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卑鄙的他
繁体版

1.儿童福利院

    1984年中秋节。

    羊城某儿童福利院。

    “w~屋,吾,五,物。”

    一个身穿白色衬衫,灰白色牛仔裤的翩翩美少年。

    只见他站在小黑板上,拿着小木棍指着声母【w】,专心致志的教导下面的孩子们。

    “w~屋,吾,五,物。”

    孩子们也跟着读起来,清脆的读书声,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咳咳,好了,同学们今天的课上完了,有不会的可以问~”

    “院长!”

    下面的小朋友笑嘻嘻的齐声呐喊。

    “对啦,真聪明!只比我差亿点点!下课!”

    少年厚颜无耻的称赞起自己来。

    “谢~谢李默哥哥!”

    10个小朋友纷纷站起来,半鞠躬。

    小孩子都是很纯真的,谁对他们好,他们就对谁好。

    这群儿童都是孤儿来的,全是女孩子。

    想必大家都知道,以前的社会都是重男轻女的多。

    加上这年代物资奇缺,什么都缺的那种。

    许多人都是愁吃又愁穿,一家人还不一定有几套完整的衣服穿着出门的。

    有些家庭生的多了,养不过来,都会送给别人收养。

    李默也很感谢郭嘉的照顾,才能活到现在。

    李默1974年出生在汉口,从小的家庭不是很好,从他神智恢复正常的时候开始,就没喝过什么奶,连米糊都是偶尔才能吃到。

    因此营养不足,经常进入沉睡状态。

    因为他不吵不闹不哭,所以父母给他起名字叫李默。

    由于父母因为些琐事经常吵架,时不时都会摔烂几个碗。

    通过他们争吵的话题里信息,李默也因此才知道父亲是京城人,母亲是魔都人。

    因为一见钟情,不顾双方父母反对,就私奔来到汉口。

    婚姻后的基础是由财米油盐组成。

    生下李默后,两人压力也增大了好几倍。

    就在李默5岁的时候,父母两人大吵一番后,就各自收拾东西。

    一前一后,一个中午,一个下午,走了。

    从那天开始李默就再没见过他们了。

    还好这个时候的李默自己会做饭吃,不然早就饿死了。

    最初李默以为父母他们只是闹脾气而已,过几天就和好了,毕竟夫妻床头吵架床尾和嘛。

    直到邻居的叔叔上门讨债时,发现大人都不在后,才报警。

    警卫队来了之后,向周围邻居了解情况后,才用怜惜的眼神看着李默。

    但李默就傻眼了,从没遇到过这种父母。

    要走?

    可以啊!

    至少要带上他呀!

    他还没上车呢!

    讨债大叔也没辙,总不可能让小孩还债吧。

    看着李默坐在门口许久,动也不动。

    大叔看他那么可怜,便回家端了一盘粥过来,上面放了些许萝卜干。

    “你一天没吃饭,应该饿了,先吃点,填填肚子。”

    李默抬头,看了会大叔,才伸手接过筷子和盘子。

    南方的盘子不是很大,农村的那种碗,装3碗饭的量,跟盘子装满差不多。

    “谢谢叔。”

    李默静静地扒拉着盘里的粥。

    突然想到了他在地球的时候,都没有这么委屈过。

    在这个年代里,已经没有了多姿多彩的娱乐生活了,现在就连吃饱饭都是个严重的问题。

    想到这里,李默的眼泪像断了线的珍珠一样滑落,每一滴都闪烁着悲伤的光芒。

    汉口的深秋已经开始冷了,但远比不上李默的心冷。

    晚上李默点着煤油灯,躺床上,规划自己将来的路到底怎么走。

    上辈子,他靠着父辈留下的房子出租的钱就过着无忧无虑的日子。

    现在呢,极其需要物资养活自己。

    这个时候需要粮票才能买到物资。

    即使还有几张粮票,但远远不够用。

    以前学的历史里,好像阳城那边可以直接用钱交易了。

    从汉口过去阳城,路途遥远,不跟以前一样的,4个小时高铁就能达到。

    从车都要2天才可以到。

    于是李默第二天早上煮好粥,吃完后。

    自己动手做两个带滑轮的行李箱。

    李默觉得来到这个世界唯一的好处就是他的力气平常大。

    现在5岁的他,能扛起50斤的东西,但不能长久,只能坚持1个小时。

    所以他想去阳城生活的话,不背着行李去,有个滑轮箱子,起码不会那么累。

    有点像小拉车。

    于是他找到了邻居大叔。

    “叔,很感谢您昨天的粥,这是我刚做好的拉车,送给您了。”

    “这孩子,客气啥呢?挺小巧,你自己用就可以了,吃饭了吗?,以后直接来叔家吃饭,唉,我去过警卫队问过了,他们说想找到你父母需要很长时间,你就耐心等等,有困难就跟我说。”

    “谢谢叔,已经吃过了。这拉车我做了两个一个是专门送给您的。”

    大叔拗不过李默,就顺水推舟地收下了。

    “叔,有件事需要麻烦您,我打算出远门,后面应该不会回来了,这里有两封内容差不多的信,如果那两个人回来,就帮我给他们,就说大家恩断义绝,从此大家是路人。”

    大叔看到那么绝的李默,想劝导他,但又不知从何说起。

    唉,苦命的孩子!

    大叔家有7口人,单靠大叔那点工资,养活一家老小都是很困难。

    只能说三顿有口饭吃就很不错了。

    如果再加李默进去,时间久了,多少都会造成大叔一家的矛盾的。

    所以李默不想麻烦别人,想去阳城闯闯。

    不信凭他21世纪的小年轻,不能闯出名堂来。

    就这样,李默带着行李和馒头混进了火车上,慢慢驶向阳城。

    可惜到了阳城后,经过一番社会残酷毒打,李默快成乞丐模样,都没有赚到钱。

    原因很简单,那么多年轻人都在找工作呢。

    试问谁会要一个小孩子打工呢。

    这四年时间里,李默都是靠捡垃圾,乞讨来维持生活。

    困了,都是睡大树上。

    渴了,直接喝河里的水。

    也不管卫不卫生,能活着就很不错了。

    他坚信自己总会有出人头地的一天。

    这天清晨,李默正在翻着垃圾堆,寻找些能回购的破烂。

    阳城晚报记者尤正义正在寻找素材。

    殊不知李默捡垃圾这一幕被一名记者看到后,便拍了下来。

    “咔嚓”

    阳城晚报从去年复刊后,便着力从满足不同群体需求确定办报方向定位。

    该报以“反映生活、引导生活、丰富生活”的方针办报,新闻方面《羊城晚报》以自采新闻为主,独家报道与反应迅速是办报特色,成为“粤派”报纸的代表,被誉为晚报界的“四大名旦”之一。

    傍晚时分,阳城晚报头版赫然是李默捡垃圾的照片。

    只见他头顶着杂草般的长头发,身穿着破旧衣服,瘦小的身影扛着巨大的尼龙袋,在恶臭的垃圾堆里翻着东西。

    可是肮脏的面孔下,却有一双对生活充满希望的眼神。