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成了亡国公主的榜一大哥
繁体版

第81章 海晏河清,三郡承平

    吕布正在气头上,忽然士兵来报,高顺派人赍书而来。

    接过信来一看之下,吕布更是怒火中烧,将手中的信撕了个粉碎。

    “背主之奴!想来赚我不成!”

    说罢,腰间佩剑拔出,剑光闪过,送信之人的耳朵已经被吕布削了下来。

    “本应斩你,现饶你一命回去送信,告诉高顺,我必杀他!”

    送心兵士完全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他好不容易在高顺的保护之下杀出来送信,可结果竟然是这个样子!

    看着脸上全是鲜血,耳朵被削下来的士兵,那一瞬间,高顺第一次体会到怒极的感觉。

    怎么会这样!

    魏续!

    往日种种浮上心头,高顺已经大致猜出来发生了什么。

    “将军!吕布欺人太甚!不若投降孙仁先杀魏续再攻吕布!”

    麾下将士个个义愤填膺。

    他们在这里拼死拼活阻拦敌军,可是吕布和魏续竟然如此对待他们。

    另一边,孙尚香也已经发现高顺营寨之中的情况了。

    “何人替吾前去劝降!”终于等到这一天了。

    “吾愿往!”虞翻主动请命,径直往高顺寨中。

    高顺本欲杀身成仁,战死沙场。

    可是虞翻转述孙尚香的一句话彻底让他破防了。

    “我家主公让我告诉将军:先前书信,更无一句妄言,此次前来非为广陵,实为将军!”

    “若将军愿降,我家主公即可撤军返回江东!”

    当然要走了,就算高顺不归降,孙尚香也该走了。

    吕布虽然兵少,但如果继续打下去,谁胜谁负还真不好说。

    更何况,如果再不走的话,小沛那边,刘备怕是要撑不住了。

    孙尚香和子瑜可没有成袁术之美的想法。

    高顺感念孙尚香厚待,遂献降书。

    得之高顺终于归降,孙尚香大喜过望。

    亲自步行到寨前迎接高顺。

    安抚降卒罢,孙尚香也不拖拉,直接下令撤军回江东。

    至于袁术那边,只是让人送信,说吕布勇武,急难攻克,粮草不继,所以撤军。

    广陵之战,至此宣告结束。

    而丹阳之战也已经结束。

    失去了城池,又遭潘璋、董袭、步骘三路大军围攻,毛甘哪里抵挡的住。

    连战连败。

    但他终究还是冲破了重围率领残部逃走了。

    而他之所以能逃走,是步骘专门让潘璋等人放走的。

    “将他向豫章郡的方向驱赶,整顿兵马,追上去!”

    这不是孙尚香的命令,也不是子瑜锦囊妙计上的内容。

    这是步骘和顾雍、潘璋等人商议之后的决定。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此乃天赐良机,若是错过追悔莫及!”

    的确是天赐良机。

    合情合理进入豫章郡的机会。

    正所谓出师需有名,无名之师,不可长久。

    为了剿灭豫章山越宗部彭绮、尤突,太史慈已经进入豫章郡。

    但跨界征讨,总归是不合规矩,这个名义不够稳定。

    而现在,再加上追剿毛甘这個名义,足以出师有名。

    他们也不需要攻城略地,只需要在豫章郡境内站稳脚跟就可以。

    原本孙尚香是不想插手豫章郡的,可是有人非逼着他们插手。

    既然如今来都来了,像赶他们走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孙尚香率‘败军’返回之日,百姓皆箪食壶浆,于路两旁迎接!

    这可给孙尚香整不会了。

    百姓迎接,遮道而拜之类的场景孙尚香也经历过。

    当年孙尚香初得丹阳,从秣陵前往宛陵的过程中,因为约束军纪,秋毫无犯。

    所过之处,当地土人都主动赍牛到寨中劳军。

    比及抵达宛陵城外,更是有百姓于城外迎接,遮道而败。

    虽然经历过,但再次见到这种情况,孙尚香还是有些懵逼。

    因为她这是败军啊!

    凯旋之师,这种情况算是正常,怎么败军还有人迎接啊。

    孙尚香经历过类似的情况,可是高顺没有经历过啊!

    看着路旁自发前来劳军迎接的百姓,这一刻,高顺体验到了前所未有的感觉。

    孙尚香很快就明白发生了什么。

    原来丹阳之战后。

    会稽郡原本蠢蠢欲动的山越宗部黄乱和潘临都是庆幸不已。

    他们万分庆幸自己没动手。

    本以为毛甘、金奇、费栈联手,再加上太史慈越界征讨丹阳空虚,定然能有所作为。

    可是没成想,这么快就被战败了。

    三大宗部,除了毛甘率残部逃跑,金奇和费栈都被枭首悬于宛陵之门。

    黄乱和潘临惊骇欲绝。

    毛甘都被如此轻而易举的剿灭,更何况是他们了。

    “不如早降,若等大军压境,悔之万矣!”

    两人一番商议之下,索性主动向祖茂献降书,出山投降。

    至此,九大宗部除了豫章郡的宗部外,尽皆平定!

    江东群贼尽皆震肃。

    山中贼寇隐没不出;江上水匪棹橹不摇。

    海晏河清,三郡承平!

    张昭等人见此情形,立刻抓住这个机会颂扬孙尚香厚德仁信。

    在他们的引导下,民心大附!

    人人颂德;户户赞功!

    这才有了如今的局面。

    孙尚香大喜,终于明白子瑜为什么让她‘内事不决问张昭’了。

    在政务内事方面,张昭当真是治国贤臣!

    返回吴城,孙尚香第一时间对一众将校进行封赏。

    虽然从表面上看,此次广陵之战是败了,但对孙尚香来说是一场胜利。

    既然打了胜仗,当然要封赏了。

    封赏完一众将校后,孙尚香再封高顺为别部司马。

    并且给了他随意抽调三郡之兵的特权让他训练。

    凡孙尚香麾下之兵,治下之臣,只要高顺看得上,都可以选入本部。

    别说普通士卒和伍长、什长了,就算是一曲之军侯,一部之司马也可以不经孙尚香同意,选入本部进行训练!

    更有甚者,就算高顺看重了一营之校尉,孙尚香也尽可能的满足他!

    其它方面,比如盔甲战具、马匹财帛等等,更是予取予求,让张昭全力配合要多少给多少!

    这简直是莫大的信任和权利!

    如果是有政治头脑的人,这个权利足以给他谋取到难以想象的声威,甚至可以借此在军中培养自己的亲信。

    但高顺完全没有往这方面想。

    他是军人。

    纯粹的军人!

    “主公如此厚待,顺必不负所托!”

    至此,高顺彻底归心。

    孙尚香的天命吴书上也终于出现了高顺传。

    看着高顺的传记,孙尚香大喜过望,只是无人分享这份喜悦。

    “七月二十三……阿哥……还有一百一十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