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这一生
繁体版

第二十七章 桃花园之会

    关于铸币的事情,许自正不是贪心之人,自然不会去干那种触犯朝廷王法的事情,而薛乂在言语之间提及的这个蜀地绵州李白,却引起的他极大的兴趣。就目前的一直的信息来看,他就是司马道君所卜之人:他出自行商之家,商人属于士农工商四民的末尾,他子两年前辞亲远游,依时而动,随遇而安。

    若不是此前遭遇的两次变故,李白可能高攀不上这家,许自正也不会同意与商家之人李白的这桩婚事的,再加上司马承祯亲赐的紫色道袍和大小是个官的李衍,婚事才能成。

    司马承祯及其派来的薛乂,在李白的婚姻中,承担起了“媒妁之言”的使命。而正好在此时到了安州的季父李衍,则可以担起“父母之命”的使命。

    李衍决定帮侄儿结识一下社会名流,他把安陆寿山的桃花园给租下来,大摆宴席,安州但凡有点头有点脸的人物,基本上都来了,这里面有许家的地位使然,有司马承祯的面子使然,有李衍的身份使然,也有李白的才华和以太白药投井救下广陵城使然。

    这桃花园原本也不简单,本是宋国公李令问在安州的产业,后来转卖给了当地人,说起来的也巧,这个买主刚好与卖家同名,也叫李令问。

    这场聚会,许自正也亲临了,他是第一次见到李白,从样貌、才华、人品上看,做他许家的女婿完全是没有问题的,些许遗憾的,自然的还是他的家世身份,要是个士族有功名在身就更好了。

    翁婿第一次见,李白除了要准备一些见面礼之外,在聚会上少不了吟诗作对,这是文人风雅。

    就是这一帮文人墨客、社会贤达在正厅中酒性正酣,诗意最浓的时候,丹砂却闯了进来,手里还拿着不少的他抄录的李白的诗。李白见丹砂这么唐突无礼的闯进来,他本有一些生气,但是看丹砂的神色,应该是真有急事。

    原来是龚霸生病了,据说还挺严重,他想回去照顾老驿长,李白断然没有不同意的道理。只是他有点没弄明白,回去照顾老驿长,为什么带着这些抄录的诗。

    丹砂心里惦记着老驿长,就把原因简单的跟李白说了,原来当初龚霸遣丹砂与李白同行,确有李白形单形只而丹砂聪明伶俐的原因,但是还有一点私心,这老驿长也是爱诗之人,在江陵的那些时日与李白近距离接触后,对李白十分仰慕,分别之时,他知道李白志在洛阳长安,以后还会不会回来江陵很难说,即便回了江陵,自己还在不在更难说,那样岂不是这辈子再也读不到李白的诗了,所以才派丹砂与李白同行,一路多多抄录李白的诗作,有合适机会,就带着这些诗回江陵,让他拜读。

    听丹砂这番言语,望着丹砂离去的身影,在场的众人对李白的才华和人品,又是多了一份赞誉。一个胥吏,对一个风水相逢的云游之士,那么仰慕其才华,千方百计也是尽可能多、尽可能早的拜读他的大作,真可传为美谈。

    许自正亦坚定了几分,要纳这个年轻人为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