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一百,勇闯北宋
繁体版

第二十二章:培养人才

    “我们脚下的地,居然是个球?”

    一群人都是震惊无比。

    在古代,天圆地方的观念深入人心,基本上没有第二种解释。

    甚至在现代还有许多地平说的支持者。

    一时之间,众人都是没办法接受脚下这块地是个圆的这个设定。

    李道元也不奇怪,道:“如果你们在海上的话,没有遮挡物,就能看到地平线。”

    “而在海面上,当一艘船从远方向岸边驶来时,岸上的人总是先看见桅杆,然后看见船身。当驶离时,正好相反,船身先在海平面处消失,然后才是桅杆。”

    幼童们听得懵懵懂懂,不过心里都是相信了七八分。

    毕竟……人家李公子说了这么多,这还能有假?

    字数多就是正确的。

    李道元继续道:“我们脚下的这个球体,称之为地球,它在不停旋转,称之为自转。”

    “而太阳和月亮,实际上跟地球一样,都是一颗颗很大的球体,也是在不停旋转。”

    “而我们的地球以及月亮,围绕着太阳旋转,并且在不停地自我旋转。”

    “因此太阳的光芒,就像是灯盏里的火光一样,一时之间只能照射到一个面上。”

    “当我们的地球在旋转,并且自转的时候,就会让太阳的光芒转移……”

    李道元取出数颗玻璃球,摆在地上,当做太阳系的几颗星球演示起来。

    随着他的讲解,即便是这些幼童,都是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原来是这样!”

    “李公子知道的可真多啊!”

    “李公子太厉害了。”

    那位叫做徐晃的孩童道:“李公子,我们生活在一颗球上,为什么不会掉下来呢?为什么地球和月球,都围绕着太阳旋转?”

    徐晃的眼睛里闪着光芒,带着兴奋和好奇之色。

    李道元微微一笑:“想要知道为什么?”

    徐晃和众位孩童都是用力点点头。

    李道元道:“那日后,我来教导你们学习这些知识,如何?”

    他深知,只是靠自己的力量,要想建立起一个工业化的大宋,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李道元能从现代带回来工具、粮种、书籍,但是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是有限的。

    培养人才,才是硬道理。

    而就在此时,身旁的吴兴义却是忍不住插嘴:“李公子、这……这不大好吧?族叔父让我给这些孩童蒙学,怎么能……”

    在这个时代,即便是孩童的启蒙,也都是那些圣人文章,之乎者也之类的。

    陡然之间,李道元居然要给这些孩子讲些什么太阳地球之类的,这可是开天辟地的头一回!

    吴兴义怎么可能答应?

    李道元倒是忘了这一茬。

    孩子愿意听这些,但是孩子家长肯定是不愿意的!

    虽然宋朝风气还算开放,但毕竟是封建社会,“万物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观念深入人心。

    要想让这些固执的家长接受理工科的知识?

    简直就是做梦。

    “这个倒是个困难……”李道元叹了口气。

    想了想,又是眼睛一亮,看向身旁的吴兴义。

    孩童家长不愿意听这些。

    那吴兴义这个成人听不就好了?

    自己先教导吴兴义,再慢慢做这些家长的工作!

    不出几年,自己就能收获一批理工科人才!

    简直就是前景广大啊!

    当即,吴兴义便是感觉到一个兴奋的眼神看过来,浑身都是冷嗖嗖的,不自觉后退了一步,吞了口唾沫,道:“李、李公子……”

    李道元打断了他的话:“吴兴义,你愿不愿意跟我学习?”

    吴兴义一愣:“什么?李公子,你在开玩笑吧?”

    吴兴义心中有些愤怒。

    他虽然穷困潦倒,但也并非那种喜欢钻研奇淫技巧的家伙!

    所谓君子固穷……

    “每月给你五百文钱。”李道元开口了。

    吴兴义转念一想。

    话又说回来了……

    君子固穷是不假。

    但也得建立在活下去的基础之上。

    现如今,靠着这十几个孩童的束脩,吴兴义每天吃一顿菜糊糊都算好事了,碗里没有半点油腥。

    如若有这五百文钱每月的外快的话,他也能隔三差五吃上一片肉了。

    “所谓‘学不可以已’,即便是些野狐禅,我只要心思放在圣人书之上,想来也是无妨。”

    心中如此想着,吴兴义脸上作出一副为难的神色,犹豫再三之后,才“勉强”点头答应下来。

    李道元点头:“过几日后,我来给你讲课。”

    随即,在众位幼童恋恋不舍的眼神之中离去。

    村尾处,钱山挑着一个担子,等待已久,见到李道元的身影之后,便是有些惊诧:“李公子,你从村学里出来的?”

    李道元点点头:“是。”

    钱山嘿嘿笑道:“李公子连小孩子的蒙学都关照,比县里那个鸟县令不知道好了多少,要我说,还不如让李公子当县令呢!”

    李道元没接话,只是道:“走吧,今天除了给马大夫送书之外,还有一件大事呢。”

    两人随即上路。

    他们要去的地方,乃是周围村子的中心商贸区:集镇。

    而马大夫正是集镇之中人。

    一路走去,李道元也是十分留意周遭的情况,唯恐上次山贼四人组一样的情形再次发生。

    “复合弓虽然远程无敌,但是不能近战,组装起来也麻烦,平日里更是不能示人,终究是一个弱点。”

    “看来,以后要改装一把电棍用来防身了。”

    李道元心里想着。

    不知不觉间,两人走了半个时辰,也是来到了集镇。

    这里相对于县城差了许多,但到处也是贩卖着各种货物。

    箩筐粮食、粗布、草鞋,无所不有。

    甚至还有一些贩卖油饼的小摊贩,引得钱山口水直流。

    李道元只能给他买了几张垫肚子。

    而后,根据几个小贩的指点,李道元也是找到了马大夫的医馆。

    说是医馆,实际上就只不过是一个挂了“医馆”二字的茅草屋而已。

    墙面都是土坯制成的。

    屋外还摆着一个小火炉,上面有一个小瓦罐正熬着中药,散发着浓烈的药味。

    看起来有些寒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