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不装了,我是霸王项羽
繁体版

第一百章 茶馆之论 下

    什么?放弃颍川?

    馆内众儒士闻言一震,本来以为这两人有什么真知灼见,没想到竟然说出放弃颍川,简直就是无稽之谈。

    而赵俨一听郭嘉说出放弃颍川,还以为自己听错,面露不可置信的神情。

    自己饱读诗书,熟读兵法,竟与这般无知之人在此争辩,赵俨轻笑一声,摇了摇头,开口道:“将军,此二人故弄玄虚夸夸其谈,竟说出放弃颍川此等荒谬之言,简直可笑。”

    皇甫嵩也是面露惊讶,完全没想到郭嘉竟出此言,看其说的如此认真,不像在胡说,正要开口询问其中缘由,身旁的袁绍便按耐不住,对郭嘉说道:“年轻人,军中无戏言,此处虽为茶馆,但也不是你等胡言乱语的地方。”

    显然袁绍对郭嘉所言十分不认同,眼下攻破阳翟,已剿灭颍川黄巾军主力,其余各县唾手可得。

    此三军振奋,兵锋正锐之际,岂能放弃颍川,逃亡徐州。

    只要收复颍川其余各县,直接发兵攻打汝南,必然攻必克,战必果。

    区区一个汝南黄巾军渠帅彭脱,何惧之有,还要避其锋芒,传出去岂不让天下人笑话。

    孙坚显然明白袁绍的心思,虽然自己对郭嘉所言也感到十分意外,但更多的是想知道其中缘由。

    一个年纪轻轻的少年,不惧左中郎将的威严,直言相告,这份胆气,孙坚心中还是十分赏识的。

    “郭嘉所言虽然让大家猝不及防,但既然他敢这么说,想必有其独到的见解,不妨先听其说完,再做定论也不迟。”

    孙坚出口为郭嘉解围,皇甫嵩思虑片刻,便示意郭嘉继续往下说。

    赵俨见皇甫嵩示意,也不好再多说什么,于是就与众人一同等待,看郭嘉究竟能说出什么东西来。

    郭嘉见皇甫嵩示意,继续道:“眼下曹操、袁术、荀攸等人率军驻守轩辕关与阳城,以抵御张角与波才的大军,而将军已率军攻破阳翟,剿灭颍川黄巾军主力,颍川已在将军掌控之中,收复各县后,接下来将军便可乘胜进军汝南或者南阳,此策略看似妥当,然而却有一处将军未曾考虑到。”

    皇甫嵩闻言一震,自己好歹是久经沙场的老将,作战经验丰富,兵法熟记于心,怎会有所遗漏。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而赵俨依旧一脸不可置信的神情,这个郭嘉真是好大胆子,竟然公堂之下,质疑皇甫嵩的行军策略。

    这要是不能自圆其说,天王老子来了也保不了你了。

    不过就凭这份不怕死胆气,直言不讳的个性,我赵俨也敬你郭嘉是条好汉,至少比那些阿谀谄媚之徒来的强。

    正当赵俨思索之际,皇甫嵩面露疑惑,继续问道:“何处没有考虑,还请奉孝直言。”

    “敢问将军,若阳城被黄巾军攻破,而此时将军正率军攻打汝南或南阳,且不说彭脱、张曼成率军坚守不出,就算正常攻打,也需费些时日,此时大军在外,黄巾军若长驱直入,杀向将军后方,到时将军该如何应对?”

    郭嘉直接将心中想法说出,考虑到了阳城被黄巾军攻破这种情况,一旦阳城被破,黄巾军定会趁势杀来,而此时皇甫嵩率军在外,被黄巾军偷了后方,腹背受敌,后果不堪设想。

    皇甫嵩心中一惊,郭嘉所言阳城被黄巾军攻破这种情况,还真没有考虑过。

    一旦此事成真,三军在外,腹背受敌,很可能就会被黄巾军一举歼灭。

    到时朝廷最后的希望,可就没了。

    皇甫嵩陷入沉思,开始认真思考郭嘉所言。

    不过袁绍对郭嘉所言却是不以为然,立即开口回应:“轩辕关、阳城有曹操、袁术、纪灵、郭典、荀攸等强将谋臣驻守,有近两万兵马,岂会轻易被黄巾军攻破。

    而此时我军攻破阳翟,三军士气正盛,正是进军的好时机,只要攻破汝南,再传令豫州、徐州、扬州各地豪强兵马前来相助,到时再率军杀回洛阳,定可一举剿灭黄巾军!”

    “袁将军所言不假,我意放弃颍川,东出徐州,正是要保留兵力,联合各州郡豪强,到时再率兵反击,一举剿灭黄巾军,眼下将军有数万兵马,实力雄厚,天下英雄豪杰,地方豪强定会响应将军号召,与将军一同出兵攻打黄巾军。

    倘若阳城被破,将军兵马被黄巾军剿灭,到时要想一呼百应,让这些豪强前来相助,恐怕就没那么容易,相反这些地方豪强,为求自保,更愿意选择静观其变,保留兵马,再做打算。”

    郭嘉开口回应袁绍,两人的想法还是有共同之处,那就是要联合各地兵马,一同抗击黄巾军。

    只不过郭嘉想的更周到,一旦阳城被攻破,那形势就十分不利,所以不得不将此种情况说出。

    皇甫嵩见袁绍与郭嘉各有其理,心中摇摆不定,眼下若要放弃颍川,为预防阳城被黄巾军攻破这种特殊情况,必然会伤及三军士气,也会让将士心生不满。

    若不提前安排撤离,若郭嘉所言成真,到时就无力挽回败局,一时间,还真不好做决断。

    郭嘉见皇甫嵩犹豫不决,继续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颍川与天下相比,只不过小小一郡,将军虽然撤离,只不过是让颍川暂时落入黄巾军之手,用不了多久,将军号召各地豪杰,发起反击,便可收复,望将军三思。”

    袁绍见郭嘉越说越起劲,顿时火冒三丈,怒道:“小小年纪,竟枉谈军机大事,把纸上谈兵之言,当成唯一真理,难道我等沙场征战的经验,还不如你这廖廖数语,将军,切不可因此人之言,改变行军策略。”

    袁绍可是皇甫嵩不可或缺的左膀右臂,眼下还要靠袁绍率军出战,就算郭嘉所言有理,皇甫嵩也不可能临时改变行军策略。

    不过郭嘉的胆识,皇甫嵩还是十分赏识的,还有与其一同的戏志才,虽然一言未发,但却从容自若,对郭嘉十分信任,看来也不是泛泛之辈。

    眼下正是用人之际,皇甫嵩自然不想郭嘉、戏志才就此离去,总之,先将此二人留下再说,于是开口道:“临时改变行军策略,事关重大,一时难以施行,我看二位胆识过人,腹有韬略,不知是否愿意来我麾下效力?”

    袁绍一听皇甫嵩的说辞,脸上的怒气顿时消散。

    再怎么说自己也是率军来投,若是这无名之辈三言两语就改变行军策略,那只能怪自己有眼无珠,前来投靠皇甫嵩。

    好在皇甫嵩还是明事理的,没有让自己难堪。

    虽然提出让戏志才、郭嘉前来效力,但也能相对接受。

    皇甫嵩的一番话,让郭嘉知道放弃颍川是不可能了,不过皇甫嵩主动招揽,这让郭嘉倒是有些意外。

    就连赵俨也是没想到,皇甫嵩竟然主动给机会,刚才自己还沉浸在皇甫嵩主动招揽的喜悦之中,没想到郭嘉、戏志才竟也有此待遇。

    郭嘉一时拿不定主意,是否要投身皇甫嵩麾下,于是看向师兄戏志才,想让其定夺。

    戏志才对着皇甫嵩抱拳道:“既然将军心意已决,我等愿意为将军效力,不过在下有一条件,望将军答应。”

    皇甫嵩不禁上下打量戏志才,能为自己效力,这是多么难得的机会,还要提条件,这么多年来,还是第一次遇到。

    毕竟有才之人,难用常理来衡量,于是皇甫嵩开口道:“但说无妨,只要力所能及之内,我都可答应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