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别冲动
繁体版

第二十章

    王恭厂地址新迁,炮司驻地还在建设,徐光启只能将炮司,临时设置在火炮生产区域。

    他带着所有大匠,一待就是三天,全程封闭研究,不理外物,甚至都不知道魏忠贤已经倒台,相比于蝇营狗苟的朝堂,徐光启更愿意跟一群工匠在一起,探讨火炮的各种改进方案。

    “所以我认为,我们搞错了方向,以咱们大明目前火药的品质来说,扩大炮口实属舍本逐末。将之前那台试验火炮,熔了吧,咱们重新开始。”徐光启与眼前几名大匠激烈讨论着,甚至没注意到身后有人,而且已经站了很长时间。

    “就这样熔了?我们可是辛辛苦苦弄了三天啊!连吃饭睡觉都跟这炮在一起,要不先留着呗,这么大个家伙,拿来唬人也不错。”有工匠舍不得,出了个馊主意。

    所谓唬人,就是用来骗上面的经费。

    “大又有什么用?射程不过六百五十步,还不如当初仿制的红夷大炮,那个至少能上八百步。”

    “可咱们这个,炮口大啊!,炮口大,威力也就大,总有人喜欢的。”

    有些人,确实觉得口径越大越厉害。

    然而,炮口扩大很容易,加钢铁,往大了造就行,膛壁厚点就厚点,运输不方便,那就当城防炮用。

    可炮口加大,弹丸重量势必增大,推动弹丸的火药,就必须增加。

    大明目前的“面粉”火药,爆炸时产生的威力是足够,但爆燃速度却相对较慢,简单来说就是反应迟钝,一部分火药爆燃开始工作,将弹丸推了出去,而另一部分火药,还没开始产生爆燃反应。

    同样的口径,同样的火药量,人家的火药爆燃速度快,十成药有十成发挥作用,而自家火药爆燃速度慢,十成药只能发挥出八成,剩余两成还没来得及发力,弹丸就已经出膛了。

    火炮口径越大,需要的火药越多,火药爆燃速度慢的缺陷也就越明显。仿红夷大炮能打到八百步,那是口径小,弹丸重量轻。

    而徐光启等人造出的新式大炮,口径大,弹丸重量增加,火药爆燃的效率依旧不变,能打出高射程才见鬼。

    再继续扩大口径,怕是能搞出,射程只有十几步的“巨炮”出来。

    要么保证口径,射程降低,要么保证射程,减小口径。

    这也是为何大明的工匠,有能力仿制各国火器,可仿制出的东西,性能上往往比原版低一个档次,以至于不得不对其加以改良(减小口径)的根本原因。

    “其实我倒觉得,与其在这儿讨论,选口径还是选射程,不如想想,该怎样提升火药的功效。”一旁听了半天的朱由检,忍不住开口道。

    再不打断这帮人的讨论,他就得听一群人商讨,该怎样用“巨炮”画饼,去骗皇帝的科研经费了。

    正在讨论的众人,终于发现了一行人的到来,其中一名大匠道:“这里是兵仗局,造火炮的地方,你个小娃娃懂什么,也敢胡乱开口。”

    “放肆.....”

    “方正化你闭嘴!”眼见保安阻拦老板的戏码又要上演,朱由检赶紧阻止:“朕....真有意思,制造火炮,还得看年纪吗?难道不是谁说的有道理,就听谁的?”

    进来之前,朱由检就交代过众人,不得再泄露身份,否则一群人战战兢兢,还哪有心思听自己“传授”火药制取之法?

    对待工匠,不能像对待朝臣那般,否则这些工匠只会听从上位者的指示,不敢有多余的想法,这与外面那些“打螺丝”的又有何分别?

    如今这种情况,有人反驳,大家讨论,发散思维,开拓创新岂不更好。

    “这位仁兄说得不错,改良火药,也算是一个思路,弗朗机人的火药,就比咱们大明的火药,效果要好很多,这说明咱们的配方,还有改良的余地。可惜,火药配方,乃弗朗机人的绝密,他们愿意卖火药,却谁也不愿意卖配方。”或许跟工匠待久了,徐光启说话不喜欢文绉绉。

    如今,弗朗机人已经在向大明出售红夷大炮了,与之配套的火药,同样被徐光启研究过。

    在使用弗朗机人提供的火药时,最大射程可达一千步(1300米左右),而使用自产火药,哪怕加大药量,最多也只达到八百步左右。

    两百步的差距还是很大的,毕竟鲁密铳的射程也才一百一十步,而且加大火药用量,损害的是火炮寿命。

    除非继续花钱购买弗朗机人的火药,否则就只能自行仿制。

    可即便仿制出一模一样的火炮,使用自产火药,其射程依旧只有八百步,使用弗朗机人的火药,却能达到一千步。

    这说明不是工匠,或者火炮的原因。

    但火药配方他是真弄不到,他如今要做的,就是研制一款新火炮,期望仅凭大明自己的火药,就能在射程以及口径上,吊打红夷大炮。

    很可惜,一开始的路就走错了,若不改变火药配方,口径与射程,他只能选一个。

    “我这里倒是有一个火药配方,其效果嘛.....咱们可以现场配置一点,先试试看。”朱由检要开始“传授”火药配方了。

    “以百两而分,硝,七十四两六钱四分。”大明的斤两换算太麻烦了,甚至大多数人,都只愿意用两、钱、分这类十进制计量单位,来进行换算,比如金、银,大家都用“两”来称呼,比如:十六两,三十二两,不会有多少人将其读作:一斤,两斤。

    “等等,我记录一下。”徐光启赶紧拿来纸笔。

    “硫磺,十一两八钱五分。”

    “木炭,十三两五钱一分。”

    “这么精细的吗?”抄写完毕,徐光启忍不住嘀咕道。

    在他看来,制造火药是个力气活,王恭厂每天产量几千斤,遇到战时,更能达到上万斤,这要都精确到“分”,产量能上去?

    “效果如何,一试便知,当然,若是觉得太过麻烦,我这里也有弗朗机人的火药配方。与你们如今的配方差不多,只需要将硝的用量,改为十五两。”

    “就这么简单?”徐光启一脸诧异。

    仅仅因为多了一两硝,火炮射程就相差了两百步?

    “当然不止,还需要相应的制取方法,不过这需要时间,我一会儿写下来,咱们先看看配方效果如何。”

    “麦粒”火药,需要二次加工,还得添加新的设备,一时半会儿看不到效果,好在加工方法很简单,只要照着做,之前生产出的火药,也能重新加工,增加两三成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