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一百,勇闯北宋
繁体版

第四章:孙员外

    为何所谓名厨做菜,总喜欢用各种名贵食材,例如瑶柱干贝火腿之类的,来吊“老汤”?

    他们想要的,不过是那一点点谷氨酸钠而已!

    在古代,谷氨酸钠唯一的获取方式,只有这种繁琐而费事的方式。

    就好像《红楼梦》中的茄鲞一般。

    并且,效率极低。

    基本上几十只鸡鸭鱼肉扔进去,也就一点淡淡的鲜味而已。

    在现代社会,一包方便面里含有的谷氨酸钠,是几十只鸡鸭海鲜的几十倍都不止!

    因此吴顺安不惊讶才怪了。

    吴顺安愣了一下,随即也顾不得老脸了,直接大口大口往嘴里填塞着面条,吃的是嘴角流油,连面汤溅到了身上都顾不得擦一下。

    看得群人都是一愣一愣的。

    吴顺安身为吴家村的里长,平日里颇具威严,完全是一副封建大家长不苟言笑的样子。

    今日怎么跟个饿死鬼一样狼吞虎咽?

    不过很快,当一碗碗热气腾腾的方便面端到面前,送到嘴里之后,他们就理解了。

    一时之间,全场只剩下了狼吞虎咽的吸溜声和咀嚼声音!

    那些大人还有些理智,一筷子一筷子往嘴里塞着面条。

    而那些小孩子可就顾不得这么多了,直接上手抓,甚至有的被烫得嗷嗷叫,也不肯停下来,一边哭,一边吃。

    “看来,古代人是过得真苦啊。”李道元不由得感叹。

    不多时,四口大锅之中的方便面被尽数消灭。

    连汤都没剩下。

    吃完之后,依旧有不少人眼巴巴地看看锅,再看看李道元身后的箱子,仿佛期望他能再变出几包方便面似的。

    见状,李道元只能干咳一声:“咳咳,今天先到这里吧,日后若是有机会,我再请大家吃一顿!”

    闻言,众人才恋恋不舍地挪开视线,不过心中默默记下了李道元画下的饼。

    舔了舔嘴唇,整理了一下仪表,吴顺安干咳一声,才恢复了往日里严肃的样子,一拱手,道:“李公子,咳咳,真是不好意思。”

    李道元摆摆手:“无妨。”

    顿了顿,吴顺安终究是将心中的疑惑问了出来:“李公子,我还是第一次吃如此美味的汤饼,这难不成是汴梁的吃食不成?”

    在吴顺安的认知里,天大地大,估计也就汴梁最大了。

    加上李道元自称乃是汴梁来的,因此下意识地认为,这种不用擀,放下就能煮的美味汤饼,乃是汴梁那个富贵地方的产物!

    对此,李道元心中一笑:“汴梁?这玩意儿就算是皇帝老子都吃不到!”

    不过他没将这话说出来,而是径直话锋一转,道:“呵呵,吴老,这是我打算建造的房屋,不知道可否请你们帮忙?”

    只见李道元从怀中取出一张设计图纸来,摊开放置到众人面前。

    村里几位擅长土木的壮年都是围了上来,不由得一惊。

    只见李道元使用的图纸,纸张雪白,质地均匀而柔韧,带着一股幽幽香气,一看就知道乃是上品!

    他们这辈子都没见过,如此贵重的白纸!

    而纸上那些奇奇怪怪的线条,更是匪夷所思。

    “咦?李公子,这是什么意思?”

    李道元微微一笑,随即解释起来。

    这是一张典型的现代房屋的图纸,不过其上没有很多专业术语,大部分都是简单的数字和解释。

    加上李道元特意将其转化为了繁体字,因此只是解释了几下子,这几位原本就有建筑基础的汉子便是个个惊喜点头。

    显然,他们对于这种奇特而简洁的“草图”,也是十分感兴趣的。

    心中,更是对李道元佩服不已。

    不愧是汴梁来的公子,一举一动都透露着不凡!

    很快,在李道元的安排下,十几位精壮汉子开始了翻地。

    翻地并非是为了耕种,而是将周遭的杂草和灌木去除,以及挑拣出地下的石头,以便于修建地宅。

    李道元用来做家宅的地界并不大,包括院子进去也就两亩多一点。

    十几个精壮汉子很快就将地翻了一遍,接着开始抄平放线、开槽挖基等工作。

    这些都是古人的建筑方法。

    没办法,如若是有条件的话,李道元自然是想用纯正的钢筋混凝土来修建,只可惜财力不足。

    否则的话,混凝土制作的房屋,在古代可谓是固若金汤,堪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现在的话,自己只能想想。

    不过或许有一天,自己真的能住上用混凝土浇筑的房子。

    此时,吴顺安走了过来,道:“李公子,虽是开垦地基,估计也要十天半个月的,不如先去舍下暂住,如何?”

    李道元沉思片刻,点点头:“也好。”

    在自己房子建起来之前,自己必须要找个地方住下,

    否则的话,每次都从村外随机刷新穿越地点,危险系数太高了,被人看见,铁定要当成妖怪抓起来烧掉。

    见状,李道元与吴顺安几人朝着村头走去。

    吴顺安的住宅并不大。

    别看他堂堂一村里长,然而也只有总共不到五间房子,其中两间还是用茅草盖起来的,另外三间则是青石砖建造。

    有些寒酸的样子。

    但实际上,这已经是吴家村里最好的宅院了,其他村名的屋子大多都是一些价格便宜的残砖建造的,更是惨不忍睹。

    没办法,见惯了现代社会的高楼大厦,再回到古代,总会有一种落差感。

    不过李道元也不甚在意。

    虽然此刻,这里不过是青砖残瓦。

    然而终有一日,这里也会矗立起高楼大厦!

    将心思收敛入心中,李道元走进房中,在厅堂坐下,跟吴顺安闲聊几句,顺便打探一下周遭的地理情况。

    李道元主要询问的是周围是否有矿产之类的。

    要是有黄金的话最好!

    没有的话,白银、铁、煤这些也行。

    不过让李道元有些无奈的是,吴顺安虽然念过几年私塾,但终究不过是一个乡下老汉,对于这些东西不慎了解。

    不过他倒是推荐了一个人选:隔壁六安村的孙员外。

    据说,这位孙员外很是了不得,早年间中过功名,而后在县内当过押司,后靠着祖上余荫,混了许多田地,成了实力八乡最富的“老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