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成了亡国公主的榜一大哥
繁体版

第70章 忽悠,接着忽悠

    孙静此计不可谓不毒。

    不过他不知道的是,这一切尽在孙尚香的掌握之中。

    吴城,孙尚香摈退左右,打开了第一个锦囊。

    三条锦囊妙计,子瑜当时都交待了打开的时间。

    子瑜离开半月后打开第一个;抵达广陵郡安营扎寨之后打开第二个;来年七月二十三打开第三个。

    现在正是打开第一个的时候。

    哪怕早有心理准备,哪怕已经经历过这么多的事情,哪怕早就对子瑜的手段谋略见怪不怪了,可这条锦囊妙计依旧让孙尚香为之咋舌。

    “不愧天品天命,不愧阿哥耗费精神,此计当真是神鬼莫测!”孙尚香感叹道。

    “来人!”

    “喏!”

    “速去请步骘、潘璋、董袭、凌操、樊能、赵敷六人!”

    不多时,步骘六人先后而来。

    “接下来的命令不需要询问原由,也不得告知任何人,但且听令!”孙尚香开门见山的说道。

    她不能说原因,也必须要保证行动的绝密。

    否则的话,恐怕另生变故。

    步骘六人面面相觑,不明白孙尚香为什么忽然如此。

    “步骘!命你秘密前往芜湖城,持兵符接管芜湖守军!”

    孙尚香说着拿出一枚兵符来,步骘应了一声‘喏’赶忙上前接过。

    “董袭!命你前往黟县,持兵符接管黟县守军!”

    “喏!”

    “潘璋!命你前往大末县,持兵符调遣两千精兵,暂且屯兵开化县西北,待旌旗盔甲送到方可动身前往乌聊山。但见火起,即可前往歙县城池。”

    “喏!”

    “樊能、赵敷!命你二人押送粮草到黟县,但有敌袭,诈败而退,纵火烧粮!”

    “喏!”

    众人虽然心中百般不解,但孙尚香有言在先,他们也不敢私底下讨论,只是立刻按照孙尚香的命令行事。

    调兵遣将完毕,孙尚香又召来张纮,让他秘密制作旌旗盔甲等一应军器。

    孙尚香这边一切准备就绪,子瑜那边,也成功劝鲁肃归心。

    鲁肃之所以不愿意效力于袁术,是因为他法度废弛,不足以成大事。

    而孙尚香如今威名正盛,再加上一番交谈,鲁肃也被子瑜的才华所折服,自然接受了子瑜的盛情招揽。

    至此,两大都督归心,如今只需要子瑜带他们回江东就可以了。

    但想要回江东恐怕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

    这些天下来,子瑜也算是看出来了,袁术是铁了心的要留下自己。

    现在好吃好喝的招待自己,可如果自己强行要走,袁术恐怕是不会像曹操放关羽那样放自己离去。

    自己走都费劲,更别说带周瑜和鲁肃两人一起走了。

    不过子瑜倒也不着急。

    来年七月二十三,他自然有把握离开。

    子瑜当然不着急了,他这趟出使袁术有三大目的:招揽周瑜和鲁肃、卖破绽引孙静动手,还有最重要的弄死袁术。

    现在招揽周瑜和鲁肃完成了,孙静那边如果不出所料的话很快就会动手,可是弄死袁术这個最重要的目标现在只是刚刚开了个头而已,距离完成目标还差很远。

    别说袁术现在不放自己离开,就算是他赶自己,自己都不走。

    寿春城。

    当得知子瑜带回鲁肃,袁术顿感欣慰。

    子瑜走后,杨弘已经私下将‘为什么让子瑜去’的道理告诉了他。

    袁术当即再摆宴席为子瑜庆功,为鲁肃洗尘接风。

    虽然这不是什么大功劳,但无所谓了,袁术说是大功劳就是大功劳。

    “幸得子瑜,为吾说此贤者,若非子瑜,险失大贤!”

    袁术虽然口中说着‘大贤’但注意力很明显在子瑜身上,压根没怎么理会鲁肃。

    直到和子瑜聊了大半天,这才突然想起旁边的‘大贤’。

    “本意举卿出仕,未曾想害卿受此牢狱之灾,吾之过也!”

    袁术一句话将自己摘得干干净净的。

    鲁肃默然不语,只是拱手行了一礼。

    现在一副假惺惺不知道自己被抓捕入狱的样子,鲁肃相信他才怪。

    子瑜抚掌而笑,看着鲁肃说道:“子敬有所不知,吾观子敬之相,当有此牢狱之灾。”

    “本是天命,不可违也。”

    “且子敬此灾非同寻常,纵然不夭,亦大损于己!”

    “然将军以茂才为引,替子敬化大为小,变灾为煞。”

    “一饮一啄,莫非天定乎?”

    子瑜这一番话的意思很简单:你原本有大灾,因为袁术举你为茂才,所以化解了大灾难变成了如今的小煞。

    看似是为袁术解释,开解鲁肃,实际上,子瑜只是单纯的卖弄自己的相面之术。

    子瑜当然没有和鲁肃提前串口供了,他也没有告诉鲁肃自己的任何想法和计划。

    不是不相信鲁肃,实在是鲁肃乃忠厚之人,子瑜担心提前告诉他会弄巧成拙。

    如果只是单纯的卖弄相面之术当然没有任何的用处了,顶多袁术会感点兴趣而已。

    可是如果加上子瑜之前的布置,一切都就不一样了。

    听到子瑜的话,旁边的杨弘一愣,脑海中忽然想起了之前第一次见子瑜时候的场景。

    子瑜那略带惊讶的眼神,以及‘不太笃定,仔细看自己面相’的场景浮现在脑海中。

    “哦?子瑜还擅长相术?”杨弘问道。

    子瑜脸上带着谦逊的笑容:“略懂一二罢了。”

    相术当然不是飘渺虚妄之法。

    传闻名士许劭的天命就是和相术有关,所以极为擅长识人评鉴。

    许劭其定期举办的‘月旦评’也受人追捧,闻名遐迩,盛极一时。

    无论是谁,一经许劭品题,立刻身价百倍。

    袁术让子瑜遍相文武官僚:“子瑜何不效月旦之评,于此品题在坐众人?”

    “皆社稷之臣也!”

    “子瑜相吾若何?”袁术趁兴问道。

    “明公之贵,非吾能言也!”

    袁术再三追问,子瑜推脱不过只能回答道:辕门止戈,左耳闻乐;六七之兴,以土承火。

    众人不解其意。

    袁术欲问其详,子瑜只是回答道:“茫茫天数,不可预知,待后自验。”

    这当然是子瑜提前编好的。

    辕门止戈,既可以解释为‘袁’姓弄‘武’,又可以解释成吕布辕门射戟。

    这可是真正的预言,子瑜这个穿越者所知道的后事。

    如果这一条预言成真,袁术必然惊为天人,会对子瑜的卜筮之法深信不疑。

    不过说实话,子瑜也没有对辕门射戟抱太大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