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这一生
繁体版

第一百零八章 忆旧游

    天宝十载(751年),李白欲回东鲁兖州南陵家中,与家中儿女团圆。途中经过谯郡时,拜访了谯郡的参军元演。元演见到分别多年的老朋友,十分高兴,热情地接待了李白。说起元氏兄弟,与李白可谓兄弟情深。李白视他们的感情为“异姓天伦”。二人回忆起当年在洛阳会面、在天津桥饮酒的热闹场面,一起与元丹丘到随州苦竹院为胡紫阳拜寿时的情景,以及二人一起奔赴太原游晋祠、观歌舞的时刻,还谈到了李白应诏长安和辞京还山之事,聊得非常尽兴。最后,二人在酂台分别,元演回到长安家中去,李白则回到东鲁沙丘的家中。回到家后,李白就写了《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一诗,寄给元演:

    忆昔洛阳董糟丘,

    为余天津桥南造酒楼。

    黄金白璧买歌笑,

    一醉累月轻王侯。

    海内贤豪青云客,

    就中与君心莫逆。

    回山转海不作难,

    倾情倒意无所惜。

    我向淮南攀桂枝,

    君留洛北愁梦思。

    不忍别,还相随。

    相随迢迢访仙城,

    三十六曲水回萦。

    一溪初入千花明,

    万壑度尽松风声。

    银鞍金络到平地,

    汉东太守来相迎。

    紫阳之真人,邀我吹玉笙。

    餐霞楼上动仙乐,

    嘈然宛似鸾凤鸣。

    袖长管催欲轻举,

    汉东太守醉起舞。

    手持锦袍覆我身,

    我醉横眠枕其股。

    当筵意气凌九霄,

    星离雨散不终朝。

    分飞楚关山水遥,

    余既还山寻故巢,

    君亦归家渡渭桥。

    君家严君勇貔虎,

    作尹并州遏戎虏。

    五月相呼渡太行,

    摧轮不道羊肠苦。

    行来北凉岁月深,

    感君贵义轻黄金。

    琼杯绮食青玉案,

    使我醉饱无归心。

    时时出向城西曲,

    晋祠流水如碧玉。

    浮舟弄水箫鼓鸣,

    微波龙鳞莎草绿。

    兴来携妓恣经过,

    其若杨花似雪何。

    红妆欲醉宜斜日,

    百尺清潭写翠娥。

    翠娥婵娟初月辉,

    美人更唱舞罗衣。

    清风吹歌入空去,

    歌曲自绕行云飞。

    此时行乐难再遇,

    西游因献长杨赋。

    北阙青云不可期,

    东山白首还归去。

    渭桥南头一遇君,

    酂台之北又离群。

    问余别恨今多少?

    落花春暮争纷纷。

    言亦不可尽,情亦不可极。

    呼儿长跪缄此辞,

    寄君千里遥相忆。

    此诗是首纪事诗,它写了李白与元演于洛阳、随州、太原及谯郡四地相聚与分别的情形。这是一首长篇的七古,《唐宋诗醇》中弘历评此诗说:“白诗天才纵逸,至于七言长古,往往风雨争飞,鱼龙百变;又如大江无风,波浪自涌;白云从空,随风变灭,可谓怪伟奇绝者矣。此篇最有纪律可循。历数旧游,纯用叙事之法,以离合为经纬,以转折为节奏,结构极严而神气自畅。至于奇情胜致,使览者应接不暇,又其才之独擅者耳。”弘历是说,李白这首七言古诗与李白其他的七言古诗相比,写法有些不同。李白大多数的七言古诗写得是随心所欲,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其章法和思路是无例可循的。此诗却是个例外。它是一首叙事诗,首尾叙述,有章可循,次序俨然,很有规矩。但是也不呆板,于叙事之中情融于景,将叙事和抒情巧妙地结合起来,这是李白的绝招。就是这首诗,使李白在开元二十三、二十四年(735年、736年)的洛阳之行和天宝元年(742年)应诏西赴长安及辞京还山的若干行踪,有了确切的依据。这是此诗在史学层面的可贵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