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不装了,我是霸王项羽
繁体版

第六十九章 虞姬之志

    董卓见何进被吓得滚落马下,心生疑惑,连忙策马向前,打开门帘一看,刘宏中箭身亡的情景,让董卓虎躯一震,面露惊骇之色。

    同行的李儒见董卓神色惊骇,立马察觉到不对劲,于是立即策马向前,往马车内一看,顿时瞪大双眼。

    刘宏死了,这完全在李儒的意料之外。

    原本李儒的计划是将刘宏接到河东安邑,这样董卓就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号令天下。

    可如今刘宏身死,这计划恐怕难以实行。

    难道就要因此功亏一篑?

    李儒大脑飞速运转,看向马车内刘宏身旁的两位小孩,顿时眼前一亮。

    这两位小孩虽然已经倒在车内,但身上并无刀箭伤痕,或许只是晕厥过去,并没有死亡。

    李儒立即翻身下马,登上马车,查看两位小孩。

    果然不出李儒所料,两位小孩尚有气息,只是晕厥过去。

    一个大胆的想法在李儒心中产生。

    随之李儒退离马车,对着董卓附耳数语。

    董卓闻言一震,一脸惊讶看着李儒,数秒之后,脸上露出了一个诡异的笑容。

    何进看刘宏中箭身亡,滚落在地,好一会才晃过神来。

    如今刘宏身死,何进失去最大的靠山,现在又面临董卓的大军,方才言词激烈,恐怕已经惹怒董卓。

    何进强装镇定,翻身上马,当刚才所言跟没发生一样,对着董卓命令道:

    “陛下被贼寇所杀,如今黄巾军围攻洛阳,我令你率军速去解洛阳之危,我军继续往平阴而去,到平阴再处理天子后事。”

    面对何进的命令,董卓微微一笑,深藏功与名。

    见董卓不为所动,何进心中一震,拿出大将军的威严,继续道:

    “董卓,陛下虽然身故,但我身为朝廷大将军,依旧可以号令天下兵马,莫非你要违抗我大将军之令?”

    何进言语硬气,但内心已经十分惊慌,眼下董卓手握重兵,要是真乱来,自己也是束手无策。

    所以只能拿出大将军的名号,看能不能震慑董卓。

    “大将军此言差矣,陛下身故,末将更应一路护送,确保陛下龙体能安全到达平阴,岂能率军而去,若黄巾军再率军杀来,大将军如何应对?何况两位皇子昏迷不醒,更应由我大军护送,确保万无一失。”

    听着董卓一顿分析,何进一时竟不知如何回答。

    果然这个董卓老奸巨猾,别有用心,竟然公然违抗大将军的命令。

    于是继续道:“两位皇子由我军护送足以,你立刻率军回援洛阳,不然可别怪我不客气!”

    何进大声呵斥,顺势拔出腰间佩剑,以壮胆气,试图以此逼迫董卓就范。

    只见董卓脸上露出一个诡异的笑容,其实董卓并不知道马车中的两位孩子就是刘宏之子。

    董卓之前也没有见过刘辩、刘协,而刚刚何进的回答,正好印证了董卓的猜想。

    准确的说是李儒的猜想。

    方才李儒登上马车,看到马车内的两个孩子,就察觉到这二人很可能就是刘辩、刘协。

    刘宏虽然身死,但只要其子还在,再另立一帝,一样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

    反而小孩还容易控制,所以李儒立即将心中所想告知董卓。

    而董卓三言两语,就诈出何进的话语,确认马车之上孩子的身份。

    所以董卓面对何进的拔剑怒斥,并没有心生怯意,反倒策马向前。

    何进见状,虎躯一震,董卓身形魁梧,征战沙场多年,颇有勇力,见他步步紧逼,顿时倍感压力。

    “你若再向前,可别怪我不客气!”

    何进继续言语警告,可董卓依旧没有停下脚步。

    见董卓门户打开,何进突然心生一计,如果能一剑将董卓斩杀,必能威震三军,借此掌控董卓的兵马。

    此时何进已经没有退路,只能殊死一搏。

    何进大喝一声,于战马之上,居高临下,长剑立即向董卓胸膛刺去。

    只见董卓一个侧身,躲过何进的进攻,于此同时,双脚猛的朝地下发力,一跃而起。

    右臂迅猛而出,直接抓住何进的颈脖,强大的臂力,直接将何进从马上压制地面。

    何进重重地摔在地上,口吐鲜血,发出一声惨叫。

    何进奋力挣扎,但脖子被董卓的右臂紧紧抓住,顿时感觉呼吸困难。

    “董卓,你要造反吗!”

    何进声嘶力竭,怒视董卓。

    只见董卓神情冰冷,拔出腰间佩剑,一道寒光掠过,带着浓浓杀气。

    “大将军,大汉已亡,这天下将是我的了!”

    董卓附耳低声,脸上露出得意的神色,随之手中利剑从何进左胸慢慢刺入。

    何进瞪大双眼,拼命挣扎,感受利剑穿透心脏窒息般的疼痛。

    经过一番痛苦的挣扎之后,何进终于没了动静,面状十分惊骇。

    董卓缓缓起身,看着何进所部兵马,大声道:

    “尔等听着,何进护驾不利,以致天子遭贼军所害,又想胁迫二位皇子,独揽大权,其叛逆之心,昭然若揭,我董卓奉天命,除奸贼,助二位皇子中兴大汉,尔等若愿投降,我既往不咎,如若不然,就当叛贼处置!”

    何进所部见董卓手段残忍,又有大军在握,此时个个只想保命,纷纷投降。

    董卓嘴角微微上扬,大局已定,于是立即率大军往平阴而去。

    ……

    话说项羽率军击退张梁,在张郃、高览的帮助下,乘胜追击。

    张梁败军退守乐平,还没缓口气,项羽的追兵已经杀至。

    权衡利弊之下,张梁自知不是项羽敌手,立即率领残部逃奔广宗。

    项羽也借此机会,趁势拿下临近聊城、发干两座城池。

    一时间项羽名声大震,许多城中乡勇纷纷来投,招兵买马事宜进行十分顺利。

    很快项羽就在乐平聚集两万兵马,兵锋正盛。

    项羽也将目光瞄向广宗,想要一鼓作气将张梁彻底击溃。

    于是项羽与程昱、张郃、高览等人从乐平出发,赶往发干,确定进攻广宗的路线。

    虞家村。

    位于乐平以西百里之处的一个村庄,村里民风淳朴,是为数不多,没有遭受战乱的村子。

    村中有百口之家,村民安居乐业,其乐融融。

    虞家村能有此安稳之日,多亏村里一名叫虞姬的女子。

    虞姬今年满二十,有倾城之色,虽是女身,但自幼好武,精通刀枪剑术。

    自黄巾起义以来,也有不少盗贼,想染指虞家村,但都被虞姬一人击退。

    村中的单身青年,对虞姬早已芳心暗许,纷纷上门提亲,但都被虞姬拒绝。

    用虞姬的话来讲,天下危难之际,大丈夫应当舍身报国,岂能儿女情长。

    村里那些单身青年哪懂这些,只要能娶虞姬为妻,再生几个胖娃,那就此生无憾了。

    当然这些单身青年,虽然有贼心,但没贼胆,虞姬的武艺可不是吃素的,所以只能安分守己。

    “姐,隔壁的大郎又来给你送烧饼来了,还别说,这手艺真不错。”

    只见一个少年手里拿着烧饼,忍不住吃了起来。

    “虞文,你怎能拿别人的烧饼,快送回去!”

    虞姬连忙说道,其口中的虞文,是她弟弟,今年十五,倒是有几分帅气。

    “我都吃了,还能送回去不成,姐,我看大郎这人不错,忠厚老实,有恒心,这已经是今年第六十六张饼,我看你还是从了他吧,以后我们家就不愁饼吃了。”

    虞文一脸坏笑看着虞姬,在古代二十岁的女子还没出嫁,在当时已经是大龄了。

    所以被催出嫁也是情理之中。

    “翅膀硬了,敢说教你姐了,我看你是找打!”

    虞姬握紧拳头,就想给虞文一拳。

    这种情景,虞文早就见多了,之前也没少挨虞姬的打,所以当他说出这话时,早已准备往屋外逃去。

    “你给我回来!”虞姬高声喊道。

    “哼,你倒是来抓我呀!”

    虞文边说边做鬼脸,随之便往村外跑去。

    “你看看你,一女儿身,整天耍些刀枪弓剑,阿文说的没错,我看那大郎,人踏实,把你交给他,我也放心。”

    说话的是虞姬的养母。

    在虞姬年幼的时候,就流离失所,后来被现在的养母收养。

    虞文也是如此,虽然二人并非亲生,但养母对二人视如己出,十分关爱。

    而虞姬、虞文虽然不是姐弟,但关系十分亲切。

    “母亲,我志不在此,等哪天我上阵杀敌,取得功绩,您和虞文就可以过上好日子。”虞姬开口说道。

    “你啊,只知道打打杀杀,战场杀敌,那是男人该做的事,你就好好找一人嫁了,生儿育女,安心过日子,我也老了,只想在虞家村安享晚年,往后虞文还需要你多多照顾。”

    看着母亲满头白发,虞姬顿时心有触,眼神中流露出一丝淡淡的忧伤。

    就在此时,房门突然打开,只见大郎神情惊恐,气喘吁吁。

    “不好了,前方有一股盗贼正往村里而来,快跑吧,不然就来不及了!”

    往常也有盗贼想来虞家村抢掠,但是只有十余人或几十人,都被虞姬一人击退。

    这次看大郎如此惊恐,想必这次的盗贼,必定不在少数。

    “这盗贼有多少人?”虞姬立即问道。

    “有数百人之多,且装备精良,不似一般贼寇。”大郎连忙回复。

    要是有数百人,那就有些棘手了,村里还有老人幼童,要是贼寇一来,恐怕难以逃脱。

    虞姬思虑片刻,开口道:“大郎,你速去通知村里人,让他们先往山上逃去,我母亲就交给你了!“

    看着虞姬清澈的目光,大郎内心微动。

    “母亲,你先跟大郎撤离,我去去就回!”

    虞姬继续道,随后背上弓箭,拎起长枪,就往房外而去。

    盗贼要来的消息,很快就在村里传遍,村中的年轻人,按虞姬的意思,纷纷将村里人往上岸转移。

    此时虞姬策马来到村外,看着山下果然有数百贼寇正沿路往村里而来。

    若是几十人,虞姬尚且还能对付,面对这数百装备精良的贼寇,虞姬顿时感到有些压力。

    必须想办法将这些贼寇引出村外,不然虞家村凶多吉少。

    虞姬眉头紧皱,陷入深思。

    此时山下的贼寇,正缓缓向山上而去。

    为首之人手持大斧,面目狰狞,一身膘肉,身上的甲胄似乎都要包不住。

    其左旁一人独眼,手握狼牙棒,八尺身躯,一看就不是善茬。

    其右旁之人,手握大刀,顶着一个光头,面上一道伤疤,一身恶霸之气。

    身后数百贼寇都有盔甲在身,个个趾高气昂。

    一般贼寇有套像样的盔甲就已经不错了,而这些贼寇却是标配,可见这些贼寇有点东西。

    “大哥,上个村庄收刮得金银财宝,倒是不少啊,到广宗之后必须要让兄弟享受享受!”

    独眼将领高声说道,身后得士兵阵阵欢呼。

    “杜龙,注意措辞,我们乃仁义之师,这些财宝都是那些村民自愿给的,怎么能说是收刮。”

    为首的将领开口说道,嘴角微微上扬。

    “是啊,杜龙,你还需跟大哥多多学习啊,改改身上的匪气。”光头男邓昆顺势说道。

    “你在教我做事?也不瞧瞧自己,一脸土匪相。”杜龙强势回应。

    “你说什么?你再说一句试试?”

    两人争锋相对,丝毫不让。

    “你们不要在吵了,就这点气度,以后面见张梁,可不是要丢我脸面?”

    为首的大哥大声呵斥。

    这个大哥名叫王财,是这群贼寇之首,他们此行就是要前去广宗投奔张梁。

    这一路来,王财烧杀抢掠,不放过沿途每一个村庄。

    并吸纳其余贼寇,才有了如今数百之众,而王财、邓昆、杜龙三人也颇有勇力。

    甚至击杀一些前来围剿的官兵,以致后来官府都不敢出兵相抗。

    直至后来张角在冀州起兵,王财渐渐有了投靠的打算。

    与邓昆、杜龙商议之后,达成共识,一同投奔广宗张梁。

    面对王财的怒斥,邓昆、杜龙不敢吭声。

    论武力,王财那绝对是三人之首,当大哥也是需要有实力的。

    “大王快看,山上似乎有人!”

    一名贼寇指着山上喊道。

    王财定神一看,果然有一人身影,有人的地方必然有村庄。

    根据王财多年的经验,这一点绝对不会错。

    于是道:“弟兄们,准备收钱,去将此人给我抓来!”

    身后的贼寇一听收钱,顿时高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