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神明的我只锤奇观
繁体版

第九十五章 神不在的大庆日

    【神明降临之后第四年。】

    【神明消失之后第一年。】

    太易族诞生了许多的新生儿,无论是城内还是城外。

    在狩猎神庙这一伟大奇观的效果下,即使是海盐城的土地粮食产量也得到了极大地提升。

    更不用说太易城和火龙城了。

    农民们建立起了自己的粮仓,并且迅速地将粮仓填满。

    多余的粮食就带到各个城市中的市场进行售卖。

    城中的居民也需要粮食。

    城市发给工匠的抵扣三枚贝币的粮食仅够维持一人的生计,可他们也成家立业,生了孩子。

    这就需要购买粮食了。

    农民的粮食价格比官方更便宜。

    1贝币只能买1标准陶罐的官方粮食,却可以在市场买到农民出售的1标准陶罐加上1-3标准陶壶的粮食。

    他们自然乐得购买。

    相应的,在海之子的帮助下,贝币的数量足够进行流通,各个城市也向工匠们发放足额的工钱了。

    运输车已经投入使用。

    这种四个轮子的车运输起重物来特别的方便,如今已经成为各个城市之间运输物资的重要工具。

    太易族对于道路的需求前所未有的高涨。

    一块又一块花岗石自采石场中运出,被牛头人们铺设在采石场到太易城之间。

    因为各个城市土地产出不同,火龙城的粮食价格最为便宜,海盐城的粮食价格最贵。

    火龙城中。

    海盐带着一批工匠帮助火峰雕刻火龙城的纪念碑。

    火龙城的副市长,兼任税务司、监管司、仲裁司、戒律司、发展司司长的劳瓦正在视察。

    “嗯,要把我雕得大一点!”

    “火峰要在正中间!”

    “对了,要把我神放在最高的地方!”

    劳瓦指挥着工匠们雕刻,让工匠们不胜其烦。

    “劳瓦副市长,纪念碑是火龙城的纪念碑,不是您和市长的纪念碑!”海盐忍无可忍地训斥了她一顿。

    海盐在太易族中也算是德高望重的一人,劳瓦只得蔫不拉唧地趴在地上。

    “早知道就不喊你们来了。”她小声嘀咕道。

    可惜火龙城没有自己的石雕工匠,只能从太易城和海盐城借人。

    海盐城正好要从火龙城运输一批粮食回去,正好便带来工匠来帮忙。

    火峰去了太易城中,商量着畜牧场在火龙城的初步安置方案。

    猎头鸡的养殖已经成熟,正是在火龙城开设新养殖场时候。

    不过猎头鸡排泄的粪便很多,需要提早准备一個制肥厂,简单地将粪便收集起来制成天然废料。

    既可以减少粪便的污染,也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

    火峰便是去找太易城借一些养殖以及制肥的工匠。

    劳瓦望着纪念碑,又想起了她的那些族人。

    但凡她的族人们争气点,这个纪念碑也不会要从海盐城找人来修了。

    不过她不知道的是,无论是谁来修,都不可能修建成个人主题的纪念碑。

    这完全与城市纪念碑的目的背道而驰了,即使建成了也不会产生纪念碑的效果。

    最终只能推倒重建。

    这就跟太易神殿里供奉的是太易神一个道理,城市纪念碑纪念的是为这座城市发展作出贡献的所有人。

    今天正好是大庆日,火龙城中最热闹的时候。

    农民们将自己种植的粮食以及水果都带到了火龙城,此时正在市场上叫卖。

    “1陶罐3陶壶毛草籽换贝币啦!”

    “1陶罐4陶壶毛草籽换1贝币啦!”

    “1陶罐5陶壶毛草籽换1贝币啦!”

    市场之上,叫卖之声不绝于耳。

    其中有两个商贩较上劲来,卖得一个比一个便宜。

    “你是不是来找茬的?”

    “就准你降价,不许我降价?”

    “我看你就是欠打!”

    两人说着便扭打在了一起,很快便被巡逻的熔岩亚龙给抓了起来。

    这样的一幕在火龙城中屡见不鲜。

    这一季度粮食大丰收,尤其是光明山上的火龙城,农民们的粮仓堆都堆不下了,只得如此甩卖。

    海盐城的工匠们非常的眼馋。

    这样的粮食在海盐城中,1贝币可能就只买得到1罐1壶,哪像火龙城一样。

    海盐城的农民或许是三座城市之中最少的。

    而海洋之中的物产又不受狩猎神庙的加成,渔民的收获没有提升。

    这就造就了海盐城粮食价格最高的现状。

    “要是我从这里运回去一批粮食的话,那不就赚翻了!”不止一名工匠这样想着。

    他们并不缺贝币,缺的只是一辆运输车。

    运输车自问世以来也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可却仍然供不应求。

    单纯的木质车轮制作起来简单,只需要选取合适的木材即可。

    但这种木质车轮磨耗得却很快。

    好在海盐市长改进了车轮。

    通过在木质车轮外表包裹一层青铜来减小损耗。

    他们看着海盐城带来的那些运输车,如今它们已经装满了粮食。

    它们已经是第四代的运输车了,拥有大大的车轮。

    按照最初制作车轮的方式,需要很大直径的木头。

    这些木头很难找,且先知要求要尽可能地保存这样的大树。

    因此海盐市长再次改进了它,寻找合适尺寸的木头做成一个扁圆柱形的核,再在圆柱体的表面插上等长的木头。

    在这些木头间以皮革和具有韧性的树根、草根固定在核上,最后再在外层裹上一层青铜。

    若是拥有一辆运输车就好了!

    工匠们想着。

    若是这么一车运回去,少说也是几十枚贝币。

    扣除购买所花的贝币,也能够赚上10枚贝币,顶得上一个月的工钱了!

    可惜这种运输车生产的速度极慢,如今也只能供应三座城市的所需。

    市场上也有卖的,不过一辆足足要卖200贝币。

    那可是20个月不吃不喝才能攒下的数量啊!

    “要不我们10个人凑钱买一辆运输车吧?”有人提议到。

    海盐城的工匠们大多来自旧海之城,彼此之间也算相熟。

    其中自然也有关系好的。

    “我觉得可以,一人出20贝币还是容易的!”

    “那最后怎么分呢?”

    有人提出疑惑。

    “10枚贝币分一次,少于10枚就都存在我这里,等凑满了再分?”

    他们之中最有威望的人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