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入侵
繁体版

第45章 一千万(2)

    老板用钥匙打开一个玻璃柜,拿出一副画,说道:“这是一副明朝时的古画,画家的名气不大,但是画得很不错,是一副山中秋天景色图。那我怎么知道它是明代,而且知道它是真的呢?”

    老板手指着一个地方,自问自答道:“你看,落款处标明了年代,这画上的年代是嘉靖年间,作者名字叫允山。看看这张纸就是明代宣纸,这墨汁很独特。”

    唐华好奇地问道:“这现代人临摹明代同一年代的画跟真画如何区分呢?如果太像了,这不就会买到假画吗?”

    店老板很热情地说:“这一看材质,二看手法,三看历史文化。所谓材质就是这个时代只有这样的宣纸和墨汁;手法就是这个时代只有这样画画的方式和习惯;三是上面的字、人名和落款、印章。”

    唐华一听,就自己的水平和能力,只能看材质了,于是问道:“这宋代的宣纸、明代的宣纸各是什么样的呢?墨汁有啥变化?”

    店老板说道:“现在的工业化仿造能力太强了,唐代、宋代、明代和清代的宣纸都造得出来,基本上普通人和专业的人都看不出这细微差别。至于墨汁,如果非要伪造,也辨别不出来。”

    店老板又分别介绍了宣纸的特点、制作和徽墨特点与制作。

    明代宣纸最大特点是‘润墨性’,即这时候的宣纸可以大大丰富笔墨的表现形式,笔迹墨痕清晰可辨,极有笔墨韵味。

    明代宣纸全部为檀皮浆纤维,它的原料为单一的青檀树皮。清代后,才在宣纸中加入稻草浆为配料。传统工艺生产的宣纸是没有化学味道的,而现代一般的宣纸添加了化学制剂,所以有一些化学味道。

    古代徽墨的特点是香味浓郁,丰肌腻里,色泽黑润,香味浓郁,墨是香的。现在的墨汁加入了动物胶植物胶,所以有时候有点臭味。但伪造的墨汁则不存在这个问题”

    介绍完这些,店老板把这幅明代的画送到唐华戴口罩的鼻子前面,让唐华闻了闻。

    唐华抓住这难得的机会,多闻了几分钟,把宣纸和墨汁使劲地闻了闻。随后,又闻了现代传统工艺制作的宣纸和墨汁。

    如此反复几次后,他总算找出了点细微差别,并记住了这两种味道的特点和差异。

    唐华请老板再找一幅明代图画或书法,唐华继续反复地闻了闻,还真跟前面的画非常接近,但有些陈味,这可能与存放方式和环境有关系。

    最后,唐华又请老板拿了二幅现代临摹明代的图画或书法。

    店老板又打开了保险展示柜里的一幅图画和一幅书法,唐华戴着口罩,仔细地闻了闻,用的纸张和墨汁果然与前面真正的明代书画不一样。但从外观看,二者非常接近。

    如果不是仔细地闻味道,如果不是唐华经过训练过的鼻子,他也是觉察不出来二者的味道差别。

    唐华心里有数了,于是问老板前面两幅明代作品卖多少钱,

    店老板以为唐华要买,他来了兴趣,说道:“一般来说,画比书法值钱;山水画比花鸟画值钱;名人作品比一般人作品价格高;尺寸大比尺寸小价格高;年代越久价格越高。这幅画值100万,书法价值45万元。”

    唐华反问道:“如果我有明代的书法或图画,你收吗?怎么收法?”

    店老板略有所思,淡然地说道:“收,怎么不收。基本按市场价格的六成到七成收。”

    唐华继续问道:“这省城哪里有专门淘古董书画的地方?”店老板说了二个地方,并提醒唐华要小心买到假货。

    唐华离开了这家店,他赶紧打车去了店老板说的这两个地方。

    路上,他打开手机,再次在网络上查询了有关唐、宋、明、清画画和书法有名的人,以及这些时代宣纸和墨汁的特点。

    总的看来,这次鉴别画和书法最有用的是嗅觉,其次是视觉。触觉和味觉用不上,因为这些玩意,人家根本不给你机会这样干,不要说用嘴巴尝试味道,就是用手直接接触都有困难。

    很快第一点就到了,这个古董市场分成两种:一种是露天,可能偶然机会弄到一些石头、饰品、杂物、玉石、琥珀等,希望发个小财;第二种就是商厦里的正式店面。店里收购了很多各种各样的古董,真的假的一大堆,面积100平方米左右及以上。

    唐华带着唐明在露天市场走了一圈。显然,上天不会把捡漏的机会给他。

    于是,他们走进了一家正式店面里,店里空荡荡的,没有顾客。

    店员过来问,要买什么;唐华直接走向了书法和画那个柜台。书法和画数量并不多,不管是真还是假,仍旧还是放在柜子里,上面有透明玻璃。

    唐华特地请对方指出明代书法和画在哪里,可以看看吗?

    对方拿出了一幅画,但是要求唐华戴上手套,并戴上口罩。

    店员将画裱在一个块木板上,并自己拿着,让唐华看,唐华假装眼睛看不清楚,往前面接近了,距离画有约1尺距离,再靠近对方肯定会有意见。

    唐华假装看图画,实际上集中注意力,反复用鼻子吸气,品尝味道。剔除掉故意制造出来的陈腐味,这幅图画里还包含一点点化学工艺味道,平常人根本不可能闻出来。

    唐华知道这就赝品,于是随口问了一下:“这幅画多少钱?”

    店员回答道:“25万,这幅画主要是明代不出名作家作品,否则绝对要卖100万以上。”

    唐华心想,这明显是坑那些捡漏或者贪小便宜的人,于是放下这幅画,请店员拿起另外一幅。

    仍旧与第一幅一样的味道,唐华再次询问画的价格,店员回答道要30万元。

    唐华继续手指玻璃柜里的书法作品,店员配合地拿出来让唐华近距离看了一番,仍旧是假的,报出的价格是15万元。

    唐华明白了这家店的情况,对方店员也没有兴趣继续花时间在唐华身上。于是,唐华兄弟二人出了这家门店。

    很快第二家店、第三家店、第四家店,又逛了三家。唐华这才明白,这样的市场,捡漏是有相当难度的。但是,没有关系,他的时间有的是,今天也只是来看看,了解了解情况。就算发现了真品,自己的钱还不够呢。

    接着,他们一行三人又到了第二个古玩市场,照样有露天市场和专营店。

    唐华直奔专营店位置,同样方式,闻到的都是赝品;即使有的可能自己错了,但钱是自己的,唐华也不会下手买,他不相信天上会掉下馅饼来。

    于此之后,唐华已经对古玩市场有点些了解,他今天也没有花太多时间一家一家找,关键是带的钱太少。他准备等采摘野山参,拿到钱后,再来这里进行淘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