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成了亡国公主的榜一大哥
繁体版

第19章 灭佛三辩

    听到子瑜连说三遍‘痴儿’,而且分明是在说自己,禅师顿时面有微愠。

    对方尚不及弱冠,竟然称自己为痴儿!

    不过他的佛法境界显然高深不少,心中佛经诵念间,愠怒已然消失。

    “居士何故发笑?”

    “所谓真经,乃寂空涅槃之究竟法门,可悟不可修,可意会不可言传,禅师不知真经,此谓痴!”

    “为得正果而修,以行制性,以律制心,此为求;有所求而修,此为贪!!”

    随着一个‘贪’字落下,子瑜猛的将手中的酒壶种种砸在台上,迸溅的酒水将旁边准备发放给善男信女的佛经打湿。

    “既贪且痴,此便是禅师所修之正果?若如此,不若焚了经书,方可了无牵挂!”

    “居士!”

    哪怕对方脾气再好,见到子瑜如此行为也终究是忍不住,怒喝一声。

    子瑜忽然笑了,在所有人的注视下摇摇晃晃向着禅师走去。

    ‘砰!’

    让所有人惊掉下巴的是,子瑜竟然二话不说,直接拿起桌上的拂尘重重的敲在对方的头上。

    “你!”禅师被子瑜这一下给打懵了,完全不明白对方为什么忽然如此。

    “狂徒安敢如此!”

    他一时间反应不过来,可是下方的沙弥们怒了,争先上台,就要捉拿子瑜。

    “退下,不可唐突居士。”

    就在这时,九镜塔中一道苍老的声音传来。

    听到拿到声音,所有人都停了下来不敢再上前半步。

    还有?

    子瑜越来越醉了,以至于眼前都出现重影了。

    只能勉强看到一位年逾古稀的僧人从九镜塔中走了出来。

    这怎么还没完了!

    打了小的,来了老的,打了老的,来了更老的。

    “尔等贪、痴、嗔三不善根生,居士当头一棒为汝净三毒,何敢唐突居士!”

    别人看不出来,但是老和尚却看得明明白白的。

    不知真经深意,是痴。

    为了得到正果而修行,是贪。

    遭当头一棒便怒,是嗔。

    佛教三毒算是占了个遍了。

    这一场辩经,输得彻彻底底啊。

    中年禅师立刻醒悟过来,赶忙站起身来,朝着子瑜双手合十行了一礼这才退到一边去。

    “老衲严佛调,敢问居士姓名,从何而来?”

    严佛调!

    听到这个名字,子瑜也是一惊。

    没想到对方竟然在这里!

    严佛调,汉人出家第一人、撰写经书第一人、翻译佛典第一人、修庙建寺第一人、境外传道第一人。

    不仅仅是子瑜,但凡知晓一些佛理,研读过佛经的,谁不知道严佛调之名。

    说他是当世佛法第一人也毫不为过!

    “严佛调大师!”

    “这位少年是何人?竟然引来大师和他辩经!”

    “此一辩,胜负且不论,此人怕是要名扬江东了!”

    ……

    辩经台这边的情况自然也引起了笮融的注意。

    他在九镜塔之中密切关注着这一切,不知道为什么,心中隐隐不安起来。

    以至于他周身笼罩的金色梵文都似风中之烛般变得明灭不定起来。

    笮融摇了摇头:“严师乃当世佛法第一,绝不可能输!”

    驱散心中的不安,笮融定下心来重新稳定住周身的梵文。

    那些梵文正是他举办百日浴佛最主要的原因。

    沐浴佛光,改天换命!

    笮融要借助佛光改变自己的天命,将自己的人品天命提升为地品天命!

    拥有人品天命,虽然已经是万中无一了,但笮融并不满足。

    修炼多年,终究只能达到气定归玄境界而已。

    对于普通人来说,气定归玄境界的修者已经恍若神明了。

    可也只能是三流武将而已。

    当年他跟随陶谦迎战黄巾贼寇,数次陷入绝境。

    也就是从那以后,他遍寻秘法,意图改换天命。

    笮融找到的办法当然就是佛门秘法。

    也正是为了改换天命,他不惜中饱私囊,贪没三郡财帛钱粮以广兴庙宇,举办浴佛盛会。

    下方辩经台上,最终的辩经即将开始。

    “晚辈琅琊诸葛瑾,字子瑜,本为琅琊人士,自曲阿远道而来。”

    子瑜话音刚落,下方众人都窃窃低语起来。

    “原来是琅琊诸葛氏子弟!”

    “诸葛子瑜,当为昔日泰山诸葛郡丞之子。”

    “诸葛家出了一位俊才啊!”

    ……

    众人都以为子瑜只是正常的自报家门,但他们不知道,辩经已经开始了。

    因为曲阿和秣陵虽然不同郡,但绝对算不得一个‘远’字。

    严佛调当然听懂了子瑜话里的意思:“是路远还是心远?”

    “心中无相,天涯既为咫尺。”

    “既然无相,何必登台辩经?”

    “若不登台,怎知无相。”

    从自报家门开始,严佛调三问,而子瑜三答。

    看似简简单单,但其实字字禅机。

    严佛调以路代指佛法,问子瑜既然通晓佛法,可曾入佛门。

    而子瑜的回答是路远、心中无相。

    简而言之就是:我研习佛经本是兴趣使然,研习之后发现没兴趣,现在登台之后更没兴趣了。

    三问三答,严佛调低眉垂首,静候子瑜诘问。

    他刚才的三问虽是辩经,但并无输赢之论,无论子瑜怎么回答,都不会错,更不会输。

    这是他主动放弃了一次诘问的机会,而把诘问的机会留给子瑜。

    子瑜当然明白。

    他心中也是感叹不已,虽然对佛教没什么好感,但佛家精义他还是认可的。

    佛家、佛教,一字之谬,差之千里。

    “在下诸葛瑾,敢问禅师姓名,从何而来?”子瑜也不犹豫,直接开口问道。

    台下众人已经听懵了。

    什么情况?

    刚才严佛调不是已经自报家门了吗,为什么子瑜还要问。

    只有步骘隐隐察觉到了子瑜的用意,但并不真切,想不透彻。

    严佛调目光微凝不敢大意:“老衲严佛调,自铁山寺而来。”

    “既有寺庙容身,何必地狱受刑?”

    严佛调是真的惊到了,他也没想到子瑜的诘问竟然如此犀利。

    地狱……

    子瑜说的地狱不是别处,正是这秣陵城内。

    笮融在广陵少啥掳掠吴书,掠夺广陵郡财物南下,携带业力到此,这秣陵可不就是地狱吗。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严佛调何尝不知,但是他别无选择,白马驮经一百余年,佛教日益势微。

    知道笮融的出现,才在下邳兴盛起来。

    所以,哪怕明知这是地狱,他也要来。

    若是他不入地狱,佛门怕是要就此断绝了。

    为了佛门昌盛,便是‘倒驾慈航’又如何。

    “刹那缘起,破断见、着我见、性实见,而未闻恶因结善果!”

    子瑜这句话,不啻于先前那‘当头一棒’。

    严佛调整个人的精气神在一瞬间竟然肉眼可见的萎靡了下去。

    台下,众人都不可思议的看着台上的两人。

    虽然他们不明白两人所辩的经是什么,但也能分辨出,此时的子瑜貌似正在……正在开悟严佛调!

    离谱!

    离了个大谱!

    哪怕子瑜和严佛调辩经不分胜负,甚至是子瑜最终胜出他们都能接受。

    可是辩着辩着,子瑜竟然开始为严佛调开悟了!

    这到底是辩经还是授道?

    不到弱冠之年的子瑜,在给年逾古稀的严佛调授道开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