很多,可城市的人口对于繁衍下一代的欲望并没有那么强烈。

    他们不会无止境地生孩子,一般生育3个就会停止生育。

    城市之中有5个孩子的都是凤毛麟角般的存在了。

    太易王国的人口数量太少了,资源反倒是有些过剩。

    因此,只是每个城市的税务司中的司员们会组织巡税队,每年在城市所在区域进行巡查,收取各个村庄的税收。

    先知敏锐地察觉到,这些村庄现在虽然重要性不大,但今后将会是太易王国重要的组成部分。

    新的城市将在这些村庄之中诞生。

    城市将会孕育强大的生产力,而周围的村庄将会为城市孕育大量的人口。

    现在是因为大家都是新移民,对于环境都还很陌生,对于信仰都很虔诚,因此没有任何异常出现。

    但将来呢?

    先知必须提前布局,将最基层的信仰牢牢把握在太易神教手中。

    “祭司之下,设置司教,每个大聚居点都设置一个。”先知心头,太易神教的新架构逐渐变得清晰。

    信徒—见习牧师—牧师—助教—司教—助祭—祭司—大祭司—主祭—先知。

    信徒即使王国的国民亦是太易神都子民,他们的信仰理应由太易神教管理。

    见习牧师则是信徒之中信仰虔诚之人,他们将能够得到系统性的神学培养。

    牧师则是完照地进行了神学修行后的职业者,是太易神教的基层力量。

    助教是为向信徒、见习牧师传授神学之人,是司教的副手,村庄中宗教事务的管理者。

    司教负责大聚居点及周围村庄的太

    易神教事务,管理助教。

    助祭则是祭司的副手,主要是负责城市中宗教事务。

    祭司为一片区域的太易神教领袖。

    大祭司为一个地区的太易神教领袖。

    主祭则是一个王国的太易神教领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