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我回来了
繁体版

第1章 我想当农民

    火辣辣的太阳无情的炙烤大地,树上的知了鸣叫不停,似乎在咒骂这酷热的天气。

    晒谷场上金黄的稻子,被平整的刮开来正在享受着免费的汗蒸。大门口放着各种收谷子的工具,有木耙子,竹扫把,几摞叠好的竹编箩筐,还有自制的铁皮撮箕。

    屋子里吊扇缓缓的转着,给这闷热的空气带来些许清凉。躺椅上一个60多岁的老人家眯着眼睛睡着了。只能苍蝇飞到他的脸上,弄的他痒痒的才会用手胡乱的赶一赶,然后又睡了,眼睛都没睁开一下。

    大门口一个7、8岁的小男孩正在蹲在门槛边,逗弄着地上的蚂蚁。这是一群准备搬家的蚂蚁,大大小小的蚂蚁队伍特别显眼。小男孩叫王富顺,是老人家的孙子。这是老人大儿子的孩子。

    老人家一共生了5个子女,2女3男,那个年代的人都生的很多,但是全部能活下来确实不容易。而他的5个子女都活的很好,现在也都长大了参加了工作,两个女儿都嫁人了,生活稳定。

    大儿子没读完初中没什么文化只能在农村,不过靠自己努力考了驾照在跑运输,收入也还不错。二儿子在一个事业单位上班,目前只有最小的儿子还在上师范大学读书,不过毕业就可以分工不用担心没工作。

    可以这么说,老爷子在本村里也算比较有福气的了。

    王富顺上面有一个姐姐,没待在家里,估计是出去玩了。

    蹲在门槛边的王富顺,已经观察蚂蚁大半天了。他想不通这些蚂蚁从家里搬出去干嘛。不久后他就知道原因了,因为此时已经开始变天了。

    太阳被云层遮挡,东边的山区形成了厚厚的乌云。这活脱脱马上下雨的节奏啊!他立马去喊打着瞌睡的爷爷。

    “爷爷,爷爷,快下雨了,赶紧收谷子了!”

    爷爷一个激灵就醒来了,跑到门外就看到远处的乌云不断积累,正往这边袭来。

    爷爷单机立断,拿起木耙就开始收刮谷子,一边大声疾呼“小富顺,快去菜土里叫奶奶回来帮着收谷子,这雨来的有点快,我一个人怕是来不及。”

    “好的,我马上就去。”王富顺一边坚定的应答者一边跑去菜土方向。

    不一会儿,就到了菜土看到了奶奶。奶奶此刻已经准备回家了,因为她也看到了天气的变化。

    “奶奶,奶奶回家收谷子了,爷爷已经在忙着了。”王富顺着急的说。

    “我知道了,你跑得快先回去帮爷爷,我把这些择好的菜收拢就回来。”奶奶鼓励他肯定的说。

    “好的,我去了”

    不一会就来到家,看到爷爷满头大汗忙活的样子,非常鼓舞士气。他把奶奶马上回来的消息快速的告诉了爷爷后也拿起扫把扫谷子。可是竹扫把的长度实在太长了,而且重,他的效率实在不高。

    爷爷见状,急的说“你别拿扫把了,没效率,去拿箩筐来,先把这些聚拢的谷子装到筐里去,我们先保一部分再说。”

    小王富顺立马扔了扫把,去拿箩筐。可箩筐叠的比较紧,他花了吃奶的劲才拔出一个,累的满头大汗。来不及擦干脸上的汗,提着箩筐来到谷堆,并把箩筐放倒谷堆的斜坡边双手顺着谷堆的高处开始扒拉,快到一半的时候立马把箩筐翻过来,剩下的空间就拿撮箕装满。这个办法是以前看到大人用过学来的,今天自己就用上了。

    当他装好四箩筐谷子的时候,奶奶也回来了,奶奶放下东西就加入了收谷子的队伍,她接过爷爷的工具,并让爷爷赶紧挑谷子进屋。因为晒谷场就在门口,很快四箩筐谷子就进屋了。

    王富顺由于人小,很快就没有力气了,装谷子的速度越来越慢。爷爷看着孙子这么累,也心疼,就叫他到一边歇着去了。而他自己一手拿着两个箩筐来到谷堆开始装谷子,同样的过程,但是行云流水般的操作看的王富顺目瞪口呆。很快谷堆就见底了,大家都松了一口气,总算是度过了谷子被淋湿的危险。

    当奶奶把最后一撮箕的谷子收回家,地面噼里啪啦就下起了的阵雨。雨下的很急,就好像有人在泼水,不远处别人家也在收谷子,有的已经收好了,有的才收到一半,正急的骂人,还有人都不在家的,谷子没晒,一些正在晒的干的蔬菜却被淋透了……

    小小的王富顺眼睁睁的看着这些状况无能为力,只能默默祈祷他们不要有太大的损失。作为一个农民,生活真的不容易。

    忙完收谷子的事,爷爷奶奶开始闲下来了。各自擦干脸上的汗,再喝口凉开水,体会着来之不易的满足感。

    之前地上的蚂蚁已经完成了迁移,现在不知道躲在哪里去了。

    突然爷爷对着奶奶说,“今天真的要表扬小富顺,不是他叫醒我,估计今天的谷子要被淋湿了。”

    “嗯,是要表扬,小富顺懂事了,所以今天给我们小富顺煎个鸡蛋”奶奶开心的说。

    “有鸡蛋吃了,太好了”王福顺开心的说。

    “是的,你今天这么努力,要吃点好的补充一下。”爷爷肯定着道。

    “那你们更辛苦,也要吃鸡蛋补充一下。”王福顺回答到。

    “我们是大人,大人不需要补充,你是小孩,小孩就得补充。”奶奶笑着说。

    “哦,是这样呀,那好吧!”王福顺半信半疑的说。

    其实这个年代物资已经开始丰富了起来。经过十几年的包产到户和改革开放,农民的生活水平也上来了,不至于吃不起鸡蛋。

    但是老一辈的人真的是一路苦过来的,他们经历过从新中国到改革开放这段时间的所有变化。储蓄与节省是他们刻在骨子里的原则,雷打不动。

    傍晚,雨停了,天空露出来了点点星光。王富顺的爸爸妈妈也跑车回到了家,一家人吃了晚饭,坐在门口闲聊。

    “王福顺,你长大了想干什么呀?”妈妈小声的问王福顺。

    “我想当农民。”王福顺毫不犹豫地说。

    “当农民呀,那就没什么出息了”妈妈明显不乐意他这个选择。

    “那什么叫有出息呢?”王富顺疑惑的说。

    “就是那种被人尊重的工作,拿稳定的工作收入,干着不累的活,还有穿的干干净净的衣服。比如你舅舅在部队做士官或者你叔叔他们进事业单位这种。”他妈妈解释道。

    “哦,这样呀”王富顺应付道。其实他心中最能理解的就是农业。那种春种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是他最喜欢的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