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这一生
繁体版

第五十九章 翰林,待诏

    翰林院设在大明宫右银台门以北的西夹城内,其建筑是城中套院,院中又套院,大院小院,差不多占去了西夹城的一半面积。

    宫廷内置翰林学士是唐朝的首创。

    唐制规定:乘舆所在,上至文辞经学之士,下至占卜医学各类奇技淫巧,凡有一技之长的人,皆置于别院,以备皇上召见。可见,翰林院是直属皇上的一个专门的宫廷机构。最初,翰林院由大批的文人、风水专家、占卜者、佛道僧侣、歌舞艺人、大画师、书法大师,甚至棋师组成,他们都是使皇上生活更加充实愉快的翰林待诏。开元二十六年(738),玄宗在翰林院内新设了一个学士院,与集贤院分掌制诏书敕,为皇上处理国务和起草公文。不久,学士院的重要作用很快超过了集贤院,凡赦书、德音、立后、建储、行大诛讨、拜免三公宰相、命将制书等朝廷重要文献,一律由翰林院的学士负责起草。

    进入翰林学士院,李白再次与张垍相见。说得更准确一些,是李白归属于张垍手下,受这位驸马爷的领导。李白不情愿,张垍也不愿意。

    此时,张垍在中书省做舍人,官职正五品上。他以中书舍人的身份负责翰林学士院事务,职责虽然重要,官位却较清贵。因此,张垍又兼领了兵部侍郎,做了兵部的实际长官。张垍在朝中的影响和职权,比十二年前李白见他时要大得多了。

    “李兄,久违了。”张垍笑容可掬地朝李白迎了过来。

    李白见这张垍已不是当年的王孙子弟的派势。他蓄起了长须,眉间现出两道深深的儿字皱眉纹,一副官场老派的架势。不过,张垍的笑脸还和以前一样,显得和蔼可亲。李白想,我也不是当年的李白了,还想用笑脸骗我,没那么容易。

    李白满面严肃朝张垍拱手,道:“张侍郎客气,李白奉旨前来翰林院供职,不敢与张大人称兄道弟。”

    “哈哈哈哈……”张垍听了李白的话,一阵大笑,说,“大兄弟说得对,还是大兄弟有见识。在内,我们互为兄弟;在外,你我还是公事公办的好。”

    说着,张垍故意四下张望了一圈,小声道:“此时旁边没有外人,你我称称兄弟,也不妨事。”

    张垍的话,分明是在戏弄李白。李白哪里会不知道?他想着不与张垍一般计较。日后,在他手下做事,还要以忍字为上才好。这是李白来翰林院前早想好的。

    见李白并不表示与他亲近,张垍换了口气,说:“李学士,今日你初入翰林,我事先已做了安排,让属下带你四处走走,熟悉熟悉环境。以后,你可是每日都要在这里上班了。”

    李白没听出张垍的话中之话,只当是张垍对他表示友善,便说:“谢谢张侍郎想得周到。”

    随着日子的流逝,李白渐渐体会到张垍的意思。他在翰林院上班,一天比一天难熬,那日子与关入牢房差不了多少。

    翰林学士每天处理公文、草拟诏书的事务甚多,张垍从来不分配李白去做。他给李白另外安排了一个单进小院,说:“李学士是皇上的御用待诏,只能听候皇上的诏令使用。”

    小院有两棵参天古树,有花有草,环境幽雅。可屋内除了台案、座椅等必不可少的办公用具外,其余空空如也。书架上虽摆放着一些线装古书,却都是李白早已熟读过的。

    待诏必须一天二十四小时都在院子里待着,因此,李白吃住都在这座小院子。初来乍到,他还能从小院子里找出些新奇事物。日子长了,可以看的都反复看够了,可以写的也写够了,李白又是一个爱四处游历的野腿,自然很不习惯这种生活。

    白天,李白极少等到皇上的亲召。等到了,也只是令他写一二首抒情小诗,或是填写汉魏乐府,李白毫不费力,挥笔而就,很快即可交差。晚上,学士院内一片漆黑,同僚们个个打道回府,余下李白一人面对青灯壁影,更是难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