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名将是怎样炼成的
繁体版

007 丹宁书院

    常禾青到最后都记得很清楚,入学那天是十月初四。

    这天天气依然潮湿,凉丝丝的雨雾笼着脸颊,通体湿漉漉的,等走到金陵城的时候,雨渐渐停了,乌云破开,一大束阳光射了下来,乌云和城墙都仿佛镶了金边似的。

    “站住!”

    恶狠狠的喝斥打断了常禾青的思绪,他看过去,只见把守城门的军士明晃晃的枪指着一个男人,瞪着眼说:“看你模样,外地来的吧?哪里来的?进城做什么?!”

    城门旁重重贴了数个通缉令,看来现在各地流贼猖獗,城门口盘查得严了。

    只是……被拦住这个男人衣衫褴褛,神情懦弱,怎么看都不像是流贼啊?常禾青再看下去,就知道为什么拦他了。这男人被吓得一出溜儿跪在地上,一口一个“军爷”地连连讨饶,最后恭敬地奉上几个铜板,军士才笑着踹了他一脚,让他滚进去了。

    常禾青最受不了这些糟烂事,他拉了脸,往城里走的时候,竟也被军士拦住了:“你是哪儿的?”

    常禾青说:“白云村的。”

    “白云村?进城做什么?”

    军士对常禾青的态度显然好了很多,根由便是“欺软怕硬”四个字,常禾青拉着脸的时候看着很凶,军士都没意识到自己的声音在微微颤抖。

    “读书。”常禾青把介绍信朝军士晃了一下。

    军士顿时惊呆了,他再不识字,在金陵城混久了,也不可能不认识信封上朱砂印盖着的“丹”字、“宁”字和“潘”字,这金陵城许多他连面都不能见一眼的官员,都是丹宁书院出身的。

    他忙换了一副亲善的表情:“原来是丹宁书院的学生,你是潘家的亲戚吗?”

    “不是。”

    常禾青没再多说,就直接进城了。他没想到军士态度会转变这么快,看来在丹宁书院读书还挺了不起。

    进城以后,很容易就打听到丹宁书院的位置了,走了一个时辰,便到了地方。大门古朴而恢弘,门两旁种着绿森森的细竹,非常雅致。

    常禾青把介绍信给门子,门子应该是已经被打过招呼了,看过介绍信以后,便让常禾青稍等,自己进去了。回来的时候带来了一个青年先生,青年先生笑盈盈的介绍了自己,便领着常禾青到教师办公的地方,凭介绍信领了丹宁书院特制的名帖和铜牌。

    名帖和铜牌都印着常禾青的名字,名帖在外证明常禾青的身份,铜牌可以使常禾青在书院免费领取纸笔和定例的汤食。

    说这半天总算见到正经的了。常禾青捧着铜牌,两眼发光,问出他最关心的事:“什么时候放饭?”

    青年先生笑笑,细细地跟常禾青交待了:“食堂不做早饭,午时放午饭、申时放晚饭,菜汤是定例的,饭不限量,我们都晚饭时多拿一个馒头备着,第二天早晨吃。”

    “白面馒头吗?”

    青年先生笑着摇摇头:“黑面的。”

    “好吧。”这也没出乎常禾青的意料,这些年收成不好他是知道的,白来的东西能有多好么。

    青年先生带常禾青把行李放到他的宿舍,正好午时到了,便说要带常禾青到食堂吃午饭。吃完午饭以后,青年先生便告别了常禾青,办自己的事去了。

    常禾青就自己回去,学生宿舍在嘉梧园里,进了园门是一个百草园,沿着石径往里走,便是重重叠叠几排粉墙黛瓦的房屋。常禾青的宿舍在第二排的最里间,他走进去,自己的铺盖仍放在炕上。很遗憾的是宿舍是通铺,一张炕要并排睡六个人,常禾青的位置在最外面。

    常禾青把铺盖铺好,东西放好,便躺在炕上放空。

    嘉梧园很安静,因为十月初一祭祖,书院放五天假,住宿生都出去玩或者回家了,所以没什么人。

    透过窗户和屋檐,能看到被铅灰云雾笼罩的虚弱的白日,常禾青看了一会儿,渐渐睡着了。

    第二天,常禾青重新梳了发髻,仔仔细细洗了脸,拍了拍衣服上的灰,去了学堂。先生已经在讲台坐着了,戴着老花镜,低头看书,看见常禾青走进来了,便拿眼睛瞅着他。

    常禾青走到先生跟前,装模作样地行了礼:“先生好。”

    先生姓陈,学问是极好的,只是考不中科举,所以在书院做了一辈子塾师。他看见常禾青一身粗布衣服,便觉得喜欢,点点头道:“起来吧。”

    “谢谢先生。”

    “你自己选个空座位坐吧。”

    “是。”

    常禾青跟先生又行了一礼,便往学堂里面走,先生眼瞅着他看也不看前排的空位,直接走到靠窗的最后一排坐下,把书放在书桌上,打开窗户,便开始看着窗外的鸟儿放空,同时想着中午吃什么——他就不是来学习的。

    很快,其他学生陆陆续续进来了,有身着布衣的住宿生,有穿着绸衣的走读生。魏世奇也来了,很显然他很受学生欢迎,走了一路,打了一路招呼,他在靠窗前排的位置坐下,看一本书。

    渐渐地,学堂坐满了,陈先生站起身来,准备宣布上课的时候,穿着雪白绸衫的潘奉君气喘吁吁地跑进来,胡乱地跟陈先生行了礼:“先生。”

    陈先生训都懒得训他了,无奈地说:“进来吧。”

    潘奉君匆匆走到靠门最后排的位置,坐下,缓了口气,就往书桌上一趴,睡了。

    常禾青心说这也太过分了。

    陈先生宣布上课,学堂便轰然一响,开始背书,陈先生在讲台上,一个个喊名字,教授新功课。

    丹宁书院是这样的,如果不是关系户,那就只有在全国各州县的院试中获得最优异的成绩,才有资格来丹宁书院就读,最多读六年,考取功名了就可以提前毕业。这些优秀学生经书是早就滚瓜烂熟的,来丹宁书院不过是为了精进,同时多结交些能为前途铺路的人。

    只有关系户像常禾青这样的,才需要先生教新书,而他们多半也考不出功名来,每日只是占着宝贵的教育资源混吃等死罢了。

    陈先生看着选最后排坐的常禾青,摇摇头,唤他:“常禾青!”

    常禾青回过神来,拿起书走到讲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