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这一生
繁体版

第一百零四章 奸臣当道

    天宝八载(749年),是李白对朝政极为愤怒的一年。从天宝六载(747年)起,李林甫在京城大兴冤狱,先后发生了几大冤案。

    首先是韦坚一案。韦坚是太子妃韦氏之兄。天宝初年,韦坚任陕郡太守和开凿长安广运潭的水陆转运使,疏通渭河与黄河,并将浐河之水引进广运潭,潭上集周围郡县几百条进贡船,向玄宗献礼。其中有陕县尉崔成甫缠红抹额,戴锦半臂站在船头上领唱《得宝歌》,当时韦坚出尽风头,深受玄宗褒奖。韦坚后升散骑常侍,兼任江淮租庸转运处置使及御史中丞等职,引起右相李林甫的忌恨。李林甫为固己位,先是交结武惠妃和高力士,以预知上意,继而讨得玄宗喜欢。其后让武惠妃进谗言,害死太子瑛及鄂王李瑶、光王李琚,力推武惠妃子寿王李瑁为太子。不过他没有料到的是,玄宗却立了忠王李亨为太子。后武惠妃死,李林甫惧。他欲撼动李亨的太子位,便拿太子妃之兄韦坚说事,说韦坚交结外官欲拥立太子。玄宗怒,迫使太子李亨废韦妃,并赐韦坚及皇甫惟明死。此案一并牵连了左相李适之、裴宽、韩朝宗等人,李适之被罢相、贬官,在贬所自尽,而裴宽、韩朝宗皆被连坐斥逐。后太子妃杜良娣之父杜有邻,与其女婿柳\ufffc不协,柳上书告杜有邻不法,引李邕为证,诏王\ufffc与杨国忠按问。王\ufffc与杨国忠附会李林甫之意而奏之,于是赐杜有邻自尽,出杜良娣为庶人,北海太守李邕、淄川太守裴敦复及其党数人并坐法。李邕和裴敦复都被杖杀于庭,其他所谓党人如崔成甫等,皆被远谪僻乡。陇右节度使皇甫惟明也因牵连于交结太子案,而被处死。

    其二是王忠嗣案。王忠嗣九岁时以其父死王事,起复拜朝散大夫、尚辇奉御,赐名忠嗣,养于禁中多年。肃宗在忠王府邸时,与忠嗣游处。忠嗣长大之后,雄毅寡言,胸有武略。玄宗以其为兵家子,与之论兵,应对纵横,皆出意表。玄宗谓之曰:“尔后必为良将。”因多年为边将抵御吐蕃与突厥,守边有功,开元二十九年(741年),玄宗授忠嗣为朔方节度使、左武卫大将军,摄御史大夫,天宝四载(745年)充河东节度采访使,进封清源县公。他与太子李亨自幼交好,而李林甫不佐太子李亨,视其为后患,故屡起大狱以危害太子,多赖太子谨慎无过,流言不入。于是李林甫令济阳别驾魏林诬告王忠嗣,说他欲拥兵以佐太子。玄宗闻之曰:“我儿在内,何路与外人交通?此妄也。”但是对王忠嗣已有戒心,贬其为汉阳太守。起先,玄宗欲攻吐蕃所据石堡城,王忠嗣说石堡城易守难攻,唐军要攻取此堡将会伤亡惨重,他不愿以数万人的性命,来换取个人的功名。《旧唐书·王忠嗣传》中说,天宝六载(747年),当董延光献策请攻石堡城,玄宗诏命王忠嗣分兵接应。王忠嗣勉强而从,董延光不悦。河西兵马使李光弼觉得王忠嗣有危险,急忙前往相告说:“大夫以数万众付之,而不悬重赏,则何以贾三军之勇乎?大夫财帛盈库,何惜数万段之赏以杜其谗口乎!彼如不捷,归罪于大夫矣。”王忠嗣说:“李将军,忠嗣计已决矣。平生始望,岂及贵乎?今争一城,得之未制于敌,不得之未害于国,忠嗣岂以数万人之命易一官哉?假如明主见责,岂失一金吾羽林将军,归朝宿卫乎!其次,岂失一黔中上佐乎?此所甘心也。虽然,公实爱我。”李光弼谢曰:“向者恐累大夫,敢以衷告。大夫能行古人之事,非光弼所及也。”遂趋而出。后来董延光攻打石堡城,过了期限仍攻不下来,他上疏说王忠嗣兵马迟迟未到,所以师出无功。李林甫又令济阳别驾魏林告王忠嗣,说他以前任朔州刺史时,王忠嗣为河东节度使,曾给他说过“早与忠王同养宫中,我欲尊奉太子”。玄宗听了大怒,便令王忠嗣入朝,让三司推讯其罪,几乎陷于极刑。后任哥舒翰代王忠嗣为陇右节度使,特承恩顾,奏王忠嗣是冤枉的,词甚恳切,请求以自己的官爵替他赎罪,玄宗之怒稍解。十一月,贬王忠嗣为汉阳太守。天宝七载(748年),转任其为汉东郡太守。天宝八载(749年),王忠嗣暴卒,终年四十五岁。

    李林甫因王忠嗣位重权高,历任持节充西平郡太守,判武威郡事,充河西、陇右节度使,又权知朔方、河东节度使事,“佩四将印,控制万里,劲兵重镇,皆归掌握,自国初已来,未之有也。寻迁鸿胪卿,余如故,又加金紫光禄大夫……频战青海、积石,皆大克捷。寻又伐吐谷浑于墨离,虏其全国而归”(《旧唐书·王忠嗣传》),功高盖世,为李林甫忌,所以他才千方百计地想办法陷害他、除掉他。自此以后,“连岁大狱,追捕挤陷,诛夷者数百家,皆(杨)国忠发之。(李)林甫方深阻保位,国忠凡所奏劾,涉疑似于太子者,林甫虽不明言以指导之,皆林甫所使,国忠乘而为邪”(《旧唐书·李林甫传》),李林甫与杨国忠二人狼狈为奸,相互勾结、相互为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