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这一生
繁体版

第一百零一章 重访秦淮

    李白离开了天台山,要回金陵去。路过杭州时,为其族弟杭州太守李良所邀请,一起去看了樟亭的钱塘潮,看到了“涛卷海门石,云横天际山。白马走素车,雷奔骇心颜”(《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感受到了钱塘江大潮的气魄和大自然的壮伟。随后又过苏州,参观了当年吴越争霸的战场和吴王为西施所筑的灵岩宫,念起了自己年轻时在此地所作的《乌栖曲》,“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以及《苏台览古》中“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的诗句,感慨当今的朝廷不吸取历史的教训,眼看着要踏上吴王沉湎酒色的误国之路,因而不胜唏嘘。在路过湖州时,李白受到当地人的热烈欢迎。湖州司马迦叶,是个佛教居士,见李白在席上谈佛说道,议论风生,就很奇怪地问李白说:“李学士身为谪仙人,却对佛家理论如此精通,又能一饮三百杯,素有酒仙翁之称。您到底是仙,是佛,还是酒仙翁?”李白听了哈哈大笑说:“我既是青莲居士,又是个谪仙人,也是一个酒仙翁。”他叫人呈上笔墨,挥笔写道:

    青莲居士谪仙人,

    酒肆藏名三十春。

    湖州司马何须问,

    金粟如来是后身。

    (《答湖州迦叶司马问白是何人》)

    一时间,李白亦仙、亦佛、亦酒仙的大名,传遍江南天宝七载(748年)春,李白终于回到了他阔别多年的金陵,这个他朝思暮想的地方。这是他青年时代的安乐窝,也是他诗歌的发迹之地。

    听说李白回到了金陵,他的一帮新朋旧友,都又齐集在李白周围。今日非同旧日,李白如今是一个身穿宫锦袍,头戴乌纱巾的,人称“谪仙人”和翰林学士的明星般的人物,身份是何等的荣耀,如同衣锦还乡一样。

    一次,李白与朋友在城西孙楚楼饮酒,又遇到了当年的金陵子。金陵子当场为众人歌唱李白的新诗,众人玩得不亦乐乎。喝完了酒,李白要到石头城边的驿店中去拜访新从长安来到金陵的侍御史崔成甫。李白刚从孙楚楼出门,就被众人围观,大家听说是名满长安的“谪仙人”李翰林又回到了金陵,就拥着李白从孙楚酒楼出来,上了秦淮河的船。这时天色将晩,上有明月高照,下有明灯闪耀,河两岸的人越聚越多,都来观看从长安来的“谪仙人”李白。只见李白头戴乌纱巾,身披宫锦袍,站在船头向大家频频招手,玉树临风,宛如天人。他在《玩月金陵城西孙楚酒楼,达曙歌吹,日晚乘醉著紫绮裘乌纱巾,与酒客数人棹歌秦淮,往石头访崔四侍御》诗中记载了此夜的情景:

    昨玩西城月,青天垂玉钩。

    朝沽金陵酒,歌吹孙楚楼。

    忽忆绣衣人,乘船往石头。

    草裹乌纱巾,倒被紫绮裘。

    两岸拍手笑,疑是王子猷。

    酒客十数公,崩腾醉中流。

    谑浪掉海客,喧呼傲阳侯。

    半道逢吴姬,卷帘出揶揄。

    我忆君到此,不知狂与羞。

    月下一见君,三杯便回桡。

    舍舟共连袂,行上南渡桥。

    兴发歌渌水,秦客为之摇。

    鸡鸣复相招,清宴逸云霄。

    赠我数百字,百字凌风飙。

    系之衣裘上,相忆每长谣。

    到了石头城,他们舍舟登岸,在南渡桥遇见了崔成甫。于是李、崔二人携手而行,同众宾客一起到了崔成甫的寓所,张灯结彩,重开夜宴,一直喝个通宵。酒筵上无话不谈。崔成甫是李白在长安结交的一个老朋友,开元年间他初任陕县尉。天宝初年,陕郡太守、江淮租庸转运处置使、太子妃弟韦坚,开引浐水至禁苑东望春楼下之广运潭,大功告成。玄宗率百官前去观看,韦坚集中数百条大船,载各郡特产及珍宝,陈列船上。只见陕县尉崔成甫站立船头,身着锦衣袒露半臂,红罗抹额,领唱《得宝歌》,船上美女齐声唱和,很得玄宗赏识。后崔成甫升任为监察御史,后因韦坚得罪于皇上,他也被贬官江南。席上,崔成甫写了《赠李十二白》一诗,诗曰:

    我是潇湘放逐臣,

    君辞明主汉江滨。

    天外常求太白老,

    金陵捉得酒仙人。

    李白也写了一首《酬崔侍御》作答:

    严陵不从万乘游,

    归卧空山钓碧流。

    自是客星辞帝坐,

    元非太白醉扬州。

    崔成甫和在场的宾客齐声称赞:真谪仙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