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一百,勇闯北宋
繁体版

第四十四章:蒙学教材

    偶尔有村民路过,都是只能下到田坎边上回避,驻足观看。

    看了眼周遭的环境,一人来到马车之前,恭敬道:“大人,前面就是吴家村了。”

    车内传出一个声音:“知道了。”

    车内之人,正是江舟县县令范颢。

    原本押送俘虏这件事,只需要安排几个小吏去做就好。

    但不知怎的,范颢今日颇有几分兴致,突发奇想要见见这位“仙师弟子”,因此安排了车马和衙役护送前来。

    进入吴家村口,却不见李道元等安排的人前来。

    范颢心中有些不满:“这小子,是怎的回事?”

    尽管他没有提前告知,自己要来吴家村这回事,但受到如此怠慢,还是心中有些不快。

    就在此时,一阵嘈杂的声音灌入耳中。

    “应该是六十!”

    “不可能,是三十!”

    “就是三十!”

    “你们都错了,我算出来是一百整……”

    侧过头看去,范颢见到一个茅草屋内,一群幼童围着趴在桌子上,仿佛在争论着什么,吵得面红耳赤,不可开交。

    “看样子似乎是个村学。”范颢心中道,不过又皱起了眉头。

    因为他看到在这房屋的前方,挂着一面黑乎乎的板子,上面还画着几个歪歪扭扭的字符。

    有些是个圈,有些是个叉,有的则是跟树杈一样。

    这些是什么东西?

    还有这些幼童嘴里,在念叨些什么?

    疑惑之下,范颢走进茅草屋之中。

    见到有外人走进,尤其是范颢身上穿得富丽堂皇,幼童们不禁一愣,随即闭上了嘴巴不敢出声,一个个都是乖巧的模样。

    范颢张口便是训斥道:“你们这些幼童,不好好学习圣人书,胡扯瞎闹些什么?还有蒙学的先生何在?为何不见踪影?”

    有幼童小心翼翼回答:“先生去茅房了,让我们自习,所以我们在解一道题。”

    闻言,范颢更是眉头皱起。

    解题?

    什么圣人文章里,需要三十六十的数字来破?

    随后拿起桌子上的纸张,瞟了一眼,范颢更是大怒:“你们平日里就学习这些奇技淫巧?”

    只见那纸张之上,写的并非什么圣人文章,而是一道数学题。

    【修房子,甲乙合作需要十天完成,甲单独做需要十五天,乙单独做需要几天?】

    这些分明是算学的范畴!

    算学,在北宋算不上一门真正的学科。

    真正的学科应该是例如《诗》、《书》、《易》、《论语》和《孟子》等经典,连科举考试的内容也都是从中选取。

    因此,这个时代的数学地位可想而知,虽然没有到所谓人人喊打的地步,但也绝对属于“奇巧淫技”这类范畴。

    考试都不考这个,你学来有什么用?

    能当官吗?

    而从科举中走出来的范颢,也下意识地鄙夷这种“野狐禅”。

    幼童乃是国家的未来,哪位蒙学先生如此大胆,居然敢给幼童学这种东西?

    范颢心中凛然,下定决心要将此人抓起来,狠狠打一顿板子,以示警戒!

    而就在此时,只见一位身穿蓝布长袍的中年男子急匆匆跑了过来,见到范颢便是脸色大变,径直行礼道:“学生吴兴义,拜见县尊!”

    范颢冷冷问道:“你就是这村学先生?我问你,你教授这些算学的目的何在?!”

    吴兴义扑通一声便跪在地上,磕头如捣蒜:“县尊饶命!我平日里蒙学用的教材,都是《千字文》之类的典籍,这些算学,不过是平日里戏耍而已,并未真正教导!还请县尊开恩啊!”

    范颢依旧不肯饶恕,指着房前的黑板训斥道:“哼,光是算学也就罢了,你这板子上写的是什么?歪歪扭扭像什么样子?依我看,你教导的奇技淫巧,可不止这算学一门!若是留你,岂不是毒害了我江舟一批读书种子?”

    正要喊人拿下,却听见外面一人径直钻了进来:“县尊息怒,此事乃是我自作主张,不管吴兴义的事情。”

    回头看去,只见一白衣青年走进屋内,对着范颢道:“不知县尊亲临,有失远迎,还请见谅。”

    范颢道:“你就是李道元?”

    “正是。”

    “本以为能挡住山贼的所谓“仙师弟子”必定是通儒达士之辈,没想到却喜欢钻研这些野狐禅!”范颢毫不客气,对李道元第一印象十分差。

    李道元也不在这个问题上争辩,只是道:“县尊误会了,这些不过是幼童嬉戏而已,岂能当真?”

    “至于蒙学教材,在下倒是有两本,才疏学浅,不知道能不能入县尊的眼。”

    说罢,转头道:“徐晃,将你的教材拿出来,呈给县尊。”

    一个幼童哆嗦着取出两本书来。

    范颢接过来,带着不屑的神情翻看了一下,突然愣住了。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再看下一本。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入则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范颢抬起头来:“这是你写的?”

    李道元丝毫没有谦逊:“是。”

    《弟子规》和《三字经》,两本古代历史上最有名的启蒙作品。

    即便是在现代部分地区,都会让孩童学习。

    其含金量可想而知。

    李道元将其中一些内容去除之后,也是丝毫没有羞耻地署上了自己的名字。

    没办法,谁叫《三字经》是南宋末年的教材,而《弟子规》甚至要到清朝才出现呢。

    范颢即便是心中气恼,也是不由得赞叹道:“通俗易懂,朗朗上口,乃是蒙学教材中的上品,能创作出此作来,属实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