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这一生
繁体版

第四十八章 两个女人

    李白到山东之后,面临着一个很大的问题,他自己隐居、交游、携妓饮酒、走马观花,很多很多事情,反正就是不着家,平阳和伯禽两个孩子怎么办?

    也好办,再找个老婆就行了,六叔给李白介绍了一个落魄的富贵人家的小姐刘氏,起初,刘氏对李白是满意的:

    其一,李白长得帅,“哆如饿虎,眸子迥然,或时束带,风流蕴藉”;

    其二,李白家里人都是当官的,他们的介绍人,李白的六叔,就是任城县令,他还有族兄在汶上当县令、族弟在单县当主簿、从祖在济南当太守、近世族祖在鲁郡当都督,这么多亲戚当官,李白大概率也会是个官,跟着当官的,不说大富大贵,起码衣食无忧吧。像刘氏这种出身,最想要的安安稳稳的,大富大贵的,楼盖的高,也容易塌。

    其三,李白有才华,看李白“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朋友圈,就知道李白是一个有才华的人,具体是什么样的才华不重要,刘氏也不想做他的阳春白雪,她只知道,有才华就有可能科举考中,这等于说给她想要的安安稳稳衣食无忧上了第二道保险。

    所以李,刘氏一个黄花大闺女,原因跟李白一个大龄,还带着两个拖油瓶子的人结婚的原因,而且照顾李白的两个孩子平阳和伯禽也还算尽心尽力,至少刚开始一段时间是这样。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刘氏发现好像并不是她当初想象的那么一回事,李白回家就是高朋满足,出去就是以酒会友,他自己的吃喝、唱和、交游,都不成问题,问题是他一人吃饱了,全家都还饿着呢,而且他整日不着急,家里的事他也基本上不管,这让刘氏渐生怨气。

    经人介绍娶了一个姓刘的女人。刘氏见李白整日诗酒会友,高朋满座,以为他很有钱,没想到他是个“千金散尽还复来”的家伙,没多久就和他离婚了。

    至于做官,更是没谱的事,这期间,李白干谒倒是没停过,但是对方一律没反应。至于科举,李白更是压根没去过,这让刘氏非常的不理解,只是她以为李白出身于士大夫家庭,那想的到,李白出自一个商人之家,连科举的资格都没有。

    渐渐的,刘氏对李白,怨气渐深,李白回家时,刘氏通常会一通抱怨,再后来,变成冷嘲热讽,李白也渐渐受不了,与刘氏离婚。

    李白也鄙视刘氏,他写诗讽刺她“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这首诗除了讽刺刘氏,也有一种春风得意马蹄疾的感觉,因为皇帝要召他入京,你刘氏不是嫌弃我做不了官吗,睁大你的狗眼瞧瞧,这回可是皇帝征召的我!

    长安可以去,孩子谁照顾的问题解决了吗?没解决这个长安就去不成。

    李白当然会去长安,因为孩子有人照顾了。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平阳和明月奴牵着衣服的这个人,就是帮李白照顾孩子的人,这个人起初是李白的邻居,李白初见她时,画面很美:

    鲁女东窗下,海榴世所稀。

    珊瑚映绿水,未足比光辉。

    清香随风发,落日好鸟归。

    愿为东南枝,低举拂罗衣。

    无由共攀折,引领望金扉。

    从这首名叫《咏邻女东窗海石榴》的诗中可以看出,这位美女叫石榴,大家远亲不如近邻,帮着照看孩子,然后日久生情,生活在了一起,并且还生了一个孩子,李白给这个三儿子取名为李天然。

    石榴姐可比刘氏强多了,李白外出期间,他在家尽心尽力照顾孩子们,给了李白很多的温暖和依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